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西夏和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的认识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统治中原。
东北地区兴起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立契丹国(契丹国后改为辽)。
西北地区兴起的党项族首领元昊于1038年建立西夏国。
宋辽夏政权长期共存、并立、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师:在历史发展中,契丹族、党项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与中原从事先进的农耕文明的汉族产生矛盾。
生:所以,宋辽夏民族政权并存的初期,都发生过战争,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灾难。
比如,北宋与辽国的澶州之战。
师:那么,我们该怎样认识这些战争?
生:宋辽、宋夏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属于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这些战争却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师:1005年的宋辽澶渊之盟,是北宋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辽国妥协,不仅称兄道弟,还向辽送“岁币”,这难道不是天大的耻辱吗?
生:宋辽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的确是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但是客观上说,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榷场贸易、互通有无、礼尚往来,不也造福百姓和社稷吗?宋夏关系在经历了战争后议和,进入和平友好状态,双方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师:同学们,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宋辽、宋夏关系,有战有和。
战争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平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
多元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