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工程重点整理

园林工程重点整理

第一章土方工程土壤的工程属性及工程分类1、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内天然状况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土壤容重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施工的难易程度,容重越大挖掘越难。

在土方施工中把土壤分为松土、半坚土、坚土等类。

2、土壤的自然倾斜角(安息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就是土壤的自然倾斜角,以a 表示。

在工程设计中,为了使工程稳定,其边坡坡度数值应参考相应土壤的自然倾斜角的数值,土壤自然倾斜角还受到其含水量的影响。

边坡坡度是指边坡的高度和水平间距的比,习惯用1:m表示,m是坡度系数。

1:m =1:L/h自然安息角边坡坡度分层边坡3、土壤含水量土壤的含水量是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

4、土壤的相对密实度它是用来表示土壤在填筑后的密实程度的。

表示为D5、土壤的可松性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松散而使体积增加的性质。

表示为K土壤的工程分类及特点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或塑性分塑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保持其变形的性能。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是土壤处于可塑状态的上限和下限含水量,二者之差称塑性指数I P1、碎石类土粒径>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量的50%以上。

2、砂土粒径>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量的50%,塑性指数I P不大于33、粘性土具有粘性和可塑性,塑性指数I P>3的土粘性土按塑性指数I P可分为土名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塑性指数I P I P>17 10<I P≤17 3 <I P≤10根据土的工程特性分1、软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为饱和软粘性土。

2、人工填土: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堆积物,其物质成分较杂乱,均匀性较差。

3、黄土:质地均匀,结构疏松,空隙率很高,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无沉积层理,有垂直肌理,常形成陡坡。

4、膨胀土:粘性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质组成,且胀缩性能较大的粘土5、红粘土:由碳酸盐类岩石经风化后残积、坡积形成的褐色、棕色、黄褐色等高塑性粘土。

6、盐渍土:土层内平均易溶盐的含量大于0.5%,土的盐渍化使土的结构破坏以致土层疏松。

按土石坚硬强度、施工开挖的难易分简答题:土壤施工运输路线组织很重要,应明确卸土地点,专人指挥,以免混乱窝工,影响后期施工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影响土方量的因素(1)整个园基的竖向设计是否遵循“因地制宜”这一至关重要的原则。

应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地形,宜山则山,宜水则水。

要因高堆山,就低凿水。

能因势利导地安排内容,设置景点。

这样做可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以节约工力,降低基建费用。

(2)园林建筑和地形的结合情况。

园林建筑、地坪的处理方式,以及建筑和其周围环境的联系,直接影响着土方工程。

建筑如能紧密结合地形,建筑体型或组合能随形就势,可减少动土方。

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布置和处理。

根据总体布局和构思、具体的设计内容、用地现状、现场土壤性质等因素在高程上的合理安排。

园林竖向设计: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竖向设计的内容1、创造景观:地形造型与设计地形设计基础为土壤工程力学性质a、控制土地的最大坡度b、控制水体岸坡的坡度2、组织交通:园路、广场、桥涵和其他场的地竖向设计(纵横坡度,路、桥、场的高程)3、为建筑场地提供基址:建筑、园林小品和构筑物与地形、水景在高程上的控制4、植物种植:植物习性与地形、植物与土壤厚度5、排除雨水6、管线综合7、土方平衡8、改善小气候用等高线进行设计时,经常要用到以下两个公式,一个是用插入法求两相邻等高线之间,任意点高程的公式,一个是坡度公式。

坡度公式:i=h/L插值公式:HX=Ha±XH/L式中:H X----任意点标高H a----位于底边等高线的高程X----该点距底边等高线的距离H----等高距L----过该点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距离第二章园林给排水工程经济流速在一定计算年限内(投资偿还期)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主要为电费)二者总和为最小时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Ve。

经验值:管网布置形式1、树枝状2、环状3、混合型地表径流及其防止措施地表径流是指经土壤、地被物吸收、填充洼地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面流动的那部分降水防止地表径流的措施:(一)竖向设计1、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要过陡。

如果坡度大而不可避免,需设加固措施2、同一坡度(即使坡度不大)的坡面不宜延续过长3、利用顺等高线的盘谷山道、谷线等组织拦截,分散排水(二)工程措施1、消能石(谷方)消能石需深埋浅露2、挡水石和护土筋利用山道边沟排水,坡度变化较大时,为减少流速大的水流对道路的冲击,常在道路旁或陡坡处设挡水石,结合道路曲线和植物种植可形成小景3、出水口园林中利用地面或明渠排水,在排入园内水体时,为了保持岸坡结构稳定可结合造景,出水口应做一些消能处理,水簸箕(消力级、礓拆、消力块)。

园林排水应结合理水、道路布局等,布置成各种不同的水景(三)利用植物园林中要求没有裸露地面,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扬尘,另一方面就是减少地表冲刷,同时植物可以吸收一部分水分,植物防地表冲刷主要是草皮和地被植物。

(四)埋管排水在地势低洼处,无法用地面排水时,可采用管渠进行排水,尽快地把公园内的积水排入园内水体或城市排水管道中。

园林排水特点1、主要是雨水和少量污水2、园林地形起伏多变,有利于地面雨水的排除。

3、园林中有大量的水体,有利于就近排入水体4、排水形式多样(地表、沟渠、管道、道路等)5、园林中有大量的植物,可以吸收部分雨水,同时还需考虑旱季植物对水的需要,要注意保水。

滞水设计6、结合园林造景。

排水方式公园排除地表径流主要有三种方式:地表、沟渠、管道1、地面排水有效地利用园林中地形条件,通过竖向设计,组织谷、涧、沟、道路等,划分排水区域,就近排入园林水体或城市雨水干管。

地面排水方式可以归结为五个字:拦、阻、蓄、分、导2、明沟排水利用各种明沟,将地表水有组织地排放,明沟的坡度根据材料而定,不小于4‰3、管道排水主要用于排除园林生活污水、低洼地雨水或公园中没有自然水体时的雨水。

第三章水景工程驳岸基本构1、压顶:条石或钢筋混凝土现浇。

2、岸线:压顶的外边线。

体现水体轮廓线。

3、墙身:驳岸主体,维护结构,多种建筑材料修筑。

4、基础:将上部荷载均匀地传给地基。

6、基础桩:为增加驳岸的稳定,加强基础的承载力,每隔10~20cm一根桩。

7、泄水孔:排除墙后面的积水,保持墙体两侧压力相等8、倒滤层:有水、无水、枯山水等溪流工程的设计施工要点?(没找到)种植设计因为不知道种植设计的重点,没有详细列出。

据考研同学说具体可参照小林的树木学知识。

本章以填空题居多,知识点散但重要,请大家自己找相关书目识记。

第四章园路工程园路的平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平曲线曲线加宽(为了防止车后轮驶出路外,车道内侧(尤其是小半径弯道)需适当加宽,称为曲线加宽)园路纵断面设计园路中心线在其竖向剖面上的投影形态,称为纵断面线平曲线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为了使车体顺利转弯,保证行车安全,要求弯道部分应为圆弧曲线,该曲线称为平曲线竖曲线为使车辆安全平稳通过折线转折点(即“变坡点”),须用一条弧曲线把相邻两个不同坡度线连接,这条曲线因位于竖直面内,故称竖曲线。

园路规划布局要点:回环性从园内任意一点出发,都能游遍全园,不走回头路。

合理的路网密度。

因景筑路路可达处,必有景观正确处理好园路的蜿蜒曲折“路因景曲、境因曲深”园路形式应多样化忌千篇一律园路的结构园路一般由面层、路基和附属工程三部分组成各层设计要求:a面层是路面最上面的一层,它直接承受人流、车辆和大气因素等的破坏。

要坚固、平稳、耐磨耗、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少尘性、便于清扫。

b.基层一般在土基之上,起承重作用。

承上启下,传递荷载。

一般用碎(砾)石、灰土或各种工业废渣等筑成。

c.结合层一般3-5cm,为了结合和找平。

d.垫层在路基排水不良或有冻胀、翻浆的路段上,为了排水、隔温、防冻的需要,用煤渣土、石灰土等筑成。

在园林中可以用加强基层的方法,而不另设此层。

第五章假山工程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它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区别:假山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

置石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分散置石方式:特(孤)置、对置、散置、群置(大散点)、山石器设(石凳、石桌)在此仅列出老师列出来的重点,仅供参考,请查阅相关书目详细复习。

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