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

17
(三)原发性肝癌
18
(三)原发性肝癌
2.原发性肝癌的CT与MRI表现 肝内肿块:CT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缘不清,增强扫描
时肿块边缘较前清晰。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对 比剂增强过程表现为快进快出。MRI表现:T1WI表现为低 信号,境界不清,T2WI表现为高信号,常不均匀,有时肿 瘤边缘可见一低信号环的包膜,增强扫描肝癌信号可明显 增强,可低于或高于肝脏实质信号,边缘较前清晰,其中 的坏死和瘢痕区无强化。
形强化的脓肿壁及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环 征”。 3.脓肿MRI表现病灶呈长T1长T2。T1WI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 低信号区,边缘清晰,周围有一圈略低于肝信号的晕,代 表肉芽组织。T2WI脓腔表现为高信号,其周围仍有一圈低 信号的晕围绕,增强扫描晕环强化为高信号。
9
(一)肝脓肿
10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质; 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 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其他病变。 一、检查技术: X线、USG、CT 、MRI、肝动脉造影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3
第一节 肝脏
CT 正常表现:平扫,螺旋 CT双期和三期扫描中肝脏呈 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软组织密 度影,CT50-60Hu,高于脾 脏等;肝脏内门静脉和肝静 脉显示为低密度的管道状或 圆形影,增强后明显强化; 肝脏内动脉和胆管正常比较 细小,通常平扫和增强扫描 都不能见到。
三、基本病变表现: 1.肝的大小形态异常。 2.肝的边缘轮廓异常。 3.肝的弥漫性病变。 4.肝的局灶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 5.肝血管异常。
7
第一节 肝脏为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以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肝脓肿常见。
肝脓肿CT、MRI表现 1.不规则或类圆形低密度内可有积气。 2.边缘不清,有水肿环,增强壁有强化。低密度的脓腔和环
医学影像学
——消化系统2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CT室 韦炜
1
肝、胆、胰
肝、胆、胰位置邻近,关系密切,不少疾 病彼此影响,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此类 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选择,互相补 充。
检查方法:X线、CT、MRI、USG
2
第一节 肝脏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确定肝脏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无、位置、大小与性
11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二快一慢”的CT增强 扫描时,早期肿瘤边缘强化,以后随着时 间的延长原强化的血窦范围逐渐扩大,密 度逐渐降低,以后肿瘤转为等密度,这个 过程比较长,约10-20分钟。
12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13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14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3.血管瘤MRI表现 血管瘤MRI表现为T1WI均匀低信号,较大肿瘤 其中心区结构不均匀且信号更低,为其中的血 管和纤维化所致。T2WI肿瘤信号很高,并随回 波时间的延长血管瘤的信号逐渐增强,有“灯 泡征”表现。90%的血管瘤具有上述特征。MRI 对血管瘤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优于CT、USG。
32
第二节 胆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胆囊:圆形、长圆形,位于
11后肋-髂嵴,7-10cm X 3-4cm;分为底、体、漏 斗、颈部 胆管:呈树枝样分布,纤细 整齐,逐级汇合成左右肝 管——胆总管
影像学表现 CT与MRI:肝脏各叶间比例失调;脾脏增大肝脂肪变 性或密度不均匀;肝门、肝裂增宽,胆囊移位;肝 叶外形的改变;静脉曲张、腹水。
27
(七)肝硬化
28
(七)肝硬化
29
血吸虫性肝硬化
30
血吸虫性肝硬化
31
第二节 胆
一、检查技术 X线检查 普通检查 平片和透视 造影检查:口服法胆囊造影;静脉法胆系造影; T管造影;ERCP;PTC USG CT MRI
24
(四)转移性肝癌
25
(五)肝囊肿
临床与病理 可单发 或多发,可和并多脏 器囊肿。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 低密度灶,水样密度, 病灶边缘光滑锐利, 增强扫描不强化。
26
(七)肝硬化
临床与病理 多为病毒性肝炎引起,早期肝体积 增大,质稍硬,晚期体积缩小,质地硬,表面呈 结节状,可伴门静脉高压。
(三)原发性肝癌
23
(四)转移性肝癌
临床与病理 全身的恶性肿瘤约30-50%可转移到肝, 以消化道和胰腺肿瘤多见。
影像学表现 1. CT表现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境
界不清,可钙化,增强扫描有时可出现“牛眼 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 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 2. MRI表现 MRI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15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16
(三)原发性肝癌
临床与病理 90%以上为肝细胞癌;病理上分为 巨块型 (≥5cm)、结节型(每个结节<5cm)和弥 漫型(<1cm小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可行AFP检 查。
影像学表现 1.肝血管造影 可发现2cm的病灶;供血动脉增粗;
出现肿瘤血管;占位征象;血管浸润征象;肿瘤 染色和充盈缺损;静脉早显;门静脉改变;
4
第一节 肝脏
动脉期
门脉期
5
第一节 肝脏
MRI正常表现 平扫,增 强扫描正常肝的结构均 匀,其信号强度中等, 在SE序列其信号略低于 脾而高于背部肌肉;血 管呈低信号,显示良好; 腹内脂肪呈甚高信号; 气体呈极低信号。
6
第一节 肝脏
肝脏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的器官,前者约 占血供25%,后者约占血供75%。
临床与病理 为常见良性肿瘤,多无症状,病理上由 许多扩张、扭曲的异常血窦组成。
影像学表现 1.动脉造影 肿瘤内出现“血湖”,呈爆米花样染色, 持续时间长;无肿瘤血管和动静脉短路,可与肝癌鉴 别。 2.CT平扫与肝癌的表现相似,增强扫描采用“二快一 慢”的扫描方式90%可与肝癌鉴别开来。所谓“二快 一慢”就是注射造影剂要快,开始扫描要快,延迟扫 描要长.对比增强过程出现早出晚归特征。
门静脉受累和癌栓形成:CT增强表现为门静脉扩张, 内有充盈缺损。MRI表现为低信号的门静脉内有高信号的 块影。
19
(三)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50-90%的肝癌合并肝硬化,3050%的肝硬化合并肝癌。
腹水 钙化 胆管扩张 淋巴结肿大 远处转移
20
(三)原发性肝癌
21
(三)原发性肝癌
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