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任务驱动法让数学课堂更
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
的要求颇高,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创新
与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确保教学优质高效。
关键词:任务驱动;数学;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将学习的知识点暗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让学生在教
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是一种新型探究式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创设的生活情境环境中,培养了
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操作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
务在探索中学习。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做法和认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引导解决任务(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评价任务(检查评价、拓展提高)。
1.确定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任务的统一,任务
设计的重点在于任务形式的生活化与趣味性上。
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考虑学生个
体的差异性、学习的主动性、任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设计时要将目标细化为一
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能自由发挥,合作完成。
2.解决任务目标。
“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宜过多的干涉学生。
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表演者。
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和与学习任务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讨
论与交流,并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议与明朗化,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则
要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评价任务目标。
我的课堂都是让学生在总结中结束。
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
务的效果作总结评价,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接触不同的思维方法,从
而拓宽思路,然后教师对关键点、难点进行点拨,总结规律,这样就把一个完整
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
二、任务驱动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任务驱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才得以激发。
1.注重小学数学任务驱动设计的趣味性
一个成功的教学任务的提出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前提。
在设计任务目标时,教师首先要不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在
学习上的参与能力与积极性。
有趣的任务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
带着信心与好奇心去挖掘课堂中的知识,完成课堂中老师布置的任务。
另外在学
习的时候老师们还应该注意增强教学手段的感染力,做到尽最大能力去吸引学生
们的注意力。
2、重视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布置的挑战性
在进行任务驱动安排的时候应该注意将任务设计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
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挑战中完成任务,促进一种内部的知识与外部的实践结合的形
式下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比如,在任务设计中提出了彩票问题:“如果需要在一百张彩票中挑选两张号码连续的彩票,那么一共可能有多少中挑选方式?”,如果
只是将这一问题进行提问,则缺乏挑战性,学生们很容易完成。
但是如果在设计
问题的时候进行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的提问,就可以增加题的难度了,比如可以将
这一问题设计成为旅游问题:一次暑假的旅行中,需要组织一次为期五天的旅游
时间安排,那么在安排时间的时候这一家人一共能有多少种选择?通过问题设置
不难发现,旅游问题与彩票问题其实是同种类的问题,这个旅游问题不仅贴合于
实际生活,而且还在彩票问题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难度,因此更加具有挑战性。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设计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是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
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的,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在新课学习时,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需要和学
生的实际,给学生分层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
地掌握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
A组学生的任务是运用已学的平行方面
的内容尝试推导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B组学生的任务是通过折、剪、拼得出三
角形的内角和;C组学生的任务是通过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并加在一起得
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样每组同学都能得出结果且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又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任务:小强和小
勇在操场上练习跑步,已知操场的周长是400米,小强的速度是每秒3米,小勇
的速度是每秒 2.5米,他们同时出发多长时间能第一次相遇?这是一个典型问题,虽看似简单,但涉及到分类讨论,就是他们是相向而行还是同向而行,这就需要
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
同时,同向而行的话还需知道他们之间的距离差。
通过这
样的任务驱动,让学生积极思考,掌握行程类问题。
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后,
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颇高。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可以给学
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的不断提升,最终提高数
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一帆.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读与写,2012.2.
[2]朱莉.任务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3]许威.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