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作者:刘程远戏剧小品是当今文艺舞台上颇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笔者在长期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涉猎了戏剧小品的剧本创作,既有一些成功的收获,也有更多失败的教训,为了繁荣文艺创作,交流创作方法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就戏剧小品的创作漫谈一些体会。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戏剧小品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

最初,戏剧小品是戏剧学院学生上课的专业训练手段,一般由老师出一个题目或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不经排练直接表演。

如今,戏剧小品已经从艺术院校的课堂走向社会,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频繁出现在文艺舞台。

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形式,往往只表现生活的一个切面,人生的一个瞬间,场面小、人物少、剧情简单,结构紧凑,以小见大。

由于它切取生活或故事的一个段落,表现一个生活片段或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小品有“切入口”和“切出口”。

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铺垫,也不需要很完整的结局。

它既像是一部大戏中的一幕,而又不是拆子戏,它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而又不是一个完整的独幕话剧,也不是一幕小戏剧。

但是,戏剧小品与戏剧一样,有着共同的四大要素:剧本、演员、舞台、观众。

二、戏剧小品的构成方式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这个艺术个性就是它的本质规律。

因此,它的艺术构成必然受到其个性的规范与束缚。

戏剧小品的规范和束缚在于十个方面,即:戏剧小品创作的十要素:1、时间限定的要素:整个戏剧小品的表演时间限定在13分钟左右;2、空间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在同一场景之中发生的故事。

但戏剧小品的创作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在近两年出现在央视戏剧小品大赛中的一些小品已经打破这种时空的限定,如《前面有棵树》、《片儿警的一天》等;3、人物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以2至3个角色为佳;4、选材限定的要素:一般是小小的生活片段,鲜见大场景、大题材,要谨慎地避开那些当场解决重大人生问题的素材。

必须注意:并非凡是生活事件就可以构成戏剧事件,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小品,但舞台上成立的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存在,在选材上要注意典型性、准确性;5、表达方式限定的要素:戏剧小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进行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叙述进行表达的。

是代言体,而不是叙事体,是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6、戏剧形态限定的要素:一般是杂耍式的短剧,说其“杂耍”是指它表现的手法、题材、形式的多样性;7、戏剧局势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有戏剧矛盾的冲突,要有解决戏剧矛盾的过程。

8、语言限定的要素:要求语言幽默、有趣、精彩、经典;9、本源限定的要素:必须是依据真实生活的再创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10、思想内容限定的要素:必须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思想性。

三、戏剧小品的特征1、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

戏剧小品容量很小,事件较为单一,一般的表演时间控制在13分钟左右,演员角色为2至3人。

虽然作品短小,却能以小见大,是主题性文艺晚会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尤其是讽刺小品,犹如投枪、七首、鲁迅的杂文。

2、主题鲜明,富有思想性。

一个戏剧小品只集中反映一件事情,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思想,而且敏锐迅速,切中要害,近距离地反映现实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轻便灵活,富有适应性。

由于戏剧小品容量有限,事件单一,背景并不复杂,没有大制作、大布景、大道具,不受表演场地的限制,或一桌两椅,或不用任何道具,极易表演,而且能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能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百姓,直面现实。

4、以美感人,富有艺术性。

通过幽默、风趣、精彩的语言达到以趣悦人,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演绎以情动人,既能催人泪下,又能令人捧腹大笑,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戏剧小品的种类1、按内容分类:(1)喜剧小品。

如:《超生游击队》、《主角》、《昨天、今天、明天》等。

(2)正剧小品。

如《三鞭子》、《靶钉》、《纠察》、《战地表》等。

(3)讽刺小品。

如《打针》、《如此包装》、《杨白劳与黄世仁》等。

2、按形式分类:(1)相声小品。

如冯巩称其小品为“相声剧”,冯巩的小品,就是吸收了相声的特点,让相声与小品融为一体,喜剧效果更为强烈。

(2)音乐小品。

如《过河》等。

(3)哑剧小品。

如《一媳三婆》、《胡椒面》等。

3、按手法分类:(1)语言小品。

此类小品往往以语言的精彩取胜,如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说事》、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黄宏、侯跃文表演的《打扑克》等。

(2)情节小品。

此类小品往往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取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不了情》、《装修》等。

(3)荒诞小品。

此类小品往往以荒诞的手法去演绎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如《苍蝇问题》、《机器人妻子》等。

五、戏剧小品的主题体现手法小品的主题也叫立意,即作者通过小品所展现的舞台场景想传达给观众的自己对某生活现象的思索。

立意是小品的魂,没了立意,小品则是一盘散沙。

如何体现立意,大约以下几种手法: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着眼于大主题,着手于小故事,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才显高明,以大见大往往无从下笔。

如《鞋钉》,通过三颗小小鞋钉“买”与“送”的多次交锋,体现严守职业道德的大主题;如《泉水叮咚》,通过一桶水的故事,表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之情;如《纠察》通过对错误的军容风纪的纠正体现严格执行《军人条列》,铁的纪律不容动摇的大主题;如《越洋电话》通过一个海外游子的一次越洋电话,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2、正面描写,直接体现。

直接歌颂现实生活中的光明,直接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直奔主题,层层递进。

如《找焦点》,通过农村电视台夫妻记者进城采访,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居委会的故事》,通过街道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直接表现城市社区居民平凡而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3、侧面切入,正面切出。

戏剧小品有切入点和切出点,这一手法从往往从侧面切入开始故事,最后从切出点来升华主题思想。

如《杨白劳与黄世仁》,表面上表现的是演员排戏出错,其实是以戏中戏的手法,揭示了“负债的是爷爷,债权人是孙子”这一深刻的“三角债”社会问题;如《夜练》并未直接表现如何进行传统教育,而是从两个老兵回忆,练习明天的报告会这个侧面切入,反映出我军的传统教育;如《打扑克》则通过打名片牌的侧面切入,表现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的正面主题。

4、揭露反面,揭示正面。

这一小品主题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批评错的,来表扬对的,讽刺丑的,歌颂美的,鞭笞恶的,弘扬善的。

如《打针》、《打工奇遇》、《办班》等。

六、戏剧小品开场的处理由于戏剧小品的容量很小,时间很短,不需要有更多的铺垫,它只是某一生活片段的切入口,因此,小品的开场要求有三:1、快。

开篇入戏,开门见山,快速进戏,直奔主题。

确实需要作些铺垫的,必须紧紧围绕编剧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舍弃一些似乎有戏,却与立意、主题无关紧要的语言、细节。

著名戏剧小品编剧焦乃积曾经说过,小品的开篇要在100个字以内反映出这个小品是表现什么主题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速入戏、快速组织舞台行动、快速调动观众关注率的效果。

2、巧。

优秀的戏剧小品的开场往往都十分巧妙。

如赵本山、范伟表演的《三鞭子》一开场就说道路状况极差,汽车陷入泥坑前行不了。

不仅交待了戏剧小品表现的事件的特定地点,而且为体现编剧立意和剧情发展——县长下乡调研准备修路作了巧妙而快速的铺垫。

3、撩。

这里的“撩”指的是要善于撩拨观众的兴趣,迅速营造剧场气氛,吸引观众眼球,形成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

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鞭钉》开头的一段韵白句就是如此:“今天人来的不少哇,都穿着鞋来的吧。

人多鞋更多,我算了一下,鞋整好比人多一倍。

这就叫三句话不离本行,干啥研究啥,目前穿鞋几大特点:老年人讲究古板;年轻人追求新款;干部穿鞋注意检点;农民穿鞋喜欢炸眼;女士要穿高跟鞋,那是为了把线条显;男的要穿双高跟鞋,普遍对自己的个头表示不满……”又如赵本山与杨蕾表演的《小九老乐》开场:“我家媳妇名叫小九,在家她是二把手,我说八她不敢说九,我说没她不敢说有,我说站住,她……(回头看见老婆来了)她可以随便走。

”一段韵白句把一个怕老婆却又要充当大男子汉的老公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交待了人物性格,又引人入胜,赢得了观众的眼球和喝彩声,还迅速形成了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

七、戏剧小品情节和细节的处理无论什么类型的戏剧小品总是有情节的,只不过有的只有一个大略的故事情节,有的却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

一般而言,语言小品、情绪小品不需要曲折跌宕的情节,主要以语言的幽默、有趣、精彩取悦于观众。

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

而情节小品则往往以曲折复杂甚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整个小品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戏剧情节,组织戏剧冲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戏剧小品的细节安排和处理却是十分常见和普遍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小品,都必须有一些细节的安排和运用。

细节在组织舞台行动、展开戏剧冲突、传达作者立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突出细节,离开了生动的细节,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在细节的处理上,应注意细节的典型性、鲜明性。

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秧歌情》中,老婆子给老头子化妆画眉毛,结果把眉毛画在了眼睛的下面的细节,就颇具典型性和鲜明性。

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鞋钉》,作者挑选了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甚至不可思议不可能产生的事件加以演绎,却一波三折,令人信服,映证了“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让人感到真实”的正确性。

《鞋钉》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老板刚领了营业执照,向鞋匠买鞋钉回去钉执照,鞋匠硬是不卖,说只卖手艺不卖零件,这叫“道”。

戏中几个情节十分紧凑,顺利成章:鞋匠不卖钉子——老板要用50元钱买三个钉子——鞋匠表示拿走钉子可以但不要钱——老板要钉鞋(回去拔出钉子使用)——鞋匠不钉新鞋,只能加掌,得用胶粘——老板故意毁鞋——鞋匠只好钉鞋并感慨无比。

这一连串的细节构成一个曲折的小品情节,把几个钉子钉得入木三分。

通过这些细节的安排和处理,把戏剧冲突引向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戏剧小品是微型的戏剧形式,凡是戏剧都有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所谓情节的发展,就是作者制造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

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作者想方设法故意让观众或剧中人物产生误解,是通过作者的声东击西,有意误导产生的戏剧效果。

误会法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观众明白而剧中人物不明白。

如赵亮表演的《泉水叮咚》,海岛来了慰问团,女演员要帮小战士洗军衣,但海岛淡水紧缺,小战士的任务是看好这桶淡水,以保证慰问团的饮用水。

因此,小战士死活不让女演员洗军衣。

这个戏剧矛盾的情节的发展是由误会法推动的,而在小品一开场,观众就通过连长与小战士的对话了解了这一发展情节的“结扣”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