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在《门外文谈》中阐述了中国民歌劳动号子是怎样产生的。
2.劳动创造了一切,但“事实上民歌中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民歌是一综合词,它不包括民谣、小调等短小的抒情成分较重的作品,而不包括长篇和叙事诗在内。
4.我国现见最古老的一部民歌集是《诗经》,它反映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年间的作品、反映的是北方十五个地区繁杂的社会生活。
5.《诗经》共305首歌曲,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6首。
6.《诗经》中的歌曲多为四字句。
7.《楚辞》是一部南方歌曲集,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九歌》共是一首歌曲组成,这些歌曲是用来祭祀的。
8.《楚辞》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屈原的,一类是经汉代文人整理的民歌歌词。
9.乐府最早出现在秦代。
10.汉代乐府主要负责音乐人是李延年。
11.《关山月》是汉代边防战士歌曲。
12.《苏武牧羊》这首歌曲产生于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后的三四年。
13.《胡笳十八拍》是蔡琰的作品。
14.《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15.《满江红》一曲牌是二十世纪中期杨荫浏先生将元代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曲调与相传岳飞的词《满江红》配在一起而形成一首歌曲。
16.《交城山》是山西民歌。
17.《小白菜》是河北民歌。
18.搬运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个种类。
19.劳动号子在四川叫哨子。
20.《黄杨扁担》是四川民歌。
21.《走绛州》是陕西民歌。
22.《十二莲花》是山东寿张民歌。
23.《小小水车长又长》是安徽安庆民歌。
24.《拔根芦柴花》是江苏江都民歌。
25.《川江船夫号子》共有八段组成。
26.《黄河船夫曲》共两段歌词是分节歌形式的。
27.《清江河》是湖北民歌。
28.劳动号子的节奏基本有三种类型。
29.劳动号子一般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0.劳动号子的音乐材料是采用反复使用、形式简单,较少有装饰和变化。
31.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号子的影响。
32.劳动号子的起停是由劳动条件和劳动过程决定的。
33.山歌是一高度成熟而又及为普及的品种。
34.陕北地区的山歌叫“信天游”。
35.山西的山歌叫“山曲”。
36.内蒙汉族地区的山歌叫“牧歌”。
37.四川的山歌叫“神歌”也叫“晨歌”。
38.安徽的山歌叫“慢赶牛”。
39.青海的山歌叫“花儿”。
40.苗族的山歌叫“飞歌”。
41.云南的山歌叫“调子”。
42.客家山歌是南方的山歌。
43.《脚夫调》是陕北民歌。
44.陕北地区的民歌《兰花花》说的是一个女青年的爱情故事,并以其命名。
45.《三十里铺》以山歌是根据陕西绥德县三十里铺村发生的一真人真实的故事编成的歌曲。
46.《赶牲灵》是一首陕北民歌。
47.“爬山调”这一山歌形式在内蒙汉族地区也叫“烂席片”。
48.《城墙上跑马》这首民歌属于内蒙的山歌爬山调。
49.山西的山歌“山曲”与内蒙的山歌“爬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50.《提起哥哥走西口》这一山歌形式大多发生在山西河曲一带。
51.《一心向着毛泽东》属于山西的山歌“山曲”。
52.“花儿”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
53.“花儿”这一山歌形式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多民族的一种山歌。
54.向流行的《花儿与少年》一歌曲,是借“花儿”曲调素材创作而成的。
55.《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山歌“花儿”。
56.《太阳出来喜洋洋》属于四川“高腔”山歌。
57.云南是我国山歌最多的一个省,因为这个省的少数民族最多,有23少数民族。
58.《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
59.《赶马调》属于云南宾川、祥云一带的山歌。
60.《先送荷包后送鞋》是福建太宁山歌。
61.《纱罗带》是流行在福建福安一带的山歌。
62.《打着山歌过横排》是江西民歌。
63.小调是我国民歌数量中最少的一类。
64.小调是职业艺人的活动参与较多,这是有别于山歌、号子的一歌重要不同之处。
65.《翻身五更》是东北地区的民歌。
66.河北中部有一载歌载舞的民歌叫《小放牛》,它是描写牧童与村姑的少年生活的歌曲。
67.《王大娘钉缸》是河南一带的民歌。
68.《思想起》是台湾民歌。
69.《石榴青》是广西民歌。
70.《凤阳歌》是安徽民歌。
71.《沂蒙山小调》原曲调产生与山东西北地区。
72.小调的演唱者多为女性。
73.儿歌除包括儿童自己唱的歌曲,也包括母亲长给孩子们听的歌曲。
74.福建的儿歌《后奶歌》描写的是一个失去母亲孩子唱的歌曲。
75.《专打日本鬼》是山东成武的儿歌。
76.《一只鸟仔》是台湾的儿歌。
77.《蛤蟆调》是云南的儿歌。
78.《数鸭蛋》是江苏的儿歌。
79.《斑鸠调》是江西的儿歌。
80.《拾子歌》是山东仓山儿歌它是四三拍子的。
81.《猜调》是云南彝族儿歌。
82.《摇篮曲》是东北民歌,他是根据小调《孟姜女》的曲调改编而成的。
83.秧歌是我国黄河以北各省广泛流行的一种歌舞。
84.《凤阳花鼓》是流行在安徽省的一种歌舞。
85.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各省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
86.《十大姐》是流行与云南的(花灯调)的一种。
87.采花广泛流行在南方各省的民间歌舞形式。
88.二人转广泛的流行于东北地区。
89.二人台广泛的流行于内蒙古地区汉族中。
90.《瞧情郎》是用二人转的形式演唱的。
91.《五哥放羊》是用二人台的形式演唱的。
9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维吾尔族民歌。
93.《阿拉木汗》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是一位年纪轻轻的漂亮姑娘。
94.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十二木卡姆共有四部分组成。
95.哈萨克民歌的歌手在演唱时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冬不拉。
96.哈萨克民歌《美丽的姑娘》是一首情歌。
97.《玛依拉》这首民歌是哈萨克民族的歌曲。
98.藏族民歌中的“谐”包含有歌和舞的意思。
99.藏族民歌中的“果谐”指的是圆圈歌舞。
100.藏族民歌中的“堆谐”指的是踢踏歌舞。
101.藏族民歌中的“戛姆谐”指的是弦子歌舞。
102.藏族民歌中的“卓鲁”指的是放牧歌曲。
103.藏族民歌中的“哩鲁”指的是山歌。
104.藏族民歌中的“昌鲁”指的是酒歌。
105.藏族民歌中的“达鲁”指的是一种狩猎歌曲箭歌。
106.藏族民歌中的“戛鲁”指的是一种情歌。
107.藏族民歌中的“囊玛”指的是一种室内歌舞音乐。
108.《嘎达梅林》是一首反映蒙古人民阶级斗争的歌曲。
109.《牧歌》是一首反映蒙古民族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
110.《森吉德玛》是一首反映蒙古民族爱情生活的歌曲。
111.《婚宴歌》是一首反映蒙古人民的风俗的歌曲。
112.“长鼓舞”是流行在广西瑶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113.“芦笙舞”是西南地区苗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114.“欢乐舞”是流行在台湾高山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115.“农乐舞”是流行在朝鲜族的一种民间歌舞。
116.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在荀子的《成相篇》是最早的韵文与散文形式写成的作品。
117.在隋唐时期民间已流行一种讲唱形式的“说话”,这种“说话”就是“说唱音乐”。
118.唐代的说唱音乐已经在城市盛行。
119.宋代的说唱音乐活动已有了固定演出场所。
120.诸宫调的创始者是宋代的孔三传。
121.原名时期新产生的说唱音乐形式叫货郎儿。
122.道情、莲花落、弹词说唱音乐形式产生于元明时期。
123.产生于元明时期的“弹词”在清代有乐更大的发展。
124.曲艺是指说唱音乐中的唱腔与伴奏部分。
124.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126.曲艺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说唱。
127.我国现今已保留下来曲艺文化遗产有200多个曲种。
128.我国的曲艺音乐形式“弹词”类主要流行于南方。
129.我国的曲艺音乐形式“鼓词”类主要流行于北方。
130.我国的曲艺音乐形式“道情”类主要是道士传道、募化是所唱的歌曲,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渔鼓。
131.曲艺中的“琴书类”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
132.曲艺中的“牌子曲”类主要伴奏乐器北方以大三弦为主。
133.《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曲《浔阳夜月》改编的。
134.据史料记载福建南曲大约起源于隋唐时期。
135.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
136.江南丝竹指的是江浙两省和上海地区的丝竹乐。
137.辽南鼓乐曲目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元、明以来的南北曲牌。
138.流行于山西北部的晋北鼓乐有一著作的套曲叫《山西八大套》。
139.据史料记载,西安鼓乐最早起源于唐代。
140.《舟山锣鼓》是一首活动在浙江沿海一带的吹打乐曲。
141.十番锣鼓是活动在江苏一带的吹打乐。
142.《放驴》是一首反映冀中人民生活风俗的器乐作品。
143.《一枝花》是一首流行于鲁西南地区的唢呐曲。
144.鼓吹乐最早流行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145.扬琴在明代传入我国。
146.据史料记载《渔舟唱晚》这首古筝乐曲在20世纪30年代流传很广。
147.《寒鸦戏水》是一首古筝乐曲。
148.《阳春白雪》是一首琵琶大曲。
149《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武曲。
150《塞上曲》是一首琵琶文曲。
151.《流水》这首乐曲是古琴独奏乐曲。
152.《夜深沉》是一首京胡独奏乐曲。
153.《花梆子》是一首板胡独奏乐曲。
154.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是刘文金的作品。
155.《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华彦钧创作的。
156.《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道教音乐。
157.二胡是我国现今流行最广的一件乐器,它是在弹拨乐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58.笙是中国一古老簧管乐器,《凤凰展翅》一乐曲是胡天泉根据山西梆子改编而成的。
159.《江河水》这一乐曲最初是双管独奏乐曲后来移植到二胡,成为二胡独奏乐曲。
160.管子这一民族吹管乐器起源于西域地区传入我国大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161.《姑苏行》是用曲笛演奏的。
162.《鹧鸪飞》是用曲笛演奏的。
163.《牧民新歌》是用梆笛演奏的。
164.《喜相逢》是用梆笛演奏的。
165.我国南方使用的笛子体型较大,音色圆润浑厚柔和,重气息,讲究运气的绵长不断,常166.用打音、倚音、震音、连奏等技法。
167.我国北方使用的笛子短小,音色高亢明亮重舌上的技巧。
168.我国河南出土了一枝骨笛约有八千年的历史。
169.我国的吹管乐器大都属于木管乐器。
170.我国民族乐器品种繁多,在全国现今流传使用的共有200多种。
171.中国乐器共分四大类。
172.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共出土了124件乐器。
173.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
174.吕剧属于板腔体形式的剧种。
175.吕剧是山东省的主要地方剧种。
176.花鼓戏属于曲牌体形式的剧种。
177.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南省。
178.越剧属于板腔体性质的剧种。
179.越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二胡。
180.越剧形成于20世纪初。
181.黄梅戏形成于18世纪的后期。
182.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183.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
184.豫剧属于板腔体。
185.豫剧形成于明末清初。
186.昆曲是戏剧中曲牌体形成的。
187.清康熙时期京剧指的是昆曲、弋阳腔。
188.昆山腔最初只流行于苏州一带,明万历年间才扩展到长江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