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和翻译的答案表述主讲人:杨锋艳一.文言文断句技巧:(一)考点解析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纷纷采用这种方式。
(注:14年高考考察文言断句的:新课标一卷、新课标二卷、北京卷、广东卷、湖南卷、浙江卷等)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
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
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二)真题回做(2014年新课标2卷)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
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四)文言断句的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
如判断句:“……者,……也”等。
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
被动句:“为……所……”“见……于……”等。
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
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2)修辞句,找特点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
(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
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
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
(五)文言断句的基本规律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训练: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训练:(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问”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训练: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4.依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掌握这一特点,对断句也有帮助。
①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训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②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训练: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③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训练: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5.借句式,定句读。
记住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六)文言断句综合训练1.【2009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2.【2012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二.文言文翻译的答案表述:(一)考点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文言文阅读部分提出了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等级为B级。
文言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对所学文言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
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前后推断字斟句酌,需要全面调动自己的文言储备和能力。
(二)命题规律1.命题形式有两种:客观题和主观题北京卷通常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其余省市考卷都是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2.要求翻译的语句均出自所给文段3.要求翻译的语句大多不长,但所包含的语言现象丰富(三)翻译技巧1.翻译的原则信:准确,忠实于原文达:通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
雅:有文采,能够译出原文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翻译的方法①留(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人名、地名、书名、朝代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度量衡等。
②对(对译):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翻译时要考虑与之相应的双音节词。
【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里面)(肉)(卖完)(只)(有)(剩余)(骨头)由单音节词发展为双音节词的三种情况:单音词前后加前缀或后缀单音词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③拆(拆开):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
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词义去翻译。
④增(增补):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词语活用后新增的内容或为使原句通顺增加的内容。
⑤删(删除)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删去⑥调(调整)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四)文言文翻译的答案表述1.强化采分点意识。
(1)四类实词,翻译关键①碰到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例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翻译:例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翻译:②碰到多义词——语境确定。
例: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翻译:③碰到活用词——语法判断。
例:翻译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特别注意画线句中活用词的翻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