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端正正写字 规规矩矩做人

端端正正写字 规规矩矩做人

端端正正写字规规矩矩做人——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实践探究义乌市东洲小学王丰平【内容摘要】“写字教学”和“品格教育”是我校自建校始便确立的两大办学特色,已坚持发展了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曾就“在写字教学中如何进行品格培养”开展了实践与探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方法、训练书写技能外,还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品格培养,本文就我们取得的成效与认识和开展实践探究的一些做法,作归纳、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写字教学品格养成实践探究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一手好字,犹如一张漂亮的个人名片,往往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

写字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掌握方法、训练技能的过程,还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格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是一个以“育德、养境、怡情、益智”为目的的过程。

因此,我校结合“写字教学”和“品格教育”这两大办学特色,对“在写字教学中如何进行品格培养”进行了实践与探究。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方法、训练书写技能外,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刻苦认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一、磨练坚强的意志。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练字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毅力。

书法大家的艺术成就都是来自于刻苦的磨练。

学生的书写水平能否取得质的飞跃,最终也是取决于学生的意志品质。

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强调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怎样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空洞的说教和外力的施加,收效是甚微的。

我们仍可从人的品格的角度进行渗透。

在学生练字过程中,我们可以辅以书家勤奋苦习的练字故事以影响;在学生出现倒退现象时,我们可以告诉他: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练字亦然;在学生练字取得突破时,我们可以以刻苦的角度总结出其成功的经验,加以宣传和赞赏,促其再度提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教室里,听见几位学生正在报怨着:“练字,练字,老师讲得还不是那些基本笔画,我唾手可得,还需花这么多时间干什么,实在是太累了,我是不想学了。

”他看到我马上就低着头,当时我只是笑嘻嘻地拿着东西出去了。

我想他们还小,接触的事物也不多,更何况让他们这样坚持。

但孩子们整个学习生涯是漫长,不坚持勤学苦练,那是不行的,于是我就想为孩子树立榜样,介绍一些历代书法家的趣闻轶事,如“张芝临池,池水皆黑”、“钟鲧入山练字十年,木石皆墨”、“王羲之磨穿铁砚”、“怀素退笔成冢”等,使学生明白“欲得梅花百日香,需经一番风霜苦”,苦功的磨练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对于历史名人来讲,身边榜样的作用更是巨大的。

我曾经利用班会的时间请我班曾在省、市比赛中多次得奖的娄XX同学介绍她怎样刻苦练字的:她坚持每天练字1小时,到了星期日、寒假、暑假,则花更多的时间,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有时为了创作一幅作品,要写十遍、二十遍、甚至三十遍,直到满意为止,连右手的中指都被钢笔磨掉了一块皮,到现在还留有很深的凹痕。

看着娄XX同学的手,同学们纷纷发出感叹: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同学们明白写好字的秘诀在于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表示要向她学习,坚持练好字。

二、增强永久的恒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练字何尝不是如此。

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非坚持不懈地下苦功不可。

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悟性较高,学东西较快上手,看到自己学得比别人快,学得比别人好,以为练字就是这么一回事,没什么难学,便产生了沾沾自喜的心理。

不肯再长期付出时间,不愿意坚持不间断地练习,造成习字长进不大。

从科学角度来讲,习字的过程既是视动训练的过程,也是指腕肌肉运动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

因此,我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正视练字的长期性,消除满足、自大心理。

如我班有一位马XX同学,她活泼可爱,聪慧机灵,自小就喜好写字画画,幼儿时期,父母就把她送到专门的书法老师那去“拜师学艺”。

由于母亲去世,父亲生意亏本,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她父亲再也无法让她继续拜师学字了,面临这一困难,她一度消沉。

后来,她在同学的鼓励和老师的关怀下,重新扬起生活的勇气,重新对写字产生浓厚兴趣,以坚强毅力克服眼前的困难。

她坚持在家自学,对着字帖一遍一遍的练习,没有练习的纸,她就利用旧废纸练写,坚持不断,日渐长进。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这位学生多次在学校和市级比赛中获奖。

正因为她有着坚强的毅力,练字的恒心,才取得这样的成果。

她的事迹也感染了许多同学。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莫让一日空闲过”,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妙笔生辉、笔下有功。

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在写字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恒心培养,久而久之才能一丝不苟,有始有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真正的好字。

三、建立内心的自信写字教学不象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承接性,也无须高智商的学生。

它没有终点,可每一天都可以是起点。

当少数所谓的“差生”因为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屡屡落后而逐渐失去信心时,写字的突出成绩可以挽救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自强、自爱。

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写出的每一个字,尊重他们细心写出的每一个笔画,都将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

老师肯定的每一个字、每一画都将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都将令他们更爱写字,甚至爱上其他学科,这样的写字教学无疑是成功的、有效的。

我校刘XX同学是四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意外去世,这一突发变故曾使学习本不太好的他一度失去进取心,成绩一落再落。

有一天,他忽然看到自己的写字作业出现在学校的“优秀写字作品展”上。

他久久地驻足在展示窗前不愿离去,也许他从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未来……自卑心理有时也会出现在初学者身上,他们看到别人的字写得好,而自己在练习了一阵子以后,仍不见效,便产生烦躁、自卑的心理,失去自信心,写起字来马虎了事。

这时,教师要作深入地了解,有些学生可能坐姿、执笔不得要领,有些可能是观察认识字形方法不对。

老师要针对各种情况,作出相应指导: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字,乃至一个笔画,也应给予肯定、鼓励;再检查写不好字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三年级时,我班转来一位新生丁XX,长得虎头虎脑,还挺可爱,若不看他的作业本,肯定以为他是个好学生。

如果你翻开他的作业本,简直会把你吓一跳:作业本没一页纸张是完好无损的,所做的题目只看见红叉叉,另外,没一处不是脏兮兮的。

而且语文基础差得可怕,说话往往句不成句,词不达意,半天挤不出什么话来。

跟人交往总是唯唯诺诺,不敢正视别人,是个很没有自信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想从练字来改变他。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手把手教他学写笔画,写简单的字,把字的间架结构摆正。

经过三个月的练习,这个学生的字有了很大进步。

这时恰逢学校举行书法比赛,赛前,我给全班同学讲解了写字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在比赛中得到锻炼,检验自己的书法水平。

比赛结果公布后,我惊讶地发现在获得“三等奖”的名单中竟赫然写着丁XX的名字。

呀,他的作品的确进步很大,书体端正,用笔干净。

我郑重其事地把他找来,跟他深谈了一次。

这才了解到,在我的鼓励下,他对写字逐渐产生浓厚兴趣,每天自己在家也练上个把小时。

于是,我因势利导,鼓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增强对学习其他学科的信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他在练字中,从描红到临帖,从偏旁部首的分解到整个汉字的组合,都不比其他学生差。

于是,我经常当众表扬他,还拿他的写字作品在班级、学校展示,适时地鼓励他像练字一样写好其他学科的作业。

慢慢地,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期末考试还考出了惊人的好成绩。

从这几个事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学确实有增强自信、启迪智能的作用。

四、培养持久的专注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学习、做事容易分神,如果忽视培养他们的专注精神,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学习和办事的效果。

在写字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精神,不仅能让他们写好字,而且能让他们逐渐养成专注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师在开展写字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强调要求学生做到:“身正、臂开、足安、全神聚毫端”,学生按此要求来练习写字,就能端坐其中,注目凝神。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专注精神。

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逐渐形成的。

在写字教学中,单靠无意注意进行习字是行不通的,因为习字不是时时处处都有那么生动有趣,免不了有枯燥的时候。

就如我教学“一”这个字的书写,(边讲解边示范)“一”这个字是由一个笔画组成的,这个笔画叫“横”,“一”在田字格中的位臵是大致在横中线上,但书写时要注意从左到右,左低右高,起笔时稍作顿笔,然后沿着模横中线稍往上仰,再作停顿,最后再回锋。

此时,孩子们大多数听得认真,记得清,但少部分学生在搞小动作就未听仔细,结果在自己练习时出现:有学生写出来的像肉骨头;有的写出来就是一条直直的横线;有的好像是平放“∽”等等。

课堂中像这样的情况很多,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写字活动中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尽快掌握习字方法,领悟写字规律,在习字过程中不断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

学生一旦真正形成了相应的注意力,他们一定能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有神韵。

五、陶冶高尚的情操写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亦是一个陶冶高尚情操的过程,大凡对习字有过研究的人都知晓:许多书家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曾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身上得到写字的启迪;许多书法作品,很多时候都融入了诸如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等造美因素;在欣赏书法艺术时,我们往往能透过字的表层,发现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对自然的感悟与亲近,对时代精神的表现与反叛。

这一切无不体现着美,无不体现着人格的魅力。

如果,我们在书法教育中,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学生在习字的过程中,接受的将不仅是写字的方法、技巧,更是一种美的熏陶。

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练字到达一定程度时,将会裹足不前,甚至有逆潮现象。

这是为什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不是学生练字不勤奋,亦不是我们教育指导不当,关键是我们学生对于字的认识,对字的审美与其字的形态正好达到了同一水平。

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如何传授写字技法,由于学生审美层面的限制,其必将无法再次提高。

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暂时撇开技法不谈,而从审美的角度入手,提高学生对书法美的欣赏水平。

那么,随着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他将会发现自己的字中存在的不足。

“知不足而后进”,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可以说,写字与审美是相辅相成的,审美先于写字,才能促进学生书艺的提高。

而随着审美能力和书法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也会随之更趋完美。

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展示给学生看大书法家的作品,一个同样的字,有的是隶书,有的是楷书等,让学生寻找出各字体不同的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