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名家故事荟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1、发学生搜集资料的意识,培养学生把握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读名人的故事,感受名人成名背后的艰辛和他们不屈的精神; 3、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成为明日的名人。
一、回顾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进入小学以来,我们通过课本的学习,已接触了不少名人。比如说《第一朵杏花》中的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竺可桢爷爷。你能再为大家介绍一位印象最深的吗?(学生交流) 名人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名人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的名人吗?下一阶段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二、分组定向,搜集资料 学生分四大组搜集不同的资料,要求在阅读资料后,择要摘录。 第一大组:文学名人 第二大组:体艺名人 第三大组:英雄人物 第四大组:科学名人 三、组织交流,共享资料 1、分组汇报,然后把搜集的资料附在本帖评论后,供大家学习。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资料的。 四、活动总结,展示收获 希望大家以这次活动为起点,继续追寻名人的足迹,用名人的故事感
染自己,用名人的精神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刻苦,成为明天的名人! 《校园提示语设计》--综合实践设计课例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校园提示语设计》一课是自编教材,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能力系列单元,活动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 二、德育渗透点: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德育渗透目标要求,我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关心集体、爱校如家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实施设计: 本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紧密联系,学生倍感亲切。 1、通过课前分组考察,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为什么要设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2、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材料:各种板材(吹塑纸、泡沫板、纸板、彩色复印纸等)。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育效果预测: 预计学生通过本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做到以校为重、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
九、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意图
一、活动导入: 课前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调查了学校校规、校训和其它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根据同学们调查的情况,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学校哪些地方需要设置提示语,为什么?
充分发言。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定向: 1小结:同学们发言很积极,能够从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后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2说得真好。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秩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时刻提醒大家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为我们的校园设计提示语。板书课题:校园提示语设计
我想在草丛边立一块牌子,写上“青青芳草,怎忍踩伤。”……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明确本课活动主题
三活动实施: 一)想象设计: 1过渡:在我们的校园中设置了一些提示语,它像一个好朋友一样时刻提醒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2讨论交流: 1)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校园内哪些提示语设计得比较好,为什么? 2)你觉得哪些提示语应该进行改进?在哪个地方还应该设立相应的提示语? 3设计提示语: 1)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讨论:A你准备为学校的哪个地方设计提示语? B校园提示语应有什么特点? C活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设计活动 A了解学生活动情况,注意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B提示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尽情地发挥。 C鼓励学生在进行语言设计和版面策划时,大胆想象和创新。突出儿童化的特点。 D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指导,或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来解决。 3)制作提示牌: A提示活动要求 a各组根据提示语内容和实际环境要求来选择材料。 B先选好版面设计,再动手制作。 c组内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 d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与评价: 1展示各组作品,大家共同参观。 2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活动总结: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根据活动情况教师做总结评价。着重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能力表现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 将评选出的作品放置在校园相应的区域内,观察其作用及师生的反响。
自主 自由 自信 ——《我是快乐“小导游”!》方案设计课
一、主题产生背景: 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作为一名宜兴人,我们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旅游活动。每逢假日,来往宜兴旅游的人也日益增多。能做一名导游,把自己家乡的美景与文化介绍给游客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现在又是一年国庆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亲身实践,学做快乐小导游,学生不但能了解作为一名导游所要付出的努力,更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民俗民风!
二、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
三、活动阶段: (一)自主选题,制定方案。 (二)自由活动,调查研究。 (三)自信表达,展示成果。 四、本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旅游资源。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设计活动方案。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功,学会互相合作。 4、通过对家乡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五、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特别想去旅游,可又不知去哪。哪位同学能向老师推荐一下你去过的地方呢?能不能像个导游一样为我介绍简单一下呢?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让我们再来听一听专业导游的介绍,看他推荐了什么地方。
(视频:导游解说九寨沟的风景) 师:哦,原来专业导游介绍得更加生动。我们的家乡虽然没有九寨沟那样奇丽景色,但我们的家乡宜兴也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
(放映陶、洞、竹、茶的图片) 每年的旅游季节,前来游玩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作为宜兴人,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特别的自豪!大家是不是特别想把家乡的一切都介绍给远方的客人呢?想不想也学着刚刚录像中的导游那样介绍我们陶都宜兴呢?
生:想!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做“导游”的乐趣,学做一名快乐“小导游”吧!
(板书课题 我是快乐“小导游”!) (二)、提出问题,形成研究主题。 师:那么你见过的导游都是怎么工作的呢,谁能来模仿一下。 师:看来做一名“小导游”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更好地当好“小导游”,我们必须对导游的工作做一个全面了解,你都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呢? (适当请一两位同学说一说) 师:现在请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题,选出三个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动作迅速,3分钟时间。
注意:卡片上要字迹工整,清晰,颜色要深一些。 走进食品包装 漫步超市,一排排品种繁多的食品包装映入眼帘;徜徉街头,一个个色彩缤纷的食品包装漫天飞舞。乘“童言话古今”的东风,我们三·三中队决定研究“食品包装”,了解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如何着手?怎样研究?全班同学凑在一起,集思广益,制定出活动方案。
活动内容 周次 具体步骤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指导方法与理念 最终目标及呈现方式
第一阶段 (11·4 —11·10) 开题阶段 第一周 1、指导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2、通过调查确立研究方向。 3、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 班级、 图书馆、 居民区 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 通过与学生探讨,确立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1、确立课题 2、以开题报告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 (11·11—12·22) 活动阶段:搜集、调查有关食第二周 1、搜集、整理有关食品包装的历史。 2、学生写出活动记录和个人感受 3、交流活动情况 图书馆、网吧、塑料厂、居民区、班级、家中 集中活动与分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类。 2、调查 1、使学生了解食品包装的昨天、今天、明天。
第三周 1、调查食品包装的今天。 第四周 1、搜集、整理食品包装的优、缺点。 第五周 1、调查市民对食品包装的意见、建议。 第六周 1、了解食品包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