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广东石化产业带

浅论广东石化产业带

浅论广东石化产业带摘要:广东南部沿海从东到西,已形成了由广州石化基地、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组成的一条气贯长虹的沿海大石化产业带。

伴随着今年三月份中石油年产量二千万吨的炼油项目进驻粤东惠来,石化项目在广东可谓遍地开花,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巨头悉数入粤,沿海石化产业布局尘埃落定。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沿海地区将集中形成五个大型综合石化基地,即惠州大亚湾石化区、茂湛沿海重化产业带、广州石化基地、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汕潮揭沿海化工基地。

新建、扩建五个炼油项目、五个乙烯项目以及一大批下游化工。

届时该省石化生产能力将实现大跨越,仅年炼油能力便可达六千万吨以上,到 2012 年更可达一亿吨,石化产业年生产总值将达七千三百多亿元人民币,从而构建出一个设备及管理理念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工业体系,广东也将成为亚洲主要的石化基地之一。

正文:石油和化工行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天然矿物、生物质等为原料生产燃料油、农用化学品、有机和无机基本原料、合成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多类产品的基础性原材料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品种多、层次多、服务面广、配套性强等特点。

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中科合资炼化项目的落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悉数入粤。

“广东沿海带状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毋庸置疑,广东将成为国内非常重要的石化基地。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决策科学所所长林平凡说。

中石油揭阳炼化项目和中科合资炼化项目相继落子粤东、粤西,也将使广东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省内区域协调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广东石化产业从几近空白起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广东石油和化学工业已建立起门类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大中小结合的行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到目前已建设成为跨国石油巨头扎堆布点、生产规模宏大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在油气深度加工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2008 年广东炼油企业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到 3150 万 t,比新中国成立后的 1963 年提高 405 倍。

2009 年 3 月,中石油(12.70,0.13,1.03 %)年产量 2000 万 t 的炼油项目进驻粤东惠来。

至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已全部在广东投资,广东南部沿海从东到西,已形成由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茂(名)湛(江)石化基地组成的沿海大石化产业带。

目前,新建、改(扩)建的项目仍在不断筹建和投产。

根据规划,到 2011 年前后,广东原油年加工能力有望超6000 万 t,成品油生产量将超 2800 万 t。

到 2012 年,全省炼油能力可达 1 亿 t,石化产业年生产总值将达 7300 亿元,一个设备及管理理念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可望出现在南粤大地上。

石油和化工既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大户,也是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大户。

搞好石油和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对既缺资源又缺能源的经济大省有着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三大石油巨头入主广东随着2009年来中石油揭阳项目和中科合资炼化项目的落地,国内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全数入粤,业界专家指出,三大石油巨头相继在广东炼化领域排兵布阵,对广东这个能源需求大省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炼油投资主体多元化,油品供应渠道更广,竞争更激烈,对广东能源安全更有利,对油品市场价格的松动有好处。

作为中石化的老根据地,广东地区的炼化产业一直为中石化一统天下。

广东现有的炼油产能,除了今年刚刚投产的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为中海油投资外,其余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和湛江东兴炼油均为中石化投资,炼油产能占了近3/4。

去年茂名石化2000万吨改扩建工程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2011年将建成2550万吨炼油产能,加上落地湛江东海岛的中科合资投资约90亿美元的1500万吨炼化项目,未来数年,中石化在广东炼油能力将超过6000万吨,乙烯产能将超过200万吨。

其中茂湛石化基地未来炼油产能将超过4000万吨。

2006年成功投产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80万吨乙烯和2009年6月投产的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结束了中石化在广东炼化领域的垄断地位,惠州成为中海油发展中下游产业的重要战略据点。

按照中海油有关炼化产业规划,继一期工程后,中海油正在加紧建设二期工程并规划三期工程,到2020年,中海油在大亚湾地区最终将形成4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的产能,一个世界级的重要石化基地将崛起在大亚湾。

中石油在广东自然不甘落后。

2009年3月,中石油揭阳炼油项目选址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一期炼油工程规模达2000万吨/年,二期工程还将新增产能2000万吨/年,以及百万吨级乙烯项目。

这意味着在广东规划的潮汕揭石化基地,未来也将形成4000万吨的炼油能力。

粤西、粤中、粤东,将分别成为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的重要战略基地,各大巨头在粤布阵虽有先来后到,但整个竞争格局已大为改变。

“目前广东形成粤西、粤中、粤东石化产业齐飞的格局,改变了东西两翼缺乏重大产业龙头项目的局面,将成为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

”林平凡评价称。

“广州南沙处于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区,从产业发展看,更需要高科技作为支撑的产业。

而从自然条件看,发展石化产业,需要优质的深水港,动辄需要30万吨的原油码头,湛江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广州南沙要建石化厂,在这方面显然要花更大的力气。

”林平凡指出,中科合资炼化项目选址湛江东海岛符合珠三角的产业布局和战略发展。

“在国家出台的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中,广西也规划布局了大钢铁和大石化项目,它们主要是辐射到西南地区,规划中的湛江钢铁项目和中科合资炼化项目一旦建成,主要向广东提供能源资源保障。

两大项目上马后,对带动粤西尤其是湛江的经济大发展是肯定的。

”粤西、粤东炼油项目对地区经济的拉动到底有多大?按照大亚湾石化区的经验,石化产业关联度大,榕树效应非常明显,中海壳牌投产后在大亚湾周边估计可拉动约25倍的相关投资。

如果按这一比例,计划投资分别达90亿美元和550亿元,那拉动石化产业相关投资可达200多亿美元和1200多亿元。

“中石油的大项目投产以后,税收将会达到100亿元左右,对于带动粤东地区经济腾飞,意义非常重大。

”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曾估算。

二、广东石化产业大局初定根据广东石化工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省炼油产能将达到6500万吨/年,乙烯产能达到440万吨/年。

到2020年,预计广东炼油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年,约占全国的1/4。

2005-2010年将投资1800亿元,重点规划建设5个石化基地,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以及一大批下游化工,将广东石化产业带打造成国内乃至亚洲石化产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将石化业列为重点发展、加快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之一。

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集约发展石化产业,集中力量在深水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的沿海地区,依托条件较好的现有企业,高标准建设2—3个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从2007年开始参与广东产业布局研究的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决策科学所所长林平凡表示,“广东提出未来将形成沿海带状动态产业集群,在湛江—茂名—广州—惠州—粤东等有大港口、交通方便、有腹地支撑的沿海城市布局石化、钢铁等重化产业,如今看来,这个产业集群已经成形。

”从广东石化产业现状看,茂名石化1350万吨炼油、湛江东兴800万吨炼油、广州石化1300万吨炼油、惠州大亚湾1200万吨炼油,使广东现有炼油能力达到4650万吨,离2010年全省炼油达6500万吨每年的目标仅是一步之遥。

从茂名石化2000万吨炼油改扩建、中石油揭阳2000万吨炼油、中科合资1500万吨炼油项目、中海油惠州二期炼油的建设计划看,建设时间延续多年的大石化项目目前在广东已基本落地,广东到2020年炼油过亿吨已不再是梦想,茂湛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大亚湾石化基地、汕潮揭石化基地等自西而东连点成片,使广东这个曾经资源贫瘠的区域跃升为“国内非常重要的石化基地”以及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三、五大石化基地1.粤西石化基地(包括湛江茂名石化区)从资源禀赋上,粤西土地储备充足、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深水良港,加上生态环境良好,确实具备做大做强临港重化产业的现实条件。

“岸线资源、港口资源是打造临港重化产业的重要条件,宝钢的钢铁项目、中科炼化项目落子湛江,很大原因也是湛江在深水良港方面的吸引力。

”有关产业人士分析。

世界上许多发达城市和区域,都是以港口为依托,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繁荣。

日本京滨工业带,以炼油、钢铁、造船等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日本全国的40%,美国墨西哥湾港口城市休斯顿,炼油能力和乙烯、合成橡胶等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居全美首位。

环视粤西,该地区海岸线长达1662.8公里,约占全省一半,深水良港众多,阳江港、茂名港、湛江港均是国内老港口,茂名博贺新港也在规划建设中。

作为12个国家级主枢纽港之一,湛江港的条件更是得天独厚,去年吞吐量已超过亿吨,拥有全国最大的30万吨原油码头、华南地区最大的25万吨铁矿石码头、30万吨航道,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表示,湛江港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仍在推进,东海岛也在规划建设30万吨油码头。

以茂名为连接点的西南成品油管道和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一头连着大西南,一头连着需求急迫的珠三角,为粤西地区大规模生产并输送成品油奠定了基础。

2.广州石化基地(崖门口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地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中心,毗邻港澳,北依广深高速公路,南临广园快速路、广深铁路和珠江黄埔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拥有明显地缘经济优势。

2008年拟新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有16项,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广州南沙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该项目包括中科合作炼化一体化项目、三民岛石化深加工基地(含广州新昊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烧碱项目、年产12.5万吨环氧树脂等项目),总投资高达560亿元。

位于珠江口的南沙小虎岛现有3.5万吨级泊位和1万吨级泊位各1个,具备珠江三角洲唯一的国家一类化工港和石化公共保税仓,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士、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多家化工企业。

石油化工产业是广州市“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南沙开发区的一个支柱产业,该项目的建设将使小虎岛石化仓储容量总规模达到2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石化产品储运中心。

3.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广东大亚湾海域是国家重点渔业保护区,附近还有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建设中的大亚湾石化园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