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1 古文二则一、词语积累骘.(zh ì) 辟.之(b ì) 邑.(y ì) 谒.见(y è) 以遗.震(w èi ) 涿.郡(zhu ō)谏.(ji àn ) 辄叱..遣之(zh é ch ì) 便.宜(bi àn ) 蕴藉..(y ùn ji è) 省.视(x ǐng ) 以贞白称.(ch ēng ) 性质qu è(悫 ) 安q ǐn (寝) j ìng 夕(竟) zh ǎng 者(长 )二、古今异义1.何谓无知.. 古义:不知道 今义:没有知识,不懂事理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古义:比拟 今义:方形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方便、合适或价钱低, 4.性质.. 悫 古义:性情质朴 今义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5.每三公有所选举.. 古义:选贤任能 今义:指用投票或举手等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6、竟夕不眠 古义:从头到尾 今义:竟然三、一词多义 故人知君(了解)何谓无知(知道)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赠送)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供给,接济) 在位以贞白称(著称)称为清白吏子孙(被称作 ) 当之郡(到)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代他)5.之 以此遗之(代子孙)辄叱遗之(代诸子劝谏之人)亦以此见轻(因为)怀金十斤以遗震(来) 密愧而出(表修饰)而亦终不用也(表转折)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表转折) 退而安寝(表顺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之孙(是)8.为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替)王密为昌邑令(担任)9、故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行产业(原来)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先前)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所以)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四、文学常识1.《四知》和《私心》选自《 后汉书 》、作者是范晔 , 南朝宋 时期著名 史学家 ,字蔚宗。

2.“四知”就是人们常说的“ 天知 、 神知 、 我知 、 你知 ”。

3、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 、 班固的《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 、陈寿的《三国志》。

五、填空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运用了 侧面 描写,说明了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两篇短文的写作特点之一。

2.《四知》一文的两个典型事件是 杨震拒金 和 杨震拒为子孙开办产业 ,表明杨震是一个的 廉洁自律 清官。

1、知 2.遗 4.称 6.以 7.而3.《私心》一文中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任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

从中我们看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严于律已的人。

六、词性活用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名作动,怀里揣着2.故旧..长者形作名,老朋友七、特殊句子1.省略句:①后转涿郡太守翻译: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②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遗之翻译:诸子中有人有时候劝止他,他(第五伦...)就斥责并让他们走开2.被动句:①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翻译:让我的后代子孙被称作...是清官的子②亦以此见轻..翻译:也因此被人看轻....3.固定句式①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翻译: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②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翻译: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八、整体感悟1.阅读《四知》回答问题:①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这是杨震对幕夜“送金”的回答,表现了杨震拒不受贿的坚决态度,使送金者惭愧而出。

此言一出,落地有声,它影响和震撼了后世无数的清官司和贪官,成为后世拒腐名言,流传至今。

“杨震拒金”也足以看出他是一位廉洁自律的清官。

②(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同意。

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富的遗产更有价值。

③杨震拒金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现实谈一谈。

○1杨震拒金的同时,还应批评教育行贿者,让他认识到行贿的错误;○2行贿者不会无端行贿,他们为的是得到更大的好处,而受贿者往往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给予行贿者好处。

可见腐败之风,古已有之,反腐败任重而道远。

)④杨震的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杨震面对重金拒不受贿,身居要职不谋私利,他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值得大学学习2.阅读《私心》,回答问题: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第五伦是奉公无私的?是“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遗之”;二、是“吏人奏记乃便宜者,并亦封上”。

②你怎么看待第五伦的私心?第五伦的“私心”都属人之常情,算不上“私心”,这表现了第五伦严于律已、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的精神。

孔子曰:“君子慎独”,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足以说明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③以“私心”为标题,你认识合理吗?合理。

因为文章一方面用事实说明第五伦没有私心,另一方面又让第五伦解剖自己的私心,可以说处处都是围绕有无私心而言的。

虽然文章最重要表现的是第五伦的公心,但用“私心”为题,反向立意,表现力更强,更反衬人物形象。

九、拓展延伸:1.列举历史上像杨震一样的清官及其事例包拯铁面无私,怒铡陈世美,维护了法律的公正。

海瑞殿骂昏庸的皇帝,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董宣公正执法,被称“强项令”。

2.有关廉洁自律的格言警句:①正已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岳飞②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韩涛③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郑培民22.《与朱元思书》一、字音、字形缥碧(pi ǎo ) 湍(tu ān ) 夹岸(ji ā) 轩邈(xu ān mi ǎo ) 泠泠(l íng )嘤嘤(y īng ) 鸢飞戾天(yu ān l ì) 窥(ku ī) 横柯(k ē) 经l ún (纶) sh ì(世)务二、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回去。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向西 今义:物品泛称 四、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 吴均 ,是南朝梁 朝文学家,字叔痒 。

2.从语言来说,本文的体裁是 骈文 。

这种文体盛行于南朝,大多追求华丽的形式。

因为当时不少人效仿吴均,进而形成一种“ 吴均 ”体。

五、填空1.本文在结构上是 总分 关系。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描写“异水”时抓住了水 清澈 和 湍急 的特点,写山之“奇”表现在山的 高峻 上。

2.文中哪句话表明作者是乘船出游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4.文中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山势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峻岭之状写活了。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物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寒 ,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古诗词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6.作者在欣赏了奇山异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六、一词多义: 负势竞上(向上) 天下独绝(独特) 横柯上蔽(在上面)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直视无碍(一直 )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的倍数) 争高直指(笔直 ) 百叫无绝(虚指,极言其多)从流飘荡(顺着、随着)1.上 3.直 4.百 2.绝5.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采纳)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跟随)6.见,显露)七、词类活用1.横柯上.蔽(名作状,在上面)2.任意东西..(名作状,向东向西)3.风烟俱净.(形作动,消散尽净)4.负势竞.上(动作状,争着)5、猛浪若奔.(动作名,奔驰的骏马)6、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

息)7、互相轩邈(形容作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8、皆生寒.树(意动用法,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八、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船儿向东向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九、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十、重点语段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回答问题: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幕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文中描写山奇是通过人物的哪些感官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视觉和听觉,这样多层次多角度写出山的奇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第二段从哪些方面来突出水的“异”?颜色、深度、水质、水速、气势五个方面,也可概括为清澈和湍急两方面。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所用修辞及其作用。

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突出江水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5、第三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因为写景时由山顶到山谷,由远处群山到近处横柯、疏条。

6、为什么要写“皆生寒树”?山高林密,使人感觉树林在高山上冷飕飕地冒着寒气,以此来衬托山之高7、“竞”“争”二字,有何作用?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不是。

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的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下文的感慨埋下伏笔。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感慨?作者触景生情,因情而明志。

一方面表现出富春山的魅力令人赞美和留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思想。

这是对当时黑暗官场及追名逐利的一种否定10、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书法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11、本文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晰。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了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12、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式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十、拓展延伸:1、本文在写景方面与《三峡》有何相同之处?(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本文与《三峡》都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请结合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分析文中所抒感情的异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