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完整版)咏物诗鉴赏方法(实用)
以物喻人,比喻 (“龙须”喻葡萄 的藤蔓)
画菊 郑思肖 物的 不随俗不媚时,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 特点 骨凌霜,宁死不屈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情与 何曾吹落北风中。 志
不愿同流合污, 坚守高尚节操, 宁死也不委曲求 全的坚贞不屈。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
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艺术
托物言志 拟人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
(三)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分析意象。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作者对坚贞 品格的追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 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 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 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 之分。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对比、拟人
(主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咏物诗鉴赏步骤: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 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 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 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2、分析情感。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 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 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 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 的相通之处。)
3、分析手法。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 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 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 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 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 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物的 特点
①韩愈于贞元十九年12 情与 月被贬谪阳山县,元和 志 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
他于旅舍中题本诗。 ②“支离”,指葡萄不 艺术
规则的攀络状态。 手法
“新茎犹枯”还很柔弱,
未完全复苏;“高架复扶”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扶持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 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 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 人援引的心情。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品 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 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借代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孤雁 杜甫
物的 特点
与同伴离散、想念 同伴、孤独、渴望 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情与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志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与家人离散、想 念家人、渴望与 家人亲友团聚
注:写作于安史之乱之后, 暂时寓居夔州。
艺术 手法
以物喻人,拟人, 对比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 “乐游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
“清秋”、“斜阳”、“秋蝉” , 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元兵南下,忧国忧民,上 手法
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
被拒不纳,痛心疾首,孤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 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蝉 虞世南 垂緌①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契合点
少年得志,老来沉 沦失意的诗人
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 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 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 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刻画“小
杜荀鹤
松”形象,借以象征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势取人,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