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以会计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涉及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计算分析的实践操作技能很多。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说,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显得较为抽象,难懂。

如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则很难实现其教学目标。

本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进行实践和探索,以有利于电算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实践教学
一、现状分析
现代教学理念是把“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作为主要指导思想,着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基本胜任企业工种,尽可能的体现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得企业最大限度的认知度,从而提高企业对学校及学生的认知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传授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指导者。

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接受知识为探索知识。

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对知识进行探究、注重实践的主动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列出自学提纲,确定几个任务,有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来达到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
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呢?
1、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分成每一个操作的具体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要使设计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因此,一个好的任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全面了解学生
即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任务”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

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操作之前,让学生根据手工会计实务的资料,以系统初始化所要求的各个方面如: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部门及职员档案、企业客户及供应商信息、企业的结算方式等资料为提纲,让学生整理出所需的资料,使学生能初步学会如何归类汇总、并对系统初始化有个大致的了解,为正确学习系统初始化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任务设计的目标明确,编排合理。

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法”的目的。

在教学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
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法”的本意。

比如:在讲授系统初始化下会计科目的教学中,本人为学生设计出会计科目的树型会计结构,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可在学生明确会计结构以后,进一步阐述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随着企业对经济业务的要求会计科目的设计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各种具体工作。

③任务的实践性要强。

会计电算化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俗话说“百讲不如一练”。

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得多。

通常,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实践性,尽可能的设计一些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案例。

④任务设计要情境化、生活化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设定任务时充分考虑实用性。

根据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电算化教学目的和要求,所有电算化教学内容应始终围绕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这一主线,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在财会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水平,借助会计电算化帮助系统的使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⑤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教学任务设计也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学生操作应用
在教师引导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

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尝试,使他们在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

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

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

3、师生交流讨论
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让学生相互交流,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4、学生巩固创新
学生在看了别人方法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步,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在得到启发后作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得以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平。

5、师生总结提高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

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

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

它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会计电算化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同时由于这门课程知识内容必须与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相一致,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 试论任务驱动[j]. 中国电化教育,2002,(9)
2、姜振安.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 职教通讯,2003,(7)
3、冯洪江.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4、王彩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5、李举芝.《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8,(1)
6、张朝宓、苏文兵编著,《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