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写作课第四章

大学写作课第四章

2.定性选择 这种由客观物体和主体心理双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下的第二
级选择叫 “定性选择”。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对象 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兴趣,如画家往往关注于图像 信息,而音乐家则可能对声音信息更为敏感与关注。
A
11
3.抽提选择 当以“目标选择”为基础的“定性选择”完成后,
由神经生理过程的层面便开始了向心理过程层面的过 渡与转换,与写作无关的信息被舍弃,只选择和保留 对写作意图有一定作用的信息,这种围绕写作目的所 进行的第三级选择叫“抽提选择”,这一层面的选择 对写作感知领域有着直接推动的意义。
用描写法所展示的画面或形像,多是停留在对 事物外在层面的感知上,所传达的美感信息或理性 的蕴含,也多是写作主体受客观外物刺激后所产生 的生理性的反馈。
A
16
2. 主体对事物的浅层感知
对事物浅表层面的写作感知处在由初级向高级 发展的过渡阶段,生理与心理反应相互融合。
在写作意识上,由对感知物现象的描述向感知 物的浅表层推进,试图剖析感知物。
首先要真诚和热情;其次要求实和细心。 调查采访的方法很多,有文献调查、实地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 调查采访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
一是调查采访前的准备。 二是调查采访活动的展开。 三是调查采访后的梳理。
A
20
(三)手脑并用 阅读集录
(一)三级选择
客观世界会以各种方 式作用于人的感官,但 写作主体并非都能对此 引起注意和反应,而是 有所选择的。写作感知 在由生理层面向心理层 面转换推进时,表现为 “三级选择”的过程。
A
10
1.目标选择 任何感知都要有特定的对象,这种发生在生理
层面的第一级选择叫“目标选择”。如登高山而远 眺,推窗而观望。
物 感知
感思 运思
文 行文
A
4
一、写作感知的特性
感知原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是感觉和知觉的合 称。写作感知是一般感知的特殊形式,它以主体实 践为前提,是一种在生理基础上认知和接纳信息, 而最终以触发情感、启动思维、获得心理感受为目 的的活动。
A
5
写作行为的发生,对个体来说,是从感性认识 开始的。思,因感而起;情,因感而生;文,因感 而发。正是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作者找到了使主体 心灵与客观外物相沟通的渠道。作者对外物独特的 感知体验、独特的发现和认识制约着写作行为过程 的轨迹,并表现出了与一般感知不同的特殊性。
A
8
(三)感知的审美性
写作感知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和选择性,归 根结底是由写作感知的审美性所决定的。
写作感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它以 情感体验为中心,将事物的外在形式与自身的情 感心理活动相契合,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丰富 的外部世界与深邃的内部世界融为一体的审美世 界。
A
9
二、写作感知的过程
浅层感知已经有理性参与,并向着科学理解和 审美理解两个不同的向度发展。
A
17
3. 主体对事物的深层感知
深层感知是一个充满了认识、心理、审美、情 感、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既有审美的,也有 非审美的。也就是说,深层感知不仅关注感知对象 美的特征和本质,而且力图发现感知对象的外在形 态同本质特征的联系。它常用理性的眼光,去理解 和概括事物的性质和意义,洞察事物内在的本质, 并最终将所获得的认识转化为思想或概念。
思情文

A
6
(一)个体的差异性
感知的个体差异 性与一个人的社会环 境、思想文化素养、 情感爱好等密切相关。 当写作感知以主体心 灵相感应,以独特视 角相观照时,所获得 的感知就因强调个性 而具有差异性。
A
7
(二)对象的选择性
选择往往受主体 需要的影响,在其兴 趣范围内发生。
凡是对写作有一 定作用,能够激发写 作情感和写作欲望的 信息,主体倾向于选 取和记忆;反之,主 体则会漠然视之。
A
18
三、写作感知的方法
(一)开放器官 观察体验
观察体验是写作感知的最基本方法。 观察体验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有独特的 发现。 观察体验的前提是开放感官,竖耳张目;设身处 地,感悟生活。 观察体验的具体方法很多,如选好角度、纵横比 较、持久锻炼、勤于记录等。
A
19
(二)走向社会 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是感知生活、集纳写作信息的重要方式, 它与观察体验不能截然分开。
《现代写作教程》第四章
现代写作教学 课题组
A
1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A
2
第一节 写作感知
一、写作感知的特性 二、写作感知的过程 三、写作感知的方法
A
3
写作过程包括了感知、 运思、行文三个阶段。“感 知”、“运思”、“行文” 体现着写作“物—感—思— 文”的转化和生成规律,与 写作行为的发生、进展和归 宿基本对应。感知、运思、 行文在整个写作行为过程中 既是以纵向发展的态势向前 推进,同时这三个阶段本身 也是一个相互渗透,彼此包 容的整体。
三级选择分别描述着生理的感觉和心理的知觉过
程,也即描述着写作感知的过程,是写作行为的重要 开端。
A
12
(二)三种趋向
1. 由模糊趋向清晰 写作主体对对象的感知,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
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另一方面,主体思维的运 行本身也是一个逐渐清晰,逐步明朗的过程。 2. 由无序趋向有序
积极活跃的感知主体就对流动易变、混杂并陈 的表象按照写作意向进行归纳和整合,事物的无序 状态,就能在感知过程中逐步趋向序列化、条理化、 系统化,从而为运思的进一步加工提供有用的依据, 为行文表达的明晰畅达、层次分明创造条件。
A
13
3. 由残缺趋向完形 写作感知过程中,受着情感和理性双重制约的
主体,为着写作的需要,总是从有机的整体的心理 结构出发去感知客观事物。
然而被感知物很可能以一种不连续的、残缺甚 至支离破碎的形式出现。主体会产生一种追求完整、 完形、完美的感知兴奋,整合破碎、补充残缺、弥 合断痕,试图将感知物修补为“完形”,使感知达 到理想而饱满的状态。
A
14
(三)三层递进
写作感知过程存在着对 象主体化、主体对象化的双 向同构现象。
感知是人与物的相互观 照。在这一过程中,感知产 生于主体,引起主体一系列 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感知作 用于客体,引起主体对客体 不同层面的概括和认识。
A
15
1. 主体对事物外在层面的感知
对事物外在层面的写作感知处在初级阶段,由 生理上的反应引发对事物现象的描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