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梁思成 刘敦桢
建筑测绘பைடு நூலகம்
营造学社的主要贡献是几个方面:

1、对中国古代建筑遗迹、遗址进行调研,测绘、调查、摄影, 结合实践对古代建筑文献的深入研究,使我们中国建筑自远古至 于明清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与翻译,使之与西方名词对应。 3、他们阐明了以官式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与由此 产生形式特征,为中国风格新建筑的创造确立了中国古典的规范;
五台山寺院

日本的和样建筑
法隆寺

日本的唐样建筑
圆觉寺舍利殿
三、 中国人诠释中国建筑
一、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 人-----朱啓钤
主要的历史贡献: 1、是创建了营造学社这样一个 缜密的学术研究组织; 2、是发现、整理、组织校刊了 一批重要的建筑历史文献, 最主要的就是《营造法式》
的刊印。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 代建筑史研究的 历程
一、近代欧美学者对中 国建筑文化的研究
印度莫亨焦达罗古城
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班尼斯 特· 弗莱切尔(Banister Fletcher)《比较建筑史》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二、近代日本学者对东方建筑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伊东忠 太、关野贞、常盘大定等人以 深入中国腹地获得第一手调查 材料和厚实的汉学基础,从追 溯日本佛教建筑的源流入手, 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比较科 学的考察。


4、他们依据19世纪以来在西方建筑评论中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理 性主义标准评价中国建筑,证明它具有与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建 筑和“国际式”现代建筑相同的特征,从而反驳了西方学者和中 国一般公众对它的贬斥态度,并赋予它在现代建筑的条件下存在 的意义。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史官文化与城市、宫殿、住宅 第三篇:宗教文化与坛庙、陵墓、寺观 第四篇:士大夫文化与园林 第五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参考书目
1、《梁思成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敦桢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4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5 、刘致平,《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6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7、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华夏意匠》,李允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9 、郭湖生,中华古都 ——中国古代城市史论文集,台北:空间出 版社,1997 10、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