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
主编:张培培审核:高燕燕时间:2016.04.15 编号:16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咏物诗感情,掌握咏物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自主研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咏物诗的概念
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或讽喻现实,或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李商隐在《咏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

而曾巩在《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

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咏物诗也是很受出题者的亲睐,2006全国高考重庆卷选用了《红楼梦》中的两首《咏白海棠》,湖南卷选用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都是较为典型的咏物诗。

二、特点归纳
1. 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双关、借代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诗代表作
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2、《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3、《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4、《竹石》清·郑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5、《蝉》唐·虞世南:垂绥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四、佳作鉴赏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解题: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2、陆游: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

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

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

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

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

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

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

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

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

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

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

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

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3、内容鉴赏
(1)词的上阙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2)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这与《卜算子·咏梅》中的梅有什么区别?寄寓词人何种情感?
(3)这首词下阕表现了梅的怎样的品格?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从哪里体现的?
(4)这首词用什么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经典品鉴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解题: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2、写作背景: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

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

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原词曰:“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轼的这一首是次韵之作。

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或“步韵”。

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

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有人认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时苏轼与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频繁。

但信中提到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任巡按,则与元丰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吻合。

故定为元丰四年更为妥当。

3、内容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