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讲李白遭谗之谜

第讲李白遭谗之谜

第讲李白遭谗之谜第3讲李白遭谗之谜上一讲我们谈到,李白进入长安,做了翰林待诏。

并不是如他自己所愿那样,得到了一个,他自己想要的,在政治上有前途,有作为的这样一个职位。

有资料表明,也许唐玄宗曾经有意思,想要给李白一官半职。

但是我们要说一点,为什么我要说也许呢?因为在牵扯到具体的史实的问题上,还是要讲一点学术的精神。

时代太久远,真的资料和假的资料混在一起的时间也太长了。

我们现在要完全地辨认清楚,唐玄宗是不是有这样的意图。

要给李白一官半职。

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有这么一点影子,也算是一个机会。

可是有一点,我还是要回到最开始的结果,他有待了一年多,还是走了。

他要是没走怎么都好说,为什么又走了呢?有人说唐玄宗本来要给他,后来收回成命。

不给了。

为什么不给呢?就是说有人陷害他。

政治环境太坏。

李白不堪忍受这样的一种腐败的朝政。

不堪忍受跟身边的奸佞小人,一起同处。

所以最后拂袖而去。

离开了长安。

这是很长一个时期里面,学术界,包括有一些教科书上,对李白离开长安,所采取的态度。

是这样一个认识的水平。

总之,就是客观环境太糟糕。

把李白给耽搁了。

但是这个客观环境不是笼统的客观环境,它得有具体的人组成客观环境。

到底是哪几个人,对李白离开长安要负责任呢?大体归拢来看,有这么几个人。

第一当然是唐玄宗,他是逃不掉的。

第二是谁呢?是李林甫。

第三是谁呢?是杨玉环。

第四是谁呢?是高力士。

我们就先说这几个人。

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先来看什么呢?高力士。

在说高力士之前,我想先摆一摆,唐玄宗天宝元年的时候,宫廷里边朝政当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和他们在自己位置上所处的时间。

这样大家就有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唐玄宗天宝元年,就是公元742年。

这一年李白42岁,正当壮年。

唐玄宗多大岁数?57岁。

作为一个领袖,也是正当壮年。

高力士,这时候侍奉在唐玄宗的身边,已经11年了。

李林甫刚刚担任宰相,8年。

杨玉环,24岁,开始以太真道士的身份,出现在新庆宫(音)里。

陪侍唐玄宗。

唐玄宗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到天宝元年的时候,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这就是当时的基本情况。

当然还有两个人,我们不能忘记。

一个是谁呢?杨国忠,杨国忠现在在哪儿?杨国忠当时还在四川,穷困潦倒中。

而后来对唐代的政坛,产生地震作用的安禄山,刚刚39岁。

开始担任平卢节度使,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羽翼丰满的程度。

我讲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对这个有一个概念之后,对这些人的分析,我们节有一个坐标。

就好对他们做判断。

而不至于处在臆想的状态。

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高力士。

【画外音】高力士,原名冯元一。

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宦官之一。

他幼年时入宫。

由一个名叫高延福的宦官,收为养子。

所以改名高力士。

由于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唐玄宗的宠信,在唐玄宗统治期间,他的地位达到了顶点。

在皇宫里,高力士拥有特殊的地位,就连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争相巴结高力士。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李白,见到他之后会有什么举动呢?高力士,这样一个和皇帝关系非常的人,会对进什么谗言呢?民间盛传的力士脱靴,是否真的发生在他身上呢?康震:有很多的传说,很多的传奇,很多的小说和戏剧里面,都写到高力士和李白有矛盾。

从何而起呢?这个资料的源头从哪儿来的呢?主要有两个资料。

一个是当时,唐代有一个人,叫李肇。

他写了一本书,叫《国史补》。

他写的《国史补》,我们看这书的名字,就是对唐代的正史做一些补充。

它里面记录了很多,真真假假的事情。

有一些是可以作为补充的,但有一些可能会对我们认识历史,反而起到干扰的作用。

这是一本书。

还有一本书,第二本书是什么呢?是唐代人,叫段成式。

他写了一本书,叫《酉阳杂俎》。

这两本书都属于什么书呢?属于笔记杂史,不是正史,是笔记杂史。

这两本书地都记载了一件事情。

就是关于高力士,给李白脱鞋的事。

他怎么记载的呢?说李白刚刚进入到宫廷里边以后,唐玄宗召见他。

这个召见的时候,可不像我上一讲所说的,给李白布菜,给李白让座,没有。

唐玄宗召见他的时候,那个杂史笔记里面记载的什么?说“李白神气轩昂。

”就是他的气宇非常。

不是一般的气象。

人整个虽然身材不高,可是精神头很大。

看上很提精神。

唐玄宗一看见他,若有所失。

不觉忘记了万圣之尊。

就是说他看见李白气宇轩昂之后,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皇帝,有九五之尊。

有点茫然失措的感觉,实际上是被李白的气质给震慑住了。

大家记住,这是杂史笔记里面写的。

新旧《唐书》正史里面,没有这样写。

他一失措,就做了个什么事情呢?他就跟李白说,你可以把鞋子脱下来,意思是什么呢?你可以随意一点。

北方有些农村,有土炕的,到人家里把鞋一脱,先上炕吧。

不要搞得那么拘束,随便一点,说你把鞋子脱了吧。

本来在皇帝的面前是不可以这样随便的。

但是皇上说了,你把鞋脱了吧。

好吧,李白自己解鞋带,没有。

李白把脚丫子伸出去,旁边站了个高力士,倒霉的高力士。

他就把脚丫子伸到高力士面前说,为我脱靴。

高力士正好也是茫然失措,这就是巧劲了。

要不怎么叫笔记杂史呢?大家注意,写得越生动,问题就越大。

为什么呢?李肇和段成式两个人当时并没在跟前。

他们也没亲眼见,他们听谁说的?高力士不可能告诉他们。

自己做的这种事,怎么会告诉他呢?唐玄宗也没工夫告诉他。

李白自己都不在一个年代,怎么可能告诉他呢?他写得很生动,说高力士,一时手足失措,稀里糊涂地就替李白把靴子脱下来了。

一般的人,在引用这条资料的时候,戛然而止,引到这儿,不往后说。

这是个很坏的习惯。

引用史料一定要全。

虽然这条史料我个人认为它不算一条史料。

它顶多算一个什么呢?对李白描写气质方面的一个参考资料而已。

但是也得引全了。

紧接着后面写了一个什么呢?有一句话不是脱完靴子了吗?不能老脱着,接见完了李白就走,走的时候肯定是穿着鞋走的。

李白走了以后,唐玄宗就跟高力士说了一句话,说“此人固穷相。

”什么意思呢?这种人成不了什么大气。

小人得志。

其实很多人引这个资料为什么不引后面这句话?因为他引前面这句话,是为了要说明李白蔑视权贵。

傲然不群体气宇轩昂,神情非常,很有神采。

你把后面要引了,整个前面变成穷心了,那怎么行。

这个资料,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引用。

为什么呢?认为高力士,在这个事情上就跟李白结了仇。

可是我要说,这个故事完全是瞎编乱造的。

完全是一个虚假的,没有任何事实基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有我们的理由。

什么理由?高力士是什么人?高力士是当时唐玄宗最信任的家中的老奴。

这个老奴不是贬义的说法。

就是他身边,最信任的就是高力士。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力士这个人有个特点。

我们都很讨厌宦官。

因为宦官乱政。

但是,高力士是一个例外。

他不但不乱政,他还辅政。

因为什么呢?这个人的性格,有三大特点。

第一,对唐玄宗是无条件的绝对忠诚。

第二,这个人做事情非常的谨慎。

第三,这个人在政治上特别精明。

我说的是精明。

不是说奸诈。

也就是说,高力士从他的根本上来讲,是一个有着比较正直的政治道德的一个人。

这对唐玄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唐玄宗对高力士,非常信任。

加官晋爵。

在天宝元年的时候,高力士做什么官呢?做冠军大将军。

右监门卫大将军。

进爵渤海郡公。

后来又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这是个什么官级呢?正三品。

那很高了。

在宫中的时候,唐玄宗不叫他力士。

叫他什么呢?叫他将军。

皇太子不叫他力士,叫他什么呢?叫他二哥。

其他的王子与公主,不叫他力士,叫他什么呢?叫他阿翁。

实际上有点(伯父)的称谓。

就叫他阿翁。

至于那些驸马,就更不敢叫力士了。

叫他什么呢?叫他爷爷。

我说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力士在宫中有特殊的位置。

这个特殊的位置是谁给他的?是唐玄宗给他的。

为什么唐玄宗要给他这样的位置,是由于他本人的政治品德。

是由于他对于皇家,对于李唐宗室的绝对忠诚。

我们就说,这样一个人,李白是个什么职位呢?李白是个布衣,他就是个翰林待诏。

跟皇上一起陪着从事诗文娱乐的。

他有多大的胆子。

这且不说。

他又有多大的必要性,费事在皇帝的跟前,让高力士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给他脱鞋子。

如果说的真有这样的事情。

那我们只能说李白这个人人品有问题。

他的性格也有问题。

因为这不符合一般的生活的常识和逻辑。

而且李白根本没有必要,来这样做。

我们实际上从现在,李白在宫中的表现,和他所写的应制诗来看,他的行为处事方式,都非常谨慎。

他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后人因为想要造成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群的这样一种精神姿态,给他附会了很多故事。

力士脱靴这种故事,安到杜甫身上没人相信。

安在李商隐的身上,也没人相信。

安在李太白的身上,一百个相信。

就是认为这是他的性格的逻辑,会产生的一个结果。

但是,糟糕的是,有的人把它作为史料来用的话,就很麻烦。

大家说,那不是高力士说他坏话,你怎么不说呢?具体是怎么情况?这得跟杨玉环联在一起。

我们再来看杨玉环。

【画外音】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她本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

公元737年,因为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死。

后宫数千宫女,没有一个能使玄宗满意。

高力士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便向唐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

杨玉环懂音律,很得唐玄宗的欢心。

于是,把她召入宫中。

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一个妃子,作为补偿。

杨玉环入宫后,深得唐玄宗的宠爱,也极有可能成为为李白进谗言的又一人选。

再加上因脱靴而对李白怀恨在心的高力士,会不会联合杨玉环,进李白的谗言呢?康震:说杨玉环和高力士,在唐玄宗跟前说李白的坏话。

这的首先从高力士那儿说。

因为高力士已经怀恨在心里。

所以根据有的史料来记载,高力士是通过杨玉环,来给唐玄宗递话的。

那他总有个说法吧。

这李白这人不道德,或者不地道。

不地道在什么地方呢?他举个例子。

《清平调》那首诗。

就是这个诗里面有点问题。

他说哪儿有点问题呢?其中第二首诗,是这么写的。

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肺炎倚新妆。

”第一句是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艳指的是牡丹花。

非常娇艳。

上面有露水。

娇艳欲滴。

第二句说,“云雨巫山枉断肠”,这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巫山云雨,实际上指的是神女峰。

我们都知道,楚王和巫山的女神之间,有一个美丽的约会。

它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巫山的女神这样浪漫,美貌的女神见了杨玉环,枉断肠,也没有办法跟她比。

这是第二句。

第三句是什么呢?“借问汉宫谁得似”,如果我要说,有谁能够跟您比得上,谁跟您长得一样美丽,绝代风华。

那就是谁呢?那就是“可怜飞燕倚新妆。

”就像汉代的时候,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一样。

这就是把柄。

高力士就说,你看,他把你比作赵飞燕,这是把你贬低了。

你受到人格的侮辱,你要去告他。

但是我们翻来《汉书》看一看,赵飞燕这个人的经历,包括她的擅长,跟杨玉环都很相近。

赵飞燕出身很低微。

本来是在一个宫廷的戏班子里面,演歌舞的。

汉成帝路过的时候,看到她演歌舞,很欣赏她。

所以,就把她召入宫中,宠幸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