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领域的论文

公共领域的论文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内容摘要 (2)引言 (3)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 (4)(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 (4)(二)公共领域道德的特性 (4)1.继承性延续性 (4)2.现代文明社会交往的基础 (4)3.广泛性 (5)4.简明性 (5)二、公共领域各方面道德缺失的表现 (5)(一)社会公共生活方面 (5)(二)虚拟网络方面 (5)(三)经济交往方面 (6)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事例 (7)四、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根源 (8)(一)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 (8)(二)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 (8)(三)道德观念不深 (8)(四)道德教育不当,缺乏公共意识 (9)(五)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9)五、怎样治理公共领域道德缺失 (10)(一)教育引导:建立良好的德育体系 (10)(二)社会保障:建立社会赏罚机制 (10)(三)约束机制:加强公共领域道德确实的法律约束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2)内容摘要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

能服于人。

”不过,当今来看,这些古训早已被不少人抛之脑后,为钱、为名、为利,道德底线一再失守,我们常常埋怨这个社会缺少诚信,又由于制度不完善和规则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才导致了社会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

在现代生活中,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状态。

其中,作为民主表达的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的来源,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社会与国家之间相互衔接的一个良好中介,也是现在社会的重要标志。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道德缺失现象不断出现,是的道德调节的作用被极大地削弱,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古训,道德底线失守,公共领域引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的气息蕴含着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传统美德。

公共道德应该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根深蒂固。

因而公共领域的道德问题不简单地只涉及它的品性的改变,还涉及到由其品性的改变所导致的功能的变化,这汇总变化将使公共领域变成社会进步无足轻重的要素,甚至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负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伦理学中的道德研究,虽然在学科建设、研究领域拓展、学术著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社会的变革和利益格局变化的需求而言,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和重视。

黎鸣对于道德问题关心比较早,大约是90年代初,已经在写这方面的书了,市面上卖的《道德的沦陷》,整个都是讲道德,那是他再94年写的,及后来的《21世纪:人类进入道德真空的时代》。

他认为道德的滑坡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进步,但是道德完全的消亡对人自身是有害的。

因为道德、智慧、以及人身体的健康,这三者是人类的三足鼎,按照中国过去来讲,德育、智育、体育,三足鼎有一个脚短了,这个社会就难以存在。

他对道德研究的结果是:21世纪,全人类都已经进入了道德真空的时代,无论是西方宗教的道德,还是中国人的那样一种宗族的道德、血缘的道德都在消亡,消亡的原因就是功利主义的相对主义化,因为道德本身是绝对的,是不讲道理的。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建设的需要。

提高市场经济中人的道德素质,特别是敬业精神和道德责任感,才可以形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社会公德的调节,约束功能,有助于搞好市场经济管理,处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发挥社会公德的导向作用,把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防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自觉遵守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公共领域道德,又称善良风俗,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共道德观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公共道德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利益冲突。

它通过建立一种普遍和公认的标准,构筑了人们的行为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个人利益的实现是不能影响他人的,倘若超越了这个界限,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公共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它所体现的对他人的维护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维护,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二)公共领域道德的特性1.继承性延续性千百年来,人们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

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公共领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承诺,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互相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2.现代文明社会交往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的良好运作,不但需要有严明的法治,同时还需要公众对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认同和自觉遵守及维护。

因为人乃群居的动物,在公共的空间里有必要相互顾及,以使自己的自由不至于妨碍他人的自由。

道德的最基本的作用,乃在于界定人们各自的范围和界限,以免侵害他人和被他人侵害。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得到共同遵守,人们才有可能谈得上其他的各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属于个人道德的自由追求。

公共道德规范是社会公众必须遵守的,那是众人在公共交往中所达到的最基本的共识;而个人道德追求乃因人而异,一般不能强迫他人遵守。

3.广泛性公共领域道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社会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发展基础。

只有一个具有优秀社会道德感的人会促成一个基本拥有良好修养的国民素质。

4.简明性公共领域道德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能被人们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通俗易懂,易于实行,只要具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就可以做到。

二、公共领域各方面道德缺失的表现(一)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道德缺失现象。

比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脏话现象,不顾他人当众抽烟现象,不注重保护环境乱扔杂物现象,破坏公共秩序插队现象,就餐时大肆铺张浪费现象等等。

而如今,这种缺失已经扩散到整个社会群体,成为群体道德缺失。

例如,在今年8月新闻报道:一名白发老人站在海滨浴场出口,专撞女子胸部。

这种道德败坏的现象不禁令人发指,这个恶劣的环境怎么让孩子能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正常的成长。

怎么可以给下一代做一个好的榜样。

道德的缺失,我们不得不警醒,不得不重视。

(二)虚拟网络方面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交流平台。

但是,网络的发展在带给社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获得与传递高速化、灵活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的网络游戏、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

例如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诈骗,通过病毒盗取老板QQ号,然后冒充公司老板,向出纳发出转账指令,两小时内将骗的145万元快速提走。

由于网络诈骗事件越来越多,打击网络诈骗的力度也开始加大,网络诈骗慢慢变得收敛,但还是屡禁不止。

相对于传统诈骗,抓捕这类“非接触式”诈骗者的难度要高很多,办案成本也高很多。

而且,QQ诈骗已经升级,他们已经在找专业取款公司负责转款,不仅在银行,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

在追踪资金古城中,警方发现,一家取款公司是在菲律宾的IP登录,这意味着,新的QQ诈骗案中,洗钱取款有向海外转移的可能。

这类案件侦破更加麻烦。

(三)经济交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们在市场中之所以需要诚信,是因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合作和交易关系,诚信能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能给交易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

但是,由于市场中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市场上的个人存在着社会主义行为。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是人在经济行为中自动保持诚信,社会的诚信机制需要制度的维持与保证。

制度的设置,大体上可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正式制度,一类是非正式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就是典型的非正式制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立身之道”和“立政之本”,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但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是自然经济和宗族社会的产物,主要适用于相对封闭的朋友和熟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广泛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有很大的局限性。

今年媒体曝光的虚假广告、伪劣产品案件数不胜数;地沟油、抹了羊油的羊肉串等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在食品安全方面,社会上还存在着其他的虚假产品,假文凭、考试作弊、还有多年来让人深恶痛绝的盗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日益膨胀的物欲引发了道德流失。

传统的道德诚信,是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与封闭的、稳定的自然经济向适应。

虽然它对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不仅需要提倡道德诚信,让人们出于道义自觉遵守诚信准则,还必须加强诚信的法制建设,从正式制度着手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事例当今道德缺失的现象;“封口费”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老人摔倒不敢扶,黑心产品,毒奶粉事件,好心扶老人起来反被告。

山西繁峙金矿爆炸事件中11名记者拿到7万多元的现金后,对矿难视而不见了;沈阳的“慕马案”报道中,有记者拿到钞票和礼品后,用“内参”这种特殊新闻形式为贪官评功摆好,开脱罪责。

今天的媒体从业人员仅仅从自身作为“自然人”的角度出发,忘记了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片面追求具有轰动性。

爆炸性的新闻,制造,捏造和炒作的例子层出不穷。

经济利益驱动下,传媒严重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与社会功德相背离,缺失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公德是一面文明镜还是已经成为了变色镜?上公交车拥挤不排队、不让座,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上完厕所不冲水,这些事情每个人天天都能遇到;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层出不穷;犯罪猖獗,大案要案急剧上升;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见惯不怪;见死不救,见利忘义,个体的孤独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不再是个别现象……凡此种种,说明今天的社会公德,已经不是一面凸显人类精神和时代进步的文明镜,而是一面反映社会问题和人的异化的变色镜!所以,我们不能再陶醉在道德大国的虚幻美梦中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道德在滑坡,社会公德已经变色,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

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就必须先找出当今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以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注重物质文化的同时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虽然在现阶段较为全面、公正、合理,比较适应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贯彻执行;安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渐渐淡忘;学校教育缺乏信仰建设,缺乏伦理道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