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两小儿辩日》先学后教教学设计.doc

2019年《两小儿辩日》先学后教教学设计.doc

“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转)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感受两小儿
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
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了
什么难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辩论,争论。


二、初读课文: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
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

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

1.生认真听录音。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
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轮读课文 (如有问题停下来,指名纠错)。

4.师板书易错字。

5.生齐读易错字。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
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这道
自学自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
练习译讲。

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
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
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
师:给大家 2 分钟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
老师的检测。

四、比赛译讲: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
争论的原因。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

”一
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 ?”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
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5、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6、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五、检测:
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考考你──幻灯片)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
2、孰 /为汝 /多知乎 ?”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六、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 ? 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 |笑 |字的深入感悟。

(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
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

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
小儿之“ 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

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
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七、联系实际,理解题意: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