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及常用急救术
学前儿童护理方法及常用急救术
幼儿园儿童卫生与保健
谭薇娜
专一
一、学前儿童生理疾 病及其防护
问题一:我们怎么看出孩子 生病了?
一、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
(一)精神及神情 1.无精打采、嗜睡、烦躁不安、哭闹
2.眼神呆滞,伴尖声啼哭 面色苍白或发黄——营养不良性贫血
(二)皮肤 1.颜色异常
皮肤与虹膜染黄——黄疸肝炎
颊部、口唇、鼻尖紫蓝——先天性心脏病
推腹法 抱住患儿腰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 顶住其上腹部,左手重叠于右手之 上,间断地向上、向后,冲击性地 推压,以产生冲击气流,将异物冲 出
案例四:某幼儿园大班患有精神孤独症 的幼儿沈×,将在门口等家长接的同班 幼儿李×推倒,致使其头部摔伤。
4、头面部创伤
(1)伤后出血时 (2)伤后未出血时 伤后未见出血,成人要对摔伤的幼儿进行密 切观察,在24小时内有无下列症状出现: ①平时很调皮、好动的幼儿此时变得很温顺, 而且感觉疲乏; ②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 ③受伤后有过意识丧失的现象,或正处于意 识丧失的状态; ④头部剧烈疼痛,脸色变白; ⑤ 眼、耳、鼻周围有出血; ⑥发生痉挛、手脚麻痹、言语障碍的情况。 如有以上情况出现,可能有发生颅内出血的 危险,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红果酱样伴腹痛、呕吐——肠套叠 柏油样——流鼻血、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且尿色加深——黄疸型肝炎 蛋花汤样且便次增加——拉肚子
像洗肉水或浓茶且尿量减少、眼皮浮肿——急性肾炎
2.小便异常
呈橘黄或棕绿色——肝胆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 呈乳白色,次数明显增加,尿频尿痛——泌尿道感染
变浑,似米汤——过于浓缩的尿液排出后冷却结晶所致
实践与训练——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用体温表测腋下体温 1.先查看度数,如果超过35℃,可向下向外轻甩几下 2.检查体温表有无破损、水银柱有无断裂 3.擦去液窝的汗,将水银端放入液窝,扶住小儿胳膊夹紧 4.测5分钟后取出 应在小儿进食半小时后,安静状态下进行
体 温 的 判 断
CXL
37.2— 37.4℃ ——微热 37.5— 37.9℃ ——低热
胸外心脏挤压法
操作方法
1、伤者仰卧在平直的木板或地面上,使背部有硬物支撑。如果躺 在软床或帆布担架上,则不能达到挤压心脏的效果。
2、救护者用右手压在伤者胸骨下二分之一处,即相当于两乳头连
线的中间。左手压在右手上,呈交叉式,以助右手之力。不可把手 放在伤者左胸乳头处,若在该处挤压肋骨,不但起不到挤压心脏的
2.滴鼻药
小儿仰卧或坐在椅上,头后仰鼻孔向上。左手 食指轻推小儿鼻尖,右手拿瓶在距鼻孔2-3cm 处将药水滴入鼻孔,每侧2-3滴,轻按鼻翼。 保持原姿势3-5分钟
3.滴耳药
小儿侧卧,患耳向上,擦净分泌物。左手向后下方牵拉小 儿耳垂,使外耳道变直,右手拿瓶将药水由外耳道后壁滴 入2-3滴,轻揉耳屏。保持原姿势5-10分钟。也可在耳道塞 一块棉球。
1.头部冷敷
一般发热
将毛巾用凉水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 儿前额,每5-10分钟换一次;也可用 冰袋、冷水袋敷在前额或枕在脑后
2.温水擦浴:
高热
用32℃-36℃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 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 肘窝等 处擦拭时间可稍长些 。 用38-40 ℃的温水给患儿洗澡
3.温水洗澡
4.冷盐水灌肠: 体温高达40 ℃的病儿,可用4 -6
依据伤者的情况判断
看呼吸的变化:若呼吸不规则,或鼻翼煽动,吸气时胸廓下陷 说明病情危急。 看脉搏的变化:若脉搏细快而弱或节律不齐,说明心脏功能和 血液循环出现严重障碍。 看瞳孔的变化:若眼睛无神、瞳孔散大,说明生命垂危。
(二)急救原则
挽救生命
一旦病儿的呼吸、心跳发生严重障碍时,要立即实 施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分三步: A、判断病人意识,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B、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单人 15 :2 ,双人 5 :1或4:1。 两人 配合 的姿 势和 位置
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
让伤者仰卧,解开衣 领.裤带,清理口鼻 泥沙痰涕,颈下垫硬 物使头后仰,口张开
呼吸微弱时,可用棉线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
呼吸频率均值:1岁以内约为30-40次/分钟; 1-3岁约为25-30次/分钟; 4-7岁约为20-25次/分钟
案例二: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午后在蹦蹦床 上玩耍,两名幼儿跳起后不小心头部相 撞,碰了两个大包。 问题:我们怎么处理?
五、冷、热敷
1.将毛巾在40-50℃热水中浸湿,折叠后置于患处。待热量部 分散发后更换,重复多次 2.将热水灌入热水袋中,排出气体后拧紧盖子,倒提水袋检 查是否漏水,用毛巾包裹好放在患处
案例三: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在午睡时, 将一粒珠子含在嘴里,由于喊叫珠子不 慎坠入气管,孩子先是呛咳不止,不一 会儿就面色发紫,呼吸困难,保育员见 此情形,吓得惊惶失措,幸好医务室就 在隔壁,保健医生闻讯赶了过来,经过 抢救,孩子才脱离了危险。
喉、气管异物紧急处理法
拍背法 把患儿倒提起来拍背, 或让其趴卧在成人腿上 ,头朝下,拍背,使其 将异物咳出
上腹正中——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
(三)腹痛
右上腹部——胆管蛔虫及肝、胆疾病
左上腹部——脾创伤
疼痛部位
肚脐周围——蛔虫症、急性肠炎
右下腹部——急性阑尾炎
左下腹部——痢疾、粪块堵塞 腰部——肾盂肾炎
腹痛后面色 发青、紫或 白,大多为 急病;若腹 痛伴有呕吐, 病情也较重
(四)呕吐
1.新生儿期 2.婴儿时期 3.幼儿时期
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3、用手掌往下垂直地冲击性地挤压胸骨。使胸骨下陷约 2厘米左 右。胸骨下陷则挤压心脏,使心脏收缩将血液打入动脉。如此有节 奏地下压、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左右;就可维持伤者的血液 循环。 4,此法与口对口吹气法同时进行时,可以每吹一口气,做心脏挤压 4—5次。若仅一名救护者,可先吹两口气再做8— 10次心脏挤压。 吹气时挤压心脏的动作暂停,以免互相干扰。
八、、止鼻血
安慰孩子不要紧张,安静坐着,张口呼吸,头略低
捏住鼻翼压迫10分钟
湿毛巾冷敷鼻部或前额 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塞入鼻腔,要塞紧 经上述处理,仍无法止血应医院处理
止血后,2-3小时 内不要做剧烈运动
专题三
学前儿童常用急救术
(一)如何判断病情的轻重
依据发生意外的原因判断
可能会顷刻致命:溺水、触电、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中毒。 可能造成死亡或致残:烧烫伤、骨折。
运用热敷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幼儿户外活动出现扭伤时,在24 小时内不宜用热敷或用手按揉,以防局 部血流增多而造成充血肿胀。 2、面部及口腔周围等处感染,也不 宜用热敷,以防病菌随血流循环进入颅 内,而加重病情。
六、滴药水
操作前查看药名,将手洗干净 1.点眼药
用清洁毛巾或棉球擦净分泌物,令小儿头 后仰向上看,左手轻轻分开其上下眼皮, 右手拿瓶在离眼2cm处将药水滴入下眼皮 内, 每次1-2滴。让小儿闭上眼,轻提其 上眼皮,令其转动眼球
2.疾病所致
抱起时或触动肢体时哭吵 ——骨折、脱臼
夜间哭吵伴肛周痒 ——蛲虫病 吃奶或进食时哭吵 ——鼻堵塞、咽炎、口腔炎 夜间哭闹,伴多汗 ——佝偻病
(二)食欲不振
1.精神因素
过多地干涉,强迫小儿多吃,导致反感 吃零食过多;边吃边玩;进食不定时
2.饮食习惯不良 3.疾病所致
消化系统疾病;各种感染(传染性肝炎);贫血、缺锌 剧烈或阵发性哭闹,下肢蜷曲,面色苍白,出冷汗
℃的生理盐水200-300毫升灌肠
三、数脉搏
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压腕部的桡动脉处 在小儿处于安静状态时,测1分钟的脉搏数 脉率均值:2-3岁约为108次/分钟;5-7岁约为91次/分钟
四、观察呼吸
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可通过观察腹部起伏的次数来 确定其呼吸频率。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数1分钟。
二、学前儿童疾病一般症状的辨别
(一)哭喊
1.非疾病所致: 婴儿哭闹多由饥饿、口渴、过冷、过热、尿布湿、
衣服紧、蚊虫叮咬等引起;幼儿常为要挟性哭闹
哭声嘶哑 ——发音器官疾病 哭声粗而低沉 ——声带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 尖声哭叫伴喷射性呕吐 ——颅内出血、脑膜炎 阵发性嚎叫,伴脸色苍白、血便 ——肠套叠 碰到耳部哭啼或哭时摇头 ——外耳道疖或中耳炎 大便或小便时哭吵 ——肛裂、泌尿道感染
2.出汗过多——结核与佝偻病
(三)体温
发烧
36— 37.4℃ ——正常体温 37.5— 38℃ ——低烧 39℃以上——高烧
(四)饮食
1.食欲不振
伴恶心、呕吐、厌油腻——传染性肝炎
伴脸色苍白——贫血 有长期服用鱼肝油的历史——维生素A或D中毒
2.食欲亢进:——糖尿病、心理异常 3.异食——缺锌、铁或患寄生虫病
防止残疾
要采用恰当的急救措施,尽量防止病儿日后留下残疾。
减少痛苦
在搬动、处理时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等。
(三)重要的急救术
1、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法) 2、胸外心脏挤压法(即人工循环)
心肺复苏ABC
3、迅速止血法
心肺复苏 ABC
有些意外事故,会造成病儿的呼吸和心跳同时停止,此时 需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即心肺复苏。
深吸一口气,托起伤者下 巴,捏住其鼻孔,双唇密 封包住其嘴向里吹气(以 胸脯略有隆起为度)
吹完气嘴离开,松 开鼻孔,轻压其胸 ,帮助呼气 。再重 复上述步骤
小婴儿——2-3秒吹一次,30~40次/分 较大儿童——3-4秒吹一次,20~24次/分
(2)胸外心脏挤压
操作要领如下: ①合理选择急救场地 (病儿仰卧,背部有硬物支撑) ②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