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低碳生态建设之路
加快各专项体系 建立,形成多领域、 多路径并行的发展模 式,低碳生态示范市 建设初见成效。
消费 行为
企业、市民: 低碳交通 节能建筑 节能家电 低碳社区
1、总体思路
自主创新,创新能力高,市场经 济相对成熟
高度城市化地区,人口基数大密度 高
政府管理效率较高,社会法制民主 化进程较快
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城市转型发 展要求迫切
土地资源不足与城市建设刚性需 求的矛盾
1、总体思路
政府引领,全民参与
有形的手
规划统筹,明确目标 部门联动,多头并进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强化监管考核
政府
低碳生 态城市 建设
无形的手
市场与企业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全面贯彻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
• 服务与 产品
市民
推行低碳消费 公众监督
1、总体思路
规划先导,统筹推进
生活废弃物处理
约为7000万吨,能源工业是最大的碳排放源。 商业/机构 7% 7%
10%
单位GDPCO2放量有所下降,2009年为1.8 吨/万元。
能源工业 30%
运输业
人均碳排放量持续上升,2009年约为8.1
17%
吨/人。
制造业建筑业 29%
2、总体目标
定量目标的说明
2、计算思路与方法
合作目标:
双方通过合作,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发展 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
合作内容:
建设低碳生态试验区。 建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 建设低碳生态交流平台。 建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白皮书制度。 加强低碳生态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创新。
2、总体目标
定量目标的说明
4. 先进性分析
2020年深圳单位GDP的CO2排放量
相对脱钩情景下: 深圳的CO2排放量的拐点为2026年; 全国的CO2排放量的拐点为2035年。
3、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
试点启动
加速推进
全面开展
2010-2012:
2012-2015: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 规、政策、规划、指标、 标准和技术体系,大力 推进示范地区和项目建 设,低碳生态示范市建 设多点启动。
定量目标 到2020年,深圳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5
%以上,比2009年降低40%以上,人均CO2排放量和CO2排 放总量的增长降低60%左右。
2、总体目标
定量目标的说明 确定原则:先进性、可达性、可评估、可检验。
1、深圳碳排放现状
深圳市2006年温室气体直接排放 行业构成
CO2总排放量持续上升,2009年总排放量
人口(亿人) 城镇化水平(%)
中国城乡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
10
50
45
8
40
35
6
30
25
4
20
15
2
10
5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城镇人口(亿人)
1992 1994 1996 1998 乡村人口(亿人)
2000 2002 2004 城镇化水平(%)
2006
0 2008
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过程
2、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结合深圳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特征,将深圳建设成为
社会经济繁荣而有活力,生活生产环境舒适宜人,资源能源 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保持较低水平,低碳生态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健康和谐,在国内具 有重要示范作用,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低碳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先导
• 重视源头决定性和 内部关联性
• 发挥规划的先导和 统筹作用
•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 排各项任务和行动。
能源 消耗
市发改委: 能源供应结构 节能减排
产业 结构
市发改委、市科工 贸信委: 低碳生产力 低碳产业
科技 创新
市科工贸信委: 低碳科技 环保技术
碳汇 输出
市人居环境委、城管局 、水务局: 森林、公园建设 环境治理
合作机制:
建立部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部市合作协调推进制度。
目的与意义
将为我国以地方实践积极应 对全球气候问题、促进人类 生态文明进步提供宝贵经验 ;
全球CO2排放总量情况
将为新时期国家城镇化发展 战略转型提供重要示范和可 复制易推广经验 ;
将为深圳继续保持改革创新 先锋地位、实现未来城市可 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
出自李迅《绿色低碳生态城市战略》演讲材料
深圳第五次党代会提出: ——“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 展、和谐发展为导向,加快建设现代化 国际化先进城市”
主要内容
1 战略选择 2 总体思路 3 探索实践 4 思考建议
深圳: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总体思路
政府引领,全民参与 规划先导,统筹推进 自主创新,因地制宜 加强合作,全程优化
深圳: 低碳生态建设之路
主要内容
1 战略选择 2 总体思路 3 探索实践 4 思考建议
深圳: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2010年1月,国家住建部和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建 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
二O一O年一月十六日
《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
加强多部门、多专业、多 学科之间的合作
全过程贯彻低碳生态城市 理念,落实低碳生态城市 建设要求
探索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生 态城市建设路径。
现状诊断: 生态及资源诊断 现状
筹划与规划: 目标设定、体系建设、 内容策划、上层 规划
评估: 评估反馈、及时调 整
低碳生态示 范市
实施: 推行实施、过程控 制
运营: 绿色运营、实时管 理
思路:通过多种情景设定,计算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 计算公式: CO2排放量=P×GDP/P×E/GDP×CO2/E
3、可行性分析
可通过降低能耗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 至2020年,可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以上
30%通过降低单位GDP能耗实现(0.38吨标煤/万元) 15%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新能源消费量占总能耗的14%)
水资源紧缺与巨大的人口环境压 力的矛盾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及由此带来的 污染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矛盾
1. 探索亚热带地区低碳生态 城市建设的经验
2. 探索中国高密度高城市化 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 模式
3. 探索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 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 的低碳技术
1、总体思路
加强合作,全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