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
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
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
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
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第2 页共2 页园区兴工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支撑xx工业发展的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努力扩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质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7.36亿元,增长39.6%,实现工业增加值56.57亿元,增长22.5%,绝对额与增速均居全市第二。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xxxxxx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以食品、新型建材、医药、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家,其中亿元企业18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24.8%。
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两型”引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xxxxx2家企业即将进入上市辅导期。
三是园区建设全面加强。
全年投入资金2亿多元,重点加强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建设,“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园区企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实现增加值16.9亿元,增长20.8%。
2.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建设区域中心。
按照“四个城市”的定位,加速推进城市发展,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3.51%,增长1.5个百分点。
一是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启动新一轮县城规划修编,61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已经完成。
8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建设加速推进,xxxxx等骨干工程先后动工建设,总长30公里的城市环线即将拉通,县城“一城两区”、“一江两岸”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县城规模达到23平方公里、23万人,预计“十二五”末期将达到35平方公里、35万人。
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使用,城区供水、供气、供电管网不断完善,投资3.5亿元的人民医院迁建、1.2亿元的体育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城,连续第5年实施城市生态公益林工程,累计植树10万株;重点推进城区水系治理和绿化工程,新建和改造公园及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4处,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城市经济繁荣活跃。
以工业园区为主平台的城市工业快速发展,以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酒店服务和文化娱乐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持续兴旺发达。
房地产投入规模在全省排位靠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到6个,现有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2家,旅游接待能力位居全市第一位。
成功引进xxxx 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XX年,城区税收占到全县总额的80%以上,县城的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显现。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
一是突出发展高效产业。
全县共发展优质葡萄2.8万亩,茶叶1.5万亩,楠竹1.35万亩,柑橘13.9万亩,南美白对虾等名特水产11万亩,初步形成了平原区葡萄、湖区高效水产、山区茶叶、丘陵区林果的格局。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新增“三品”认证25个,其中xx葡萄、苹果柚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xxxx获国内和欧盟有机茶双重认证。
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以xxxx为核心区,以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环境整治、宜居村庄、乡风文明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2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可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传统农业稳步提升。
继续加快升级改造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年落实棉花种植面积25.4万亩,油菜面积67.1万亩,粮食面积122.15万亩,大宗农作物基本实现了丰产丰收。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以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年投入项目资金5.2亿元,先后启动并完成了蓄洪垸堤防加固、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大堤压浸除险等“十大水利工程”,全县堤垸防洪能力由5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近1/3的农民实现了安全饮水。
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用于交通建设,二广高速(xx段)计划今年建成通车,省道xx线、xx公路等主干道完成升级改造,全县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
4.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和谐的根本举措,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普惠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乡镇建成了1所敬老院,五保、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在全市率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无缝覆盖。
省市县为民办实事46项指标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到县级可用财力的66%。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乡镇卫生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巩固了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模范县的位置。
在发展民生事业的基础上,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建立了全省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信访接待中心和矛盾调解指挥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处访,信访秩序更加规范,信访总量明显下降。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保持了政治大局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二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繁荣和谐省会卫星县”的目标,立足山区资和区位实际,集中精力抓重点、攻难点、促落实,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下面,我就闽清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县域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在国民经济总盘子中占据重要一席。
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致力发展“大工业”。
工业在我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我们始终把工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大工业”战略,努力把闽清工业做强做大。
一是抓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实施《关于“十一五”期间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结构优化,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培植发展了陶瓷、工艺品产业集群以及造纸、制药等优势产业。
加快陶瓷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建陶业将研发生产的重点转移到中高档产品上来,鼓励电瓷业发展高压电瓷。
三茂、聚福等工艺品企业以及聚丰纸业、延年药业、金盛钢业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小神龙表业、超越路桥等一批新项目落地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抓质量品牌提升。
大力实施品牌经济战略,积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豪业陶瓷公司生产的墙地砖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中陶等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14个。
三是抓市场营销拓展。
积极开辟产品外销渠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1000多个营销网点。
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和边境贸易,组织企业赴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参展。
目前我县陶瓷、工艺品已打入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大部分国家。
四是抓招商引资。
通过举办闽清十八坂商贸旅游文化节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宣传推介闽清形象。
密切与在外乡亲联系,组织成立了北京闽清商会,搞好亲情招商。
积极组织“5.18海交会”等招商活动,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五是抓载体建设。
构建了池埔、朱厝等7个县级工业集中区,同时推进了白樟、白中等乡镇旧工业集中区整合。
——努力构筑“大交通”格局。
316国道、外福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闽江航运贯穿全县,形成公路、水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目前,我们突出抓好“一纵四辐射”主骨架项目建设。
一纵即总投资4400万元的202省道云龙互通口至坂东段公路拓宽工程;四辐射即123、124、125、127四条县道部分路段的改扩建。
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好省下达闽清农村路网硬化100公里的任务,争取完成12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加快推进“大城关”建设。
受地理条件制约,闽清城区开发建设和改造难度极大。
但加快城区改造步伐、扩大城区面积、改善城区环境,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这些年,我们引资开发了城区“金茂花园”、“华侨城”等项目,建成了县新会场、世纪广场等一批城区基础设施。
按照构建“大城关”发展战略的要求,抓紧编制完善《闽清县城总体规划》,高标准地推进大城关建设。
精心组织实施好闽清一中搬迁等项目,带动梅溪新区开发,扩大城区范围。
认真组织好闽清电瓷厂、北青坑、“学林苑”等地块的运作,高品位地推进城区商贸住宅区建设。
加快推进“华侨城”后期工程等一批房地产及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实施西大路、梅城大桥改造等建设项目,启动城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工程,尽快完成城区电网和路灯改造工程,完善城区配套功能,提升闽清县城形象。
——积极培植特色旅游业。
我们积极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建成了大明谷、黄楮林温泉景区等项目,黄楮林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林业局资格审查,水口电站景区被列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旅游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