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优秀ppt1 苏教版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优秀ppt1 苏教版

2、一段时间后取出锥形瓶放在划有“+”的白 纸上,将H2SO4溶液加到Na2S2O3溶液中,计 时,等“+”字完全被遮盖时,记录所需时间, 并记录于表格中。
表3
锥形 0.1mol·L-1 瓶编 Na2S2O3溶液 号 (ml)
0.1mol·L-1 反应 H2SO4溶液 温度 (ml)
反应时间
结论
1
三、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要点及主要实验现象
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①收集到的气体不多 ②导气管中导出的气泡不连续、不稳定 ③读数困难
1、不同用量的同种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具体操作: 在250 ml锥形瓶中加入0.1g(0.2g) MnO2 ,用
滴定管加入5 ml 10%的双氧水溶液,计时,反应进 行中保持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记录不同时刻气体 的体积,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三、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1、初步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 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2、初步认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实验效 率的重要性,体会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化学 实验中的重要性。
3、尝试用实验比较法来寻找实验的最佳条件, 认识实验比较法的价值。
4、通过实验,提高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 结果的能力。
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学科指导意见的相关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认识硫代硫酸钠和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实验过 程中产生的现象
2、学会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 率的诸因素
3、体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 作用
发展要求 能分析影响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的因素,并能设计简 单的实验加以证实
8.4
率增大
9.2
10
10.7
11.3
2、不同的催化剂种类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操作步骤: 在250 ml锥形瓶中加入0.2g催化剂,用滴定管加
入5 ml 10%的双氧水溶液,计时,反应进行中保持 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记录不同时刻气体的体积, 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表二
催化剂(0.2g) 前15s产生的O2的量 (ml) 前30s产生的O2的量 (ml) 前45s产生的O2的量 (ml) 前60s产生的O2的量 (ml) 前75s产生的O2的量 (ml) 前90s产生的O2的量 (ml)
在当前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关实验装置的选择
或改进比较受人关注,而对于反应条件的探索则往往不受 重视,而某些反应条件的选择,往往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决 定因素。本课题中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主要受反应物的浓度、溶液的温度以及PH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探究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对这些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并且能够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究掌 握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化学
专题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认识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和作用,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 法。
二、本专题设置的目的
“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设置不仅是为了 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其实验技能,更 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科 学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能通过 对反应条件的选择及控制来体验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
表一
催化剂(MnO2)
0.1g
前15s产生的O2的量(ml) 6.1
前30s产生的O2的量(ml) 6.6
前45s产生的O2的量(ml) 7.0
前60s产生的O2的量(ml) 7.3
前75s产生的O2的量(ml) 7.6
前90s产生的O2的量(ml) 7.9
0.2g 结论
7.5
增大催化剂的
用量,反应速
2、“+”字不必划得太深,太粗,否则实验时间太长, 0.1mol·L-1 Na2S2O3溶液和0.1mol·L-1 H2SO4溶液反应后 的液体呈乳白色, 0.2mol·L-1 Na2S2O3溶液和0.2mol·L1 H2SO4溶液反应后的液体呈浅黄色。
3、本课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已在“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中学习,所以在学习中要突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条件的实验方法。因此实验活动显得尤其重要, 重在过程与方法。
⑤经实验,沙子也有催化双氧水分解的作用。
四、实验注意事项及教学建议
1、当O2产生量较少时,可用量程小的仪器计量。按照教材提供 的装置,5 ml双氧水体积应在测量结果中扣除,或者比较催化剂 催化效果时,可从15秒以后得到的气体体积进行比较。
2、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种类很多,不应局限在教材中提供的范 围之内,应让学生自主寻找可能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教师 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可能的催化剂(如过渡元素化合物),不要轻 易下结论确定哪种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以学生 实验结果分析,自行得出结论为准。
10
4
10
10
10℃ 4分20秒 浓度相同
时,温度
10
40℃
1分13秒
越高,反 应速率越

实验说明:同表一
由于2号锥形瓶计时为12秒58分,实验时间太长,而1号与4号
相比较,时间相差也比较多,因此,又做如下几个对比实验。
表4
锥形 瓶编 号
5
6
7
表5 锥形 瓶编 号
增加的几个对比实验。
0.1mol·L-1 Na2S2O3溶 液(ml) 10
三、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要点及主要实验现象
(一)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具体操作: 1、取两张白纸,用黑色记号笔在合适的位置画上粗细、 深浅一致的“+”字。 2、取两个50 ml的锥形瓶,编号为1、2号,向1号锥形 瓶中加入10ml 0.1mol·L-1 Na2S2O3溶液,向2号锥形瓶 中加入5ml 0.1mol·L-1的Na2S2O3溶液和5 ml蒸馏水,然 后把两个锥形瓶放在划有“+”字的白纸上。 3、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0ml 0.1mol·L-1 H2SO4溶液, 然后同时将该溶液分别倒入1、2号锥形瓶,开始计时, 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完全遮盖时, 记录所需的时间,并及时填至表格中。
说明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可在了解 “蓝瓶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初步探究影响“蓝 瓶子”实验变色快慢的因素。“蓝瓶子”实验中的 亚甲基蓝分子结构及化学方程式不作要求
课时分配 2课时
二、本实验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验化 学中的地位
实验的依据及基本原理在知识预备中予以体现,向 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不溶于水的硫, 溶液变浑浊
MnO2 CuO 活性炭 FeCl3 CuCl2 7.5 7.4 6.6 5.8 8.2 8.4 8.8 7.1 6.7 10.2 9.2 9.7 7.6 7.5 12.2 10.0 10.4 8.1 8.5 13.2 10.7 11.1 8.7 9.6 14.0 11.3 11.9 9.4 10.9 14.7
2课时
二、本实验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验化学中的地位
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活化分子所 占的百分比增大,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本课 题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的影响的差异,找到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剂。 判断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 间内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或者生成一定量氧 气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从中认识到催化剂的种类、 用量及其性状的选择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 反应条件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反应条件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知识体系,从而引起学生的探 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
实验说明: ①本实验是在室内温度5℃时进行,从双氧水浸没催化剂开
始计时。
②每组数据都应减去5 ml,才是这段时间内得到的O2体积。
③MnO2为粉末状(颗粒状MnO2缺),CuO为自制(碱式 碳酸铜分解)。实验室提供的CuO和Fe2O3经实验无明显催 化作用。
④MnO2、CuO催化速率比较均匀,活性炭、FeCl3的催化 效果是先慢后快,而CuCl2是先快后慢。用MnO2作催化剂性 状无明显变化,活性炭要漂浮,FeCl3溶液颜色会有点变化。
表1
锥形 瓶编 号
0.1mol·L-1 Na2S2O3溶液 (ml)
蒸馏水 (ml)
0.1mol·L- 反应时间 1 H2SO4溶 液(ml)
结论
1
10
2
5
0
10
4分20秒 温度相同
时,反应
5
10
12分58秒
物浓度越 大,反应
速率越大
说明:1、本组实验在室内温度为10℃时进行。 2、把硫酸全部倒入锥形瓶之后开始计时。 3、从锥形瓶的上方向下观察“+”字被遮盖。 4、最后锥形瓶内液体呈乳白色。
4、通过实验提高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发展要求 说明
课时分配
1、初步了解酶催化剂的特性。 2、初步认识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3、设计探究溶液的酸度、温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实验虽是一个拓展课题,但该实验 的内容在生物学中学生已有涉及,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生物学知识, 让学生自主地开展该实验的探究活动。 2、“蔗糖的燃烧”为学生研究如何控制反应条件,实验化学变化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究的素材,该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催化剂的种类 等不做教学要求。
S2O32- +2H+=SO2↑+S↓+H2O 溶液混合后出现浑浊的快慢,实际上反映了反应速率 的大小。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同一温度下,不同浓度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出现浑浊的快慢 不同;反应温度不同时,相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 与硫酸反应,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也不同。因此,可 以通过控制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的浓度,反应 的温度来研究反应速率和这些因素的关系。
5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