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练1.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即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从中可以看出①哲学是检验各门具体科学的标准②哲学思维寓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③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④各门具体科学的都应以哲学为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道家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
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A.万物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B.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C.人不过是一架像钟表那样的自动机D.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3.《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材料寓意相反的是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4.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不可取的②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具有唯物主义倾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 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
这是因为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6.《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
他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
这表明A.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7.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物质性8.《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
这表明①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③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10.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11.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
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③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框架,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任务。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 C.社会性D.历史性13.黑格尔说:“正像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的全部力量。
”下列与此相符合的说法有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②只有成年人才能对生活有正确的理解③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④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可能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长期以来,菠菜作为一种有营养的蔬菜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菠菜的草酸含量较高,大量或长期食用易与体内钙元素结合形成草酸钙而不能被人体吸收,被排泄掉而造成人体钙质的大量流失。
上述材料从哲学上反映出①认识与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历史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②④15.中国人练习毛笔字往往从“永”字开始,据说这个传统是从晋代王羲之开始的。
他认为“永”字包含了汉字书写的八种基本笔法。
写好了“永”字,就可以为写好其他汉字打好基础。
从哲学角度表明A.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意味着成功了一半B.意识的作用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C.人类的实践水平受认识发展程度的制约D.没有正确意识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实践活动16.《庄子•齐物论》提出‘是非莫辩’的思想。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
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A.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真理是因人而异的17.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C.普遍联系与多样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18.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儿哪了”。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
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9.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具有真理性的认识不断地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真理性的认识”是指A.人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B.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D.一切定律、学说、原理和理论20.实际上,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通过网络、媒体、书籍、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这就是说A.认识的来源实际上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B.每个人都要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全部的知识和经验C.直接经验来自实践,因而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知识的获得来说都很重要21.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对收集起来的花瓶碎片进行研究发现,碎片按大小可以分成四个类别,其重量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16倍。
“碎花瓶理论”在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研究方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发现启示我们①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②认识的发展具有循环性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④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统一的基础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一直以来,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单个粒子很难与周围环境分离,一旦分离随即失去量子特性,这使得很多奇特现象无法被观测到,只存在于研究人员的“思维试验”中。
两位诺奖得主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可以推断①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推进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动力②严密哲学思维和精心的准备是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基础③实验方法的不断突破将取代科学家的“思维试验”④没有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就没有量子物理学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
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
从中可以看出①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③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发展自己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4.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站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长期持续的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
这说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B.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着实践的发展进步C.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建新的联系D.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是正确发挥能动性25.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
今天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
倘若将能应用于医疗,那么器官移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客观地认识世界C.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属性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就能正确改造客观世界26.中国古语说,书犹药也。
善读书一可医愚使人会办事,二可医俗让人更儒雅。
这一说法A.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为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C.肯定事物的本质是可以认识的D.认为认识过程始于读书终于实践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