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学生姓名杨丹学院黄海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1(23)学号********指导老师吕海龙2015年 5 月 21 日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摘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本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命运悲剧进行剖析归纳研究,并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封建思想和道德传统造成的世情悲剧;二是被夫抛弃,家破人亡的家庭悲剧;三是父母阻拦,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悲剧。

这三类中的女性各自的身份不同、遭遇不同,命运不同,但这些女性悲剧的命运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各类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

最终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命运悲剧的分析,了解封建社会制度及女性悲剧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悲剧命运;成因The tragic fate of the women in "liao zhai zhi yi"is analysedAbstract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Lonely Studio", pu songling's female presents unprecedented richness and diversity. This paper of "Strange Stories from a Lonely Studio "in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to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e research, and the into three categories: one is caused by the feudal ideology and traditional moral worldly tragedy; the second is abandoned by the husband, the breakup of the family tragedy; the third is the parents stop, love can't keep the love tragedy. The three types of women their identity is different, different experiences, different fate, but the fate of the tragedy of these women let us see the feudal society in all kinds of women's survival condition and the feudal system of women oppres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edy of the fate of women in the 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udal social system and the tragic fate of the female is finally understood.[Key words]Strange Stories from a Lonely Studio; Women; Tragic fate; Cause of formation目录引言 (1)一、封建思想和道德传统造成的世情悲剧 (1)(一)三从四德,受辱救夫的陈氏 (2)(二)被夫抵债,宁死不屈的姜氏 (2)(三)母命难违,没有选择的云翠仙 (3)二、夫弃之怨的家庭悲剧 (4)(一)受辱被弃,化鬼复仇的窦女 (4)(二)遭夫嫌弃,无奈杀夫的狐妇 (5)三、父母阻拦,相爱不能相守的爱情悲剧 (5)(一)以死相逼,追求爱情的连城 (6)(二)父母阻挠,被迫私奔的鸦头 (6)四、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 (7)参考文献 (10)引言蒲松龄出身贫寒,对于女性有着深刻的同情。

他科举失利,目睹社会的黑暗腐朽,但心目中还是充斥着一份美好。

女性成为其作品中的主角,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大多数女性美丽善良,但却命运坎坷,屡遭来自社会或者富贵人家的凌辱。

因此他借《聊斋志异》的创作,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的批判,同时也从中寻求心理慰藉。

据统计,全书短篇小说491篇,其中以女性为主的作品居多,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正充当着他的理想载体,是他驱逐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一种方式,是他埋藏在心底的欲望和理想的展示。

专家学者们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成果:一类是《聊斋志异》中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

她们善良贤惠,美貌可人,是蒲松龄心目中的女性,是中国传统妇女的象征。

如:李琨《从〈聊斋志异〉中看狐仙的女性形象》、马瑞芳《出污泥而不染的鸦头——聊斋人物谈》、高志源《〈聊斋志异〉——女妖形象研究》、周志进《试谈〈聊斋志异〉中妇女形象的塑造》、梁艳萍《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等。

另一类则是《聊斋志异》的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明末清初,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影响下产生了新启蒙思想,独立自强是当时社会中女性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王会敏《谁说女子不如男——论〈聊斋志异〉中的女强人形象》、高少媛《浅析〈聊斋志异〉中男权意识观照下的泼悍女性形象》、周小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等。

《聊斋志异》是明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构筑于明清小说的感伤思潮环境下,属于悲剧传统文学的范畴。

《聊斋志异》创作依据,一则来自于蒲松龄的坎坷经历,再者来自于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书中对众多美好女子的命运叙写,正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望流露,作者的不幸遭遇注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聊斋志异》的字里行间是爱恨情仇的迷局,也是名利场的追逐,其中人物的生离死别,命运的起伏跌宕,无助的悲剧无处不在。

雅斯贝尔斯说,悲剧“代表存在的终极不和谐” [1]20。

对不同的悲剧现实反应,就会产生不同的悲剧结果。

所以本文将以《聊斋志异》为背景,研究聊斋中女性命运悲剧以及反映出的女性命运悲剧成因。

一、封建思想和道德传统造成的世情悲剧(一)三从四德,受辱救夫的陈氏《画皮》篇目中陈氏是王生的妻子。

在走路的途中,王生遇到一位二八佳人,心中满是欢喜。

上前询问原来是大户家的小妾,由于原配妒忌,常挨打受骂,忍受不了偷跑出来,如今没有地方可去。

王生听之窃喜,偷偷将她安置在偏僻的书房中,两人便顺势住在了一起。

数日后王生悄悄将藏女之事说给陈氏,在陈氏“劝遣之,生不听”后,陈氏也不再多说,最终王生发现女郎是画皮鬼的真相,到“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使妻窥之”[2]183。

试问,难道一个弱女子不比一个男子更惧怕鬼怪吗?陈氏并不是个胆大的女子,这一点从王生被鬼掬心后她“号”、“骇气不敢声”的表现中可以看出。

这样一个并不大胆的女子被丈夫命令去窥鬼怪,她选择的是顺从。

因为,她是他的妻。

正因为这点,她才可以不介意丈夫身体和感情上的背叛,哀求道士救他,更遵循道士的嘱咐,为救丈夫不惜被街上的乞人羞辱仗打,甚至还强迫自己吃下那恶心的痰。

当她完成乞人要求后,迫不及待的求之救夫,发现乞人早已无踪影。

这时她惭愧又后悔,既没有救得了丈夫,又被人当众羞辱,心生绝望只愿跟随丈夫一命而去,当她哭的声嘶力竭的时候,突然从气管里呕吐出一颗人的心脏。

原来是乞人那口痰变为心脏,从而救了王生。

在蒲松龄笔下,陈氏是一个标准封建传统制度下的旧式女子,是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典型女性,绝对以夫为纲的顺从者。

陈氏的苟容曲从加剧了悲剧的发生,如果没有三从四德的专制思想,对于丈夫的移情别恋,陈氏也许会选择重新开始生活。

但在封建社会,陈氏的不幸遭遇是必然的,可分析其不幸的原因,固然因为恶鬼的狡猾,但也有王生的大男子主义、一意孤行,但对于陈氏来讲,一味的顺从也是其悲剧的原因,为了男人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尤其是当二人得知其小妾乃恶鬼时,王生居然“自不敢窥,使妻窥之”,陈氏居然冒死听从王生的安排。

王生被恶鬼挖去了心脏,陈氏更为了丈夫能复活百般祈求道士,陈氏始终没有自我,完全以一副切合封建礼教熏陶下的贤德妇人的形象出现。

陈氏受尽百般屈辱,为王生呕出一颗心。

“在男女的情感中,男人很容易得到女人的心,但很难给把心交给女人”[3]。

这正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一种表现。

陈氏所有的不幸源自于她所受的“教育”,男权社会,夫为妻纲,妻子只能围着丈夫和孩子转,一切思想和行为以丈夫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不幸的根源。

陈氏只不过是封建社会女性的一个代表。

(二)被夫抵债,宁死不屈的姜氏《仇大娘》篇目里姜氏是仇家大儿子仇福的媳妇。

同村有个奸猾狡诈的人,叫魏名。

他因仇家幸福美满而心生妒恨,就常常跟仇福凑近乎,逐渐两人成为心腹之交。

魏名怂恿仇福赌博分家,仇母经不住儿子天天赌博折腾,只能让他分家另过。

岂知姜氏本性善良,还像以前那样孝顺婆婆。

仇福与母亲分开住以后,更加肆无忌惮,整日留恋于赌场。

数月之间,输的一穷二白,没钱再去赌博了,便想卖了姜氏换取赌资,可是没有人理睬他。

本县有个赵阎王并不担心仇福毁约,仍然大方借钱给他,可没几日仇福还是输的干干净净,心中想跟赵阎王反悔。

赵阎王得知仇福言而无信,要讼告他,仇福害怕,只得将妻骗去。

姜氏得知丈夫为赌资而将自己卖掉,万念俱灰,不愿苟活。

赵阎王威逼利诱,姜氏仍然不愿顺从。

于是姜氏趁其不备,用簪子刺破喉咙,守护自己的贞洁。

但赵阎王救下了她,仍想她能回心转意。

即日,官府拘捕赵阎王去会审。

县官早就听说赵阎王横行残暴,命家仆将赵阎王打死,姜家才把女儿接回家。

在这个故事中,姜氏是个贤良淑德的妇女,可这样一个美好女性终究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因为封建社会也是一个男权社会,“夫为妻纲”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封建社会的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只能沦为男人的附属品。

男性更掌握对女性的使用权或是买卖权,女性只能逆来顺受,男人做一切都有道理,不能有一丝不满和反驳。

在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性的唯一中心就是家庭,一旦家庭破裂,对女性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

从文中可以看到,丈夫卖妻换赌资,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古代还屡见不鲜,完全可以说明,在男权社会,女子根本是没有人权,女子只是他们的玩物,厌倦了就可以随意处置。

当女性被男性所抛弃,就意味着一无所有,漂泊不定。

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大多数女性会跟姜氏一样,用自杀来使自己摆脱。

(三)母命难违,没有选择的云翠仙《云翠仙》中,贫穷懒惰无赖的梁有才登泰山时,看到跪香人群中美丽的云翠仙,就用手捏她的足,后来用甜言蜜语让云翠仙的母亲对他产生好感,从而轻率的把云翠仙许配给他。

她在母亲的安排下,她与乡村无赖梁有才结成夫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