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元昊西夏的建立来自建立时间: 11世纪前期
建立者: 元昊
都城:
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
元昊的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 济,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在图 中的相应位置。
10世纪初
1
960年
3
11世纪前期
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北宋政府而言: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2.对社会经济而言:
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 宋方立“契丹出境碑”
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
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
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
重 点:
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战和
难 点: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时期的民族关系
考 点: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澶渊之盟
史事链接 契丹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
党 项
晋燕
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
在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王朝。 吐
后梁
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
蕃
前
蜀
荆南
吴
吴越
并存过较小的割据政权九国; 南 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 诏
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C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6、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D)
A. 扩军备战
B. 用严酷刑罚镇压
C. 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 “以汉制待汉人”
7、下列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B )
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关系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守内虚外”
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3.澶渊之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
报告吧!
1.时间: 1004年
2.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辽 先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西夏 后 11世纪前期 元 昊
汉 族 开封(东京)
党项族
兴庆府
二、辽和北宋的和战
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
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 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 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4.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5.战争结果:
双方议和,签订“澶渊 之盟”(1005年)
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4、宋辽:罢征战 3盟、宋澶向渊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 què) ,互市贸易。
在边界设置的 贸易市场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辽的建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
阿保机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 展生产,创制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2、西夏的建立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 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 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
1 2
3
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
开封
(东京)
3
上京
临潢府
1
兴庆府
2
1 2
3
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的相 应位置。
汉族
3
契丹族
1
党项族
2
1 2
3
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知识将 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
政权名 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C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5、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辽、西夏与北 宋的并立
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 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 并使双方损失很大。
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 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政治制度。
总结提高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昊 兴庆
战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楚
闽
史称:“五代十国”。
南汉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
十国
五代 十国
并立
目标:
1.了解契丹的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 背景、内 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方法:
1.阅读课本P33—34“契丹族与党项族”一目: 掌握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了解辽建立政权后采取了哪些 措施。掌握西夏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了解西夏建立政权后 采取的措施。 2.阅读课本P35—36“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一目: 了解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了解辽与北宋和战的基本史实;掌 握“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了解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和
澶 渊
之
盟
澶
渊 之
战
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
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
A 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B)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族融合。
三、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 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 议和?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 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