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诀百韵歌》的本文翻译日志上一篇:【书法欣赏】唐陆...下一篇:中国书坛名家手卷...|返回日志列表, 分享, 复制地址, 选用信纸, 转播到微博, ..赞赞取消赞转载自三破堂主 2011年01月13日 13:59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字体:中?o 小o 中o 大, 更多?o 设置置顶o 权限设置o 推荐日志o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 编辑《草訣百韻歌》的本文翻譯譯者:林麗娥教授,【本文】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
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
【翻譯】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
點畫像龍蛇游走一樣,競相在筆端中呈現。
如毫釐般細微的變化雖然要分辨。
形體和氣勢更要要求完美。
【本文】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
宀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
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
【翻譯】(左旁)有點的才是「水」。
只豎釣的則是「言」。
宀頭(即寶蓋頭)不寫左邊的點。
辶旁遶向左時,東邊的彎不用寫。
「知」和「去」的末筆,長的是知,短的是去。
「每」和「安」要仔細看。
【本文】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
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
【翻譯】「步」字,是「牛」的末筆往左下拉。
「羞」字,是「羊」字的下面再加「田」。
「六」和「手」連寫即是「稟」。
「七」和「紅」連寫即是袁。
「十」和「朱」的連寫即是「奉」。
「三」和「口」的連即是「宣」。
【本文】左阜貝丁反,右刀寸點彎。
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
孤殆通相似,矛柔總一般。
【翻譯】左邊偏旁的「阜」(阝)和「貝」都寫成「丁」的反抅。
右邊偏旁的「刀」(刂)和「寸」都寫成一彎加一點。
「曾」和「差」,頭部寫法一樣。
「歸」和「浸」,形體大致相同。
「孤」和「殆」,寫法很相似。
「矛」和「柔」寫法,幾乎一樣(柔字末筆多一長點)。
【本文】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達為連。
【翻譯】「采」和「夆」,寫法很相似。
「熙」和「照」,看起來也差不多。
「思」、「惠」、「魚」三字的寫法,和「畫」字很像。
「禾」、「乎」、「手」三字的寫法,和「年」字很像。
既要防止把「吉」寫作「古」。
更要謹慎別把「畫」寫作「連」。
【本文】寧乃繁於叔,侯兮不減詹。
稱攝將屬倚,某棗借來旋。
慰賦真難別,朔邦豈易參。
【翻譯】「寧」的寫法與「叔」相似,而稍繁了一點。
「侯」的寫法與「參」相似,筆畫基本相同。
「稱」和「攝」的右半邊寫法和「屬」的下面一樣。
「某」和「棗」起頭及下面的旋轉方法和「來」一樣。
「慰」和「賦」的寫法差不多,真的很難區別。
「朔」和「邦」的寫法也很相似,確實不易分辨。
【本文】常收無用直,密上不須宀。
才畔詳牋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東且異,府象辱還偏。
【翻譯】「常」的收筆,不用寫直(只用一點作收)。
「密」的上頭,不用加「宀」(即不用加寶蓋頭)。
「牋」和「牒」的左旁都寫成「才」(即扌,提手旁)。
「永」和「泉」的下面都寫成「水」。
「柬」和「東」大同小異(中間只差有無一小橫)。
「府」和「辱」很像,但還有點不同。
【本文】才傍干成卉,勾盤柬作闌。
鄉卿隨口得,愛鑿與奎全。
玉出頭為武,干銜點是丹。
【翻譯】「才」(即提手旁)和「干」連寫相依傍,便成「卉」字。
「勾」(即門的草字)在「柬」的上面盤過來,就是「闌」字。
「鄉」、「卿」二字都像「口」而得形。
「愛」、「鑿」二字相似,「奎」、「全」二字相似。
「玉」出頭為「武」字。
「干」字中間銜著一點,就是「丹」。
【本文】蹄號應有法,雲虐豈無傳。
盜意腳同適,熊絃身似然。
矣其頭少變,兵共足雙聯。
【翻譯】「蹄」和「號」草寫相似,但又各有其寫法。
「雲」和「虐」上部一樣,下部亦各有其寫法。
「盜」和「意」下面的腳和「適」相似。
「熊」和「絃」的字身和「然」相似。
「矣」和「其」二字的頭,稍有變化(稍有不同)。
「兵」和「共」二字的腳,都是兩點相聯。
【本文】莫寫包庸守,勿書綠是緣。
謾將繩當臘,休認寡為寛。
即腳猶如恐,還身附近遷。
【翻譯】不要把「包」寫成「守」。
不要把「綠」寫成「緣」。
不要把「繩」當作「臘」。
不要把「寡」字認作「寛」。
「即」的腳(下部)就像「恐」。
「還」的字身(中間)和「遷」很相似。
【本文】寒容審有象,憲害寘相牽。
滿外仍知備,醫初尚類堅。
直須明謹解,亦合別荊前。
【翻譯】「寒」、「容」、「審」三字有相像的地方(三字頭部都是「宀」)。
「憲」、「害」、「寘」三字也有相似之處(三字頭部也都是「宀」,中間的寫法也很像)。
「滿」字右邊的寫法很像「備」。
「醫」字開頭的寫法很像「堅」。
應該了解「謹」和「解」的右邊相同,左邊相異。
也應該了解「別」、「荊」、「前」三字有相似的地方,亦有相異的地方。
【本文】顙向戈牛始,雞須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蕭鼠頭先辨,寅賓腹裏推。
【翻譯】「顙」是先從左邊的「戈」、「牛」連草開始寫。
「雞」得先從左邊的「下」、「子」連草開始寫。
「丿」、「之」合起來不是「乏」(「乏」的草寫上面沒有一點)。
「乛」、「木」合起來連寫,可以變成「村」(「村」是木的末筆往右拉長、勾回)。
「蕭」、「鼠」先分辨他們的頭部不一樣(其餘中、下部寫法完全一樣)。
「寅」、「賓」中間的腹部只差一撇(其餘上、下部寫法完全一樣)。
【本文】之加心上惡,兆戴免頭龜。
點至堪成急,勾干認是卑。
壽宜圭與可,齒記止加司。
【翻譯】「之」加上「心」上下連寫,便是「惡」字。
「兆」的上面戴上「免」,便是「龜」字。
「點」和「至」連寫,便是「急」。
「勾」和「干」連寫,便是「卑」。
「壽」是「圭」和「可」的連寫。
「齒」記住是「止」加上「司」的連寫。
【本文】右邑月何異,左方才亦為。
舉身為乙未,登體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時邊寸莫違。
【翻譯】右邊的邑(阝)和「月」寫起來一樣。
左邊的「方」和「才」寫起來也一樣。
「舉」的字身,由「乙」、「未」連寫組成。
「登」的形體,由「北」、「之」連寫組成。
「路」的左旁,就像跟「言」借來的一樣(寫法和「言」一樣)。
「時」的右邊,「寸」字不要寫錯。
【本文】草勾添反慶,乙九貼人飛。
惟末分憂夏,就中識弟夷。
齋曾不較,流染却相依。
(另本作「齋齊曾不較」為佳) 【翻譯】「草」加「勾」再加上「反」,就成了「慶」。
「乙」加「九」再貼上「人」,就成了「飛」。
在末筆,可以分出「憂」、「夏」二字的不同(「憂」的下面多一橫)。
在中間,可以看出「弟」、「夷」二字的不同(「夷」的中間多一橫)。
「齋」、「齊」二字大體相似(只是末筆結尾不同)。
「流」、「染」二字也差不多(也只是末筆結尾不同)。
【本文】或戒戈先設,皐華腳預施。
睿虞元彷彿,拒捉自依稀。
頂上哀衾別,胸中器谷非。
【翻譯】「或」、「戒」二字,都是從上面的「戈」開始寫的。
「皐」、「華」二字,都是從下面的腳抅起來開始寫的。
「睿」、「虞」二字,基本相似。
「拒」、「捉」二字,寫起來也差不多(「拒」比「捉」多一點)。
【本文】止知民倚氏,不道樹多枝。
慮逼都來近,論臨勿妄窺。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翻譯】只知道「民」和「氏」二字很接近。
不要說「樹」和「枝」二字也是很相似的。
「慮」、「逼」二字寫法也都很接近,「論」、「臨」二字不要輕忽,要仔細區別。
「起」的左旁和「短」的左旁一樣。
「遣」的上面和「迷」的上面也一樣。
【本文】欲識高齊馬,須知兕既兒。
寺專無失錯,巢筆在思維。
丈畔微彎使,孫邊不緒絲。
【翻譯】想認識「高」、「齊」、「馬」三字,就應該知道「兕」、「既」、「兒」三字,寫法都是有同有異。
寫「寺」、「專」二字時不要寫錯(「專」多一橫)。
寫「巢」、「筆」二字時要思考一下(上面不一樣)。
「丈」(首筆)的旁邊微變一下,就是「使」字。
「孫」的右邊是「小」字,而不是「糸」。
【本文】莫教凡作願,勿使雍為離。
醉碎方行處,麗琴初起時。
栽裁當自記,友發更須知。
【翻譯】不要把「凡」寫作「願」(末筆抅的方向不同)。
不要把「雍」寫成「離」。
「醉」、「碎」的分辨處在剛起筆的地方。
「麗」、「琴」的相同處也在初起的開頭。
「栽」、「裁」的寫法應當自己記住。
「友」、「發」的寫法更應該知道。
【本文】忽訝劉如對,從來缶似垂。
含貪真不偶,退邑尚參差。
減滅何曾誤,黨堂未易追。
【翻譯】忽然訝異「劉」和「對」這麼相似。
從古以來「缶」和「垂」寫法就很像。
「含」、「貪」的寫法不完全相同(上半部一樣,下半部不同)。
「退」、「邑」的寫法尚有不一樣的地方。
「減」和「滅」不要寫錯誤(二字稍有不同)。
「黨」和「堂」很容易錯失(二字形相近)。
【本文】女懷丹是母,叟棄點成皮。
若謂涉同淺,須教賤作師。
黿鼉一類,茶菊策更親。
【翻譯】「女」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母」,「叟」字左邊去掉一點就成了「皮」。
如果說「涉」和「淺」相同(只差最後一點)。
就應該把「賤」寫作「師」(也只差最後一點)。
「黿」、「鼉」、「」屬於下半部寫法一樣的同類。
「茶」、「菊」、「策」的寫法更顯得相似。
【本文】非作渾如化,功勞總若身。
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隣。
道器吳難測,竟充克有倫。
【翻譯】「非」和「作」寫起來都像「化」。
「功」和「勞」寫起來也總像「身」。
「示」和「衣」容易混同,讓人迷惑。
「奄」和「宅」就像隣居一樣,關係密切。
「道」、「器」、「吳」很難分辨(上部都相似)。
「竟」、「充」、「克」筆畫各有其次序。
【本文】市於增一點,倉欲可同人。
數叚情何密,曰甘勢則勻。
固雖防夢簡,自合定浮淳。
【翻譯】「市」和「於」只差一點(「於」多了一點)。
「倉」、「欲」上部同為「人」字。
「數、「叚」情形密切。
「曰」和「甘」體勢勻稱。
本來就要預防把「夢」、「簡」混同 (二字上部一樣) 。
也自當訂出「浮」、「淳」的不同。
【本文】添一車牛幸,點三上下心。
叅参曾不別,閧巽豈曾分。
奪舊元無異,嬴羸自有因。
【翻譯】「車」、「牛」、「幸」三字,大致只為一橫之差(「牛」上面添一橫便成「車」,「牛」起筆橫畫的反寫便成「幸」)。
三個點點在不同地方,就成了「上」、「下」、「心」三字的不同。
「叅」、「参」 (二字為異體字)寫法完全一樣。
「閧」、「巽」的寫法哪有分別。
「奪」、「舊」的上、中部原就沒有不同。
「嬴」、「羸」只有下半部稍有分別。
【本文】勢頭宗掣絜,章體效平辛。
合戒哉依歲,寧容拳近秦。
邪聽行復止,即斷屈仍伸。
【翻譯】「勢」字右邊的頭 (右上部),宗法「掣」、「絜」的右上部。
「章」字下部的形體,效法「平」、「辛」的下部。
應該避免把「哉」字寫成「歲」。
怎能容許把「拳」字寫成「秦」。
「邪」和「聽」點畫的行止略有相似之處。
(「聽」字左上的一點為引筆點)「即」和「斷」點畫的屈伸略有相異之別。
【本文】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聲。
最迫艱難歎,尤疑事予爭。
葛尊草上得,廊廟月邊生。
【翻譯】「田」、「月」、「土」連草而成「野」字。
「七」、「九」、「了」連草而成「聲」字。
最逼人的是「艱」、「難」、「歎」三字的左旁一樣。
尤讓人起疑的是「事」、「予」、「爭」三字大體相近。
「葛」和「尊」上面都是草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