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下健三帝国——评日本建筑史上的柯布西埃

丹下健三帝国——评日本建筑史上的柯布西埃

Page 4
· 师承关系表
柯布西埃
学生
前川国男
学生
同事
岸田日出刀
影响
丹下健三
学生 学生
学生
稹文彦
矶崎新
黑川纪章
Page 5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Page 8
早期实践阶段
丹下毕业的时候,日本已经实行侵华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以后,日本国内哪还有什么建筑项目可以承接,丹下就重新进入大学 院(研究生)开始了他区别于单个建筑设计的“城市计划”学习。我 想这段时间对于罗马、希腊城市的研究和日本古代寺庙、神社这类群 聚建筑的思考让他今后在大片土地规划的项目上拥有着同辈人所没有 的锐利眼光。 战争时期,日本推行着绝对意义上的军国主义和国粹主义,进行了一 些有政治意义的建筑设计竞赛。丹下在三个项目中拿到了一等奖,其 中日泰文化会馆是日本进攻泰国后为了达到共荣的目的而要建造的项 目,基于这个原因,丹下设计了非常具有日本古代风格的建筑,实际 上,那个时期丹下的竞赛案都是民族特性明显的设计,我想建筑师在 当时那种环境下,不顺应政府也是很难的。日本的现代设计就像进入 了灰暗的无声期。 .
Page 12
Page 13
这个时期,丹下的设计中明显能感觉到他尝试在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 风格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他说由皇族所代表的是弥生文化,而由庶民 所创造的则是绳文文化,我就在这之中转化。我甚至觉得他对东京都, 香川和仓敷三处官厅的设计像是在回应着自己的某种建筑试验。
东京都厅1952年开始设计。 那正是日本从战后被占领的状 态中慢慢解放出来,民族的意 识开始逐渐上升的年代。丹下 采取和和日本传统封闭型办公 楼不同的开放性平面,外围用 钢制的格子围起来,形成阳台。 因为没有承重墙,所以形成了 独特的对立面。用了日本传统 建筑中的庇和缘侧的概念。
Page 7
无疑丹下认为柯布西耶在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过度期所扮演的重要角 色可以与哥特建筑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相提并论。两者都 是去除了前一时期繁琐装饰而形成了各自的美学。 丹下说过,“让我产生和看到柯布西耶的 朗香教堂时一样的感动的唯有米开朗基罗。” “我为各种(过去的遗产)所感动。伊势神宫、 桂离宫让人感动,另外希腊、罗马、文艺复兴 的建筑也大大地让人感动。与此匹敌的现代建 筑只有柯布西埃。我曾为他的马赛公寓和里昂 的修道院所感动,而对其他的现代建筑师和这 些人的作品则全然不为所动。” 总之,丹下建筑生涯的早期一直沐浴在柯布西 耶的纯粹美学和功能主义之下。
丹下帝国 ——评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西耶

名:
刘 张
璇 卫

号:
S11041005
指导老师:
他是日本暨亚洲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建 筑师
拿到7个博士学位
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 法国建筑科学缘金奖,
西德授予的兰骑士勋章
日本文化勋章…… 诸如此类的至高荣誉数丌胜数。 2005年逝世,享年91岁。 他是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他的名字叫 丹下健三
Page 19
因为这座建筑,前所未有的,奥委会将国际奥委会功劳奖授予了建筑 师。主席布伦戴奇在颁奖时说“体育激励了建筑师,一方面总所周知 许多世界纪录在这个比赛馆中产生,这个作品激发了运动员的力量。”
同时这个比赛馆深深铭刻在有 幸参加大会的人们的记忆中,铭 刻在前来观战的追求美的人们的 记忆中。”这正是丹下在这一时 期所追求的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 相融合,从而在人心中产生出和 这建筑相吻合的象征的理念。
他的代表作:世界上最美的建筑之一:代代木体育场
Page 18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室内项目场馆——代代木体育场。。
1961年开始设计,由两个体育馆和 连接它们的中心广场组成。这座建 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用有限的土 地创造出了奇迹般的宽大空间。两 个体育馆都用悬索结构。第一馆较 大,由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组成, 双主悬索高27米,31根副悬,工字 钢屋盖,内部用粗狂的混泥土。外 观上形成了一种流线型的坡顶形态, 内部则创造出运功感的宽敞空间。 第二馆由一根高三十多米螺旋形主 悬索构成,鸟瞰图异常灵动。
Page 16

仓敷市厅1958年开始设计, 采用了二十米的大跨,直立按 人的尺度将三层分割成五层。 整个建筑的外表和转角设计 都非常粗狂,有很强的雕塑 感。屋顶据说是模仿正仓院 建造的。建立新的官厅以后, 被移为美术馆用。
Page 17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也是丹下全面爆发的时期。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建筑师的基 础,也是因为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在经济上的急速发展,国际地位 的提高。国内大型公共项目增加,奥运,世博的召开等等,都为丹下 提供了诸多挑战和机会。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他在独立建筑上的巅峰 之作,也完成了他一直以来没有放弃的城市规划项目上的巨大突破。 他用想象力来构建他理想中的空间与象征。
Page 20
让这一构想成为现实的就是山梨县文化会 馆。像是从纵向的圆筒管道中生长出了具 有功能作用的箱体,并且在有需要的时候 可以继续向上建造,电梯和各种线路的铺 设都在圆筒中,设计巧妙。很多人甚至都 不会发现这座建筑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在 这一基础上,丹下用同样的思路设计了筑 地中心改造案。
Page 11
)
这个项目是一个占地非常大的整 体规划项目,要设计广岛以后发 展的方向,城市轴的设置,主要 的设计区域则是以广岛和平广场 为中心,周围拥有原子弹爆炸陈 列馆,慰灵碑,会堂等设施的建 筑群。 丹下保留了在原爆中被摧毁了一 半的产业奖励馆的凄惨模样,并 且和位于和平广场的慰灵碑遥相 对应。以100米宽的道路将大片土 地做了规范又整洁的划分。其中 原子弹爆炸陈列馆的设计,丹下 用了钢铁支架架空的手法,简洁 的体型和特意放大的尺度都让它 更有纪念性。慰灵碑本来是一个 大的拱形,但后来建成了低厚的 埴轮型,下面的碑上写着“安息 吧,因为错误不会重演”。
Page 2
他的儿子丹下孝宪继承了丹下事务所,开始了所谓的“后丹下时代”。 丹下健三在自己周围所形成的那种强大的杀气让几乎全世界都印有他 的名字。他拥有强大的内心,经历过战后的废墟依然向前,为人类发 展的速度而担忧,却从来没有陷入过所谓现代主义的虚无中。
他死后,别人还会指着“茧乊塔”这座建筑问丹下孝宪“你认为你的 父亲会喜欢你的设计吗”。“他不是那种千方百计在每一个设计中都 植入自己所谓风格的人,对一个绝对的国王来说,无需亲自建造帝国 的每一个角落,别人也会百般追随他的喜好”。就像丹下事务所中最 常听到的话“这样子的设计,丹下先生一定会喜欢”。
Page 6
大学时期
当时东大,早大在建筑上都很强势。相比而言东大在结构上出色,早 大则在设计上占优。大正初年,作为推行现代主义建筑的强大力量, “分离派”很活跃,岸田日出刀便是其中一员,他在东大算是唯一一 个以“设计”为自己研究重点的教授,丹下很崇拜他。 东大的教授之一前川国男是雷蒙德的学生,后来又亲自去法国向柯布 西耶本人的事务所学习。而丹下一毕业就进去了前川国男的事务所工 作,柯布西耶简直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丹下最初的建筑思想。因为丹下 总是像前辈老师询问关于柯布西耶的问题,前川就让他在自己创办的 杂志上写一篇和柯布西耶有关的论文。丹下这论文的题目叫《米开朗 基罗颂——柯布西耶论的序》。
Page 10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从战后到60年。在这个时期,丹下拿到的第一个项目就 是被原子弹彻底摧毁的广岛城的复兴。1949年由广岛市主办的“广告 和平纪念城市建设法”的设计竞赛中,丹下小组获得了一等奖。
(
(陈列馆正立面)
和 平 会 馆 陈 列 馆 角 部
丹下说广岛是他读中学的地方,所以他对那里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无 论如何也要全力以赴地在竞赛中战胜对手。
Page 14
但是丹下后来不是很满意这栋建筑,
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今后办公人员的迅速扩张, 在功能性上不够理想。我想正因如此,丹下
才对东京都厅产生了某种情结,80年代都厅
重建时,他再次参加竞标,并且顺利拿到了 设计权。
Page 15
香川县厅1955年开始着手设计,这座建筑后来被称为让现在建筑在日 本生根的杰作。是丹下超越日本弥生时代传统,而表现绳文时代传统 所做的努力。用了水平栏板和跳梁,高层部分最被称道,模仿了日本 寺庙五重塔的样式。后来丹下香川县建造了新的县厅,旧县厅成为东 馆,因为年代太久了,图都不好找,找到的效果都不好,很失望。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
主义时期的顶峰乊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 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乊一。日本现代建筑甚 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乊前不乊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 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 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 91岁。
Page 9
战争结束以后,丹下才开始了真正的设计。 1946年丹下是丹下已经是东大建筑系的助教,成立了“丹下研究室”。 我觉得丹下经历了战争,是某种意义上的幸运,他得以目睹了日本从 战后的废墟中一步步地恢复乃至崛起,或者说他亲手参与其中,大大 影响着这种复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