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应用解剖讲稿
下纵束
豆状核
上纵束
钩束 扣 带
弓状 纤维
下纵束
连合纤维
指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 胼胝体 • 穹窿联合 • 前连合
胼胝体
位置:居大脑纵裂底 由连合左、右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 分部:正中矢状切面---- 嘴、膝、体(干)、 压四部
穹窿及穹隆连合
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组成,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 下方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边,连接对侧海马, 称穹窿连合。
中枢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
心部分。
大脑皮质的分区
较常用的是Bradman分区法,将大脑皮质分为52区。
大脑皮质中枢
一般中枢 语言中枢
第1躯体运动区 第1躯体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 视觉性语言中枢(读) 书写中枢(写)
第1躯体运动区
颅脑应用解剖课件
脑
分为:
• 端脑 • 间脑 • 小脑 • 脑干
• 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胚胎时
的前脑泡演化而来,两侧高度发育,
形成端脑即左、右大脑半球,遮盖 着间脑和中脑,并把小脑推向后方。
端脑的外形与分叶
• 大脑纵裂: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纵行 • 大脑横裂:大脑和小脑之间 •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中脑:上界是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主要结构:大脑脚、中脑导水管、四叠体
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 下界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
延髓:腹侧面分解标志—延髓脑桥沟 背侧面分解标志—髓皱 下界平齐枕骨大孔与脊髓直接相连
外侧沟: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将额叶、顶 叶和颞叶分开
– 包含垂直部(部位于岛叶与额、颞叶之间)和水平部(位于颞叶与额、顶叶 之间)
– 颞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颞上回(听觉皮层)、颞中回和颞下回 – 颞叶内侧面:海马结构(海马及齿状回等)和海马旁回等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中枢
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 不同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 能的分析综合。
运动增加综合征—为新纹状体病变(舞蹈病) ——肌张力低下、上肢与头部出现不自主、无目地的动作。
大脑半球的髓质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内部结构
连合纤维
联系两侧半球结构
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短纤维——弓状纤维 长纤维——钩束 上纵束 下纵束 扣带
弓状纤维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偏盲
边缘系统
1.组成:边缘叶加上与它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 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和中脑 被盖等。
2.特点: 发生上较古老; 纤维联系复杂。
3.功能:
边缘系统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动等,在 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 时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与机体的高级精神活动、 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大脑半球分界不 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功能复
杂
间脑内有松果体,其底部的下丘脑与 垂体连接,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 分泌活动的中枢
脑
干
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上而下由 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
豆状核
苍白球 壳
尾状核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尾状核
豆状核
纹状体
尾状核头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横断面
纹状体功能
低等动物的最高运动中枢;在人类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结变
运动减少综合征—为旧纹状体病变(震颤麻痹,Parkinson病)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表情呆板和静止性震颤。
3条沟
• 外侧沟: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 • 中央沟: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至外
侧沟,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 • 顶枕沟 :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距状沟起,自下而上并略
转至上外侧面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5个叶
• 额叶 • 顶叶 • 颞叶 • 枕叶 • 岛叶
顶叶
中央沟:将额叶和顶叶分开。是大脑凸面最 深的一条脑沟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
功能:管理对侧肢体骨骼肌的运动。
第1躯体运动区
第1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的后部(3、1、2区) 功能: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
第1躯体感觉区
视觉区
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17区) 功能: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对侧半视野。
★损伤: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听觉区 颞横回(41、42区)
分部:穹隆脚、穹隆体、穹隆柱
投射纤维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包括:穹隆、内囊 、外囊 、最外囊
内囊
位置: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构成:上、下行的投射纤维集中形成的髓质板构成。
尾状核
内囊
背侧丘脑
豆状核
内囊在横断面上呈“X”形 分部:前肢、 膝部、 后肢
前肢 膝
后肢
损伤表现:“三偏”症状”
★损伤: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
顶下小叶的角回(39 区)。
★损伤:失读症。
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 大脑髓质
↓ 基底核
↓ 侧脑室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侧 脑室
基底核
• 基底核,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
质黑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 白球)、屏状核及杏仁体;尾状核与壳核 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一侧听区接受双耳听觉。
平衡区
颞上回前方的大脑皮质。
味觉区
岛盖皮质和岛叶皮质前部。
嗅觉区
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
额下回后部(44、45区),即Broca区。
★损伤:运动性失语症。
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8 区)。
★损伤: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话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前方:额叶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后方:顶叶中央后回——感觉皮层 额叶前下方(由内向外):直回、内侧眶 回、外侧眶回
额叶外侧面(由上而下):额上回、额中 回、额下回 两额叶内侧:大脑纵裂
顶枕沟:将顶叶和枕叶分开
– 前上方:顶叶 – 后下方:枕叶 – 枕叶内侧面为距状沟(自顶枕沟向枕极延伸):
视觉皮层分布于距状沟两侧 – 楔叶: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