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9.1 复习笔记
一、版画和年画
1.概述
(1)盛行原因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文化领域中通俗文学和戏曲创作的活跃,对刻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书籍重要组成部分的版画也随之取得辉煌成就,进入了鼎盛时期。

(2)发展状况
①明代雕版印刷的范围和内容广泛,刻印技术精良,新老刻书中心各自形成独特的刻印风格。

②书商注意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多数书中附有插图,绘刻相当讲究,形式风格多种多样,构图活泼巧妙,人物生动传神。

此外还注重装帧的美观,字体、版式、扉页、书牌、封面、书套等方面也务求雅致。

③到明代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群采纷呈的局面,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和众多技艺高超的优秀刻工,产生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2.群彩纷呈的书籍版画
(1)建阳版画
①简介
A.建阳位于福建中部的武夷山区,该地文风隆盛,手工业发达,又盛产竹木,为雕刻书版和造纸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B.宋元时建阳刻书业就已相当发达,出版书籍除儒家经典及科举用书外,生活日用
书及通俗文学占据大宗,而且多附有插图。

建阳书肆兼编选、刻印、销售于一体。

②特点
A.建阳书籍插图数量多,刻版风格古朴刚健,明快清新,布景简洁,人物形象概括并注意捕捉动态。

B.书籍插图中以上图下文的版式最有代表性,图画旁常附有简短诗句或文字说明,如嘉靖年间刻印的《日记故事》。

C.明代后期,建阳多数书籍版画的刻版还保持着粗简明快的风格,但也有的已开始向徽派版画细密富丽的方向靠拢。

③代表作品
A.《水浒志传评林》
万历年间余象斗三台馆书林刻印,插图多达1300多幅,具有连环画性质。

B.《西厢记》
刘龙田乔山堂书肆刻印,随剧中场次每折一图,以表现人物情节为主,加强了神情性格的描绘,背景尽量简略,使主体形象突出,图上端有四字标题,两旁配以联语作说明。

变狭长式上图下文为整页大图,大大拓展了众多人物形象的铺排和复杂情节的刻画空间。

(2)金陵版画
①简介
南京旧称金陵,南京刻书业在明代特别发达,书坊集中在三山街一带,以富春堂、世德堂、继志斋、文林阁等书肆最为著名。

所刊戏曲传奇及小说书籍都附有大量版画插图。

②富春堂、世德堂版画
A.特点
(a)富春堂、世德堂所刻印的戏曲书籍插图具有朴素明快、刚健清新的风格;
(b)其版画大都每折一图,画面以人物为主体,注重动态及情节的刻画,构图上不作纵深处理,背景虽简略,但注意黑白轮廓的大效果;
(c)时空表现手法上具有民间绘画的特色,常常将室内室外所发生的情节同时展示于一个画面之中;
(d)富春堂的刻书还常在每页边框四周装饰花边,以追求精美,称为“花栏”。

B.代表作品——《拜月记》
富春堂刊印,卷首有剧中男女主角小像,具有绣像性质,图上端皆有文字标题,通俗易懂。

③继志斋、文林阁和环翠堂版画
A.特点
这些书坊都聘用徽州刻工,从而为南京版画带来徽派风貌,刻印的书籍版画转向精丽工细。

B.代表作品——《环翠堂园景图》
环翠堂主人汪庭讷主持刻印,长达1486厘米,雕版精丽细密,是罕见的巨幅风景版画。

④其他南京版画
A.胡正言的版画
胡正言刻印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成功地运用了套色技术,特别著名。

B.吴发祥的版画
吴发祥刻印的《萝轩变古笺谱》,可视为《十竹斋笺谱》的姊妹篇。

(3)徽州版画
①简介
徽州(今安徽歙县)古称新安,其地多山,物产丰饶,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文风隆盛,画家云集,有“东南邹鲁”之称。

②特点
A.徽州刻书业始于宋而盛于明,所刻书籍插图早期仍保持着民间质朴粗放的风格。

B.至万历中叶,徽州版画追求细丽精工,所刻人物体态修长,多有微笑表情;细线流畅而柔美,刀法运转自如;对背景的刻画也逐渐增多,形成徽派版画的典型风格。

③徽州刻工
徽州刻书业中有一批技艺高超的刻工,以黄、汪二姓人数最多,其中又以虬村黄氏最为著名。

他们毕生从事刻版,世代相传,其中有不少人到外地售艺。

杭州、南京、苏州、吴兴以及北京的一些书坊也都聘用徽州刻工,使徽州版画影响到全国很多地区。

④代表作品——《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万历十年黄铤、黄钫所刻,不斤斤于细碎刻画,线条简括有力,人物动态神情生动突出(如图9-1所示)。

图9-1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插图明徽州高石山房刻本(4)武林版画
①简介
杭州古称武林,刻书业在唐宋时期就很发达,版画风格趋向细腻。

杭州书籍版画深受徽派影响,杭州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对刻书业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②特点
杭州的书籍版画具有徽州细密精工的特点,并特别注意景物的衬托和气氛的渲染。

风景版画佳作甚多,如《海内奇观》中有表现全国风景名胜的版画130多幅。

③代表作品
顾曲斋刊本《古杂剧》(黄一凤等刻)、起凤馆刊本《西厢记》《琵琶记》(黄一楷、黄
一彬刻)、宝珠堂刊本《丹桂记》以及由陈洪绶绘稿、项南洲镌刻的《正北西厢》,张梦征画、黄一彬等人刻的《青楼韵语》等,都是版画中的上乘之作。

(5)其他地区版画
①北京版画
北京正阳门外是书肆聚集的地区;成化年间北京永顺堂书店刻印的《花关索传》唱本及《薛仁贵征辽》《包待制出身传》等通俗说部的插图,均以古朴明快见长;弘治年间岳家书铺刻印的《奇妙西厢记》则用大字魁本全相作为标榜。

②浙江吴兴和江苏苏州版画
这两处也是手工业发达和画家云集之地,所印小说戏曲书籍插图在徽派体系基础又加以变化。

吴兴闵氏和凌氏所印戏曲插图精工雅致,在明代版画中占有重要地位。

3.《西厢记》《水浒传》插图
(1)《西厢记》插图
①简介
《西厢记》表现崔莺莺和书生张拱的爱情故事,以反封建的精神和艺术感染力而为群众所喜爱。

明代《西厢记》刻本甚多,各有独到之处。

②插图数量最多的《西厢记》刻本
A.弘治年间北京岳家刻本《奇妙西厢记》
是现存明刊本中较早的一部,沿袭了建阳上图下文的版式,每页皆有图,部分画面还插以整页大图,有的画面连接数页为一图,恰似长长的画卷,人物情节的刻画、山水景物的烘托都相当成功,大大提高了插图的表现力。

B.万历年间建阳乔山堂刻本《西厢记》
改变建阳传统的上图下文版式为单页大图,采用每折一图形式,人物形象突出,情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