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练27 文言断句专练(一)基础过关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_友_李_生_问_之_曰_或_谓_君_不_善_学_信_乎_王_生_不_说_曰_凡_师_之_所_言_吾_悉_能_志_之_是_不_亦_善_学_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选自《李生论善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原文: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却找不到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凭什么说自己善于学习呢?”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_学_而_不_勤_问_非_真_能_好_学_者_也_理_明_矣_而_或_不_达_于_事_识_其_大_矣_而_或_不_知_其_细_舍_问_其_奚_决_焉?(选自《孟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原文: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参考译文】君子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互相辅助一同进行的,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的人,不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道理懂得了,也许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还不了解它的细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怎么去解决呢?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竞竞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
过_者_告_曰_第_放_下_即_实_地_也_盲_子_不_信_握_楯_长_号_久_之_手_惫_失_手_坠_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选自《应谐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者告曰/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解析:通读画线语句,可以发现该句有两个主语,即“过者”“盲子”,然后判断主语前后的内容与主语的关系,如“第放下即实地也”是“过者”的话,“过者告曰”与“第放下即实地也”之间应断开;“不信”“握楯长号”是“盲子”的两种表现,中间应断开。
考生按照这种方法判断作答即可。
原文:过者告曰:“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
【参考译文】有盲人经过干涸溪流的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小心谨慎地抓紧,自认为一旦失手必定坠入深渊。
经过的人告诉他说:“只管放手下来,是实地。
”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手上没了力气,失手掉到地上,于是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至洪武四年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邑令求见不是,微服为野人谒基。
基_方_濯_足_令_从_子_引_入_茆_舍_炊_黍_饭_令_令_告_曰_某_青_田_知_县_也_基_惊_起_称_民_谢_去_终_不_复_见。
(选自《明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解析: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语。
断句时可充分利用顶真这一特点。
如本题“炊黍饭令令告曰”中,前一个“令”做“饭”的宾语,后一个“令”做“告”的主语,中间明显应断开。
原文: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
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
”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
刘基辅佐平定天下,料事如神。
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与世事多相违逆。
到了洪武四年归隐山中,只饮酒下棋,嘴里从不说自己的功劳。
县令求见不成,穿便装扮作乡村的人来拜访刘基。
刘基正在洗脚,让侄子把县令带进茅舍,做饭给他吃。
县令告诉他说:“我是青田的知县。
”刘基惊讶地起身自称为民,告辞离开,最终不肯再见。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
李_文_忠_镇_浙_东_聘_为_郡_学_正_久_之_举_于_朝_授_南_康_丞_南_康_俗_悍_谓_丞_儒_也_易_之。
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
(选自《明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原文: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
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
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参考译文】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年时跟从闻人梦吉学习,通晓《春秋》众史。
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学正。
很久之后,他被举荐到朝廷,被封为南康丞。
南康风俗剽悍,人们认为南康丞是读书人,轻视他。
过了几个月,吴履揭发隐伏的坏人坏事如同老练的狱吏,于是人人都大为吃惊,相继收敛形迹。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
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
初_举_明_经_因_诣_京_师_中_路_逢_徒_步_者_自_云_父_为_颍_上_令_闻_病_笃_倍_道_将_往_焉_徒_步_不_前_计_无_所_出。
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
(选自《旧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原文: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
【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县人。
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很恭敬,精通《五经》,正直高傲,特立独行。
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师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那人自称父亲是颍上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快速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
王义方解下自己所骑的马给他,没告诉他姓名就离开了。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9处)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至_海_中_遇_大_风_船_欲_倾_覆_舟_人_大_恐_请_尽_弃_所_载_不_尔_船_重_必_难_免_副_使_仓_惶_取_船_中_之_物_投_之_海_中_便_不_暇_拣_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选自《梦溪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原文: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
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
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参考译文】李士衡在昭文馆任职时,出使高丽,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
高丽赠送给他的礼品财物,李士衡都不放在心上,一切都委托给副使。
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
(装船时)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绢类丝织物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东西放在上边,来避免漏水浸湿。
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都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的话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
副使仓皇之下拿起船里的东西扔进海里,就没有时间去挑拣。
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稳了。
之后清点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使的东西,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
能力提升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7处)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_将_韦_岳_告_位_集_方_士_图_不_轨_监_军_高_重_谦_上_急_变_捕_位_劾_禁_中_孔_戣_奏_刺_史_有_罪_不_容_系_仗_内_请_付_有_司_诏_还_御_史_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