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10)03-0081-04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简介:肖凯(1982-),男,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爱默生超验主义的现代主义批判肖 凯(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和/美国的孔子0,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超灵;现代主义;批判The M odern Criticis m on Em erson .s T ranscendentalis mXI A O Ka i(Colle g e of F orei 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Chengdu Universit y of T echno 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 ract :As a pr o m i n entAm erican phil o sopher ,poe,t and essay ist i n the 19th century ,R.W.E m erson initiated and led /Transcenden talM ove m ent 0and is public l y respected as /foreseer o fAm erican m entality 0and /Am erican Con f u c i u s 0.Bu t as is inspected fro m a m oder n ang le ,it cannot stand w ithout de fects .Based on close read i n g o f transcendental doctrines and gu i d ed by the m odern deve l o pm ent of socia l science ,th is paper i s dedicated to stud -ying the defects of Transcendentalis m in three aspects :the ant-i hum an is m tendency o f oversou,l the nature ofm en -talis m w it h /spirit u al o m nipotence 0and t h e addiction to narcissis m and its consequent split in personality .K ey w ords :Em erson ;transcendentalis m;oversou;l m odernity ;criticis m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 alph W aldo E m er -son ,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和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首倡人物。
他因卓越的思想和文化贡献在美国殊誉满堂。
林肯总统称他为/美国精神的先知0、/美国的孔子0;美国思想家马太#诺特称他/是那些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0;英国著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说,/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生的散文影响更大0[1]。
詹姆斯#罗塞尔#罗威尔说,/清教徒的反抗使我们在教会上独立了,(美国)革命使我们在政治上独立了,但我们在社会和思想上仍受到英国思潮的牵制,直到爱默生割断这根巨缆,而让我们在碧海的险恶和荣耀间驰骋0[2]。
尽管爱默生对美国,乃至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毕竟沧海桑田,时过境迁,100多年前曾备受推崇的爱默生哲学思想体系,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何得何失,又有何启示,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文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0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追求自恋人格和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一、/超灵0的反人性倾向超验主义者们特别强调人应相信自己,如前所述,用各种/本能、想像力和洞察力0通过自己的身体与上帝或超灵达到融合。
这种思想虽然提升了人的/位格0[3],强调了人在认识自身精神世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但爱默生/超灵0(/O versou l0)学说的核心是强调/人完善自身是凭借直觉从上帝处得到启示0,也就是说爱默生认为人类精神自由的合法性和重要性仍是源自上帝(神)的无可争辩的权威性,这一点在爱默生对/O versou l0的阐释中可以得到明证:/Tha t U tility,that Oversoul w ith every-m an.s parti c u lar bei n g,,the un iversa l beauty,to w hich every part and partic le is equally related;the e-ter nal one.0[4]意即/超验存在于每个人的特殊意义,,在于永恒0。
其中/eterna l0(永恒)一词不正是所有宗教中用来描述所谓神和神性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么?由此而见,/Oversou l0的提出,其本质仍是带有强烈神秘主义色彩的/神本观0的延续,这与数百年前已在欧洲文艺复兴中兴起并广受认同的/人本主义0或/人文主义0的思想内核是直接冲突的,因为后者认为人类本身才是自己全部生活的中心。
从这点讲,我们可以认为/超灵0学说实际上是反人性的,特别是反对人类的理性。
/非理性的哲学流派往往都把直觉加以神秘主义的和非理性的解释,认为直觉是同理性认识决不相容的认识形式。
0[5]爱默生所提出的/直觉0属于非理性的流派,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比如在5论自然6中,爱默生对诗人推崇备至,认为他们/拥有一种能从简单、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精神.,能感受世界万物统一于一体的和谐,而哲学家、科学家和普通人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0他说在大自然中/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清晰而又富有诗意的感受,,正是这种感觉才把一个伐木者眼中的木材与诗人眼中的木材区分开来,,在这片视野中,有一种唯有那种能把各部分整合为一的人才能拥有的财产。
这样的人就是诗人。
0[6]诗人当然是伟大的,但这并不说明除诗人外的其他人在精神上低人一等。
但很显然,爱默生在赞美诗人的同时已经间接地否定了普罗大众,这实际上是某种形式上的/等级制度0,与中世纪的宗教或封建等级制度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划分标准由神职或出生的等级变成了所谓的/精神等级0而已;这与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人人生而平等0的人本主义思想也是直接冲突的,在当时已经开始人本主义转向的美国和欧洲社会中缺乏群众基础和思想号召力。
超验主义式的信仰成了/阳春白雪0式的精神大餐陈列在橱窗里,仅供少数知识阶层自娱自乐。
对于爱默生等超验主义者来说,超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却又难以理解,无法把握,他们/端坐在灵魂的最高层次上0[7],却无视时代发展的脉搏,基本上放弃了那些没有/直觉0的芸芸众生,最终使得这个/高屋建瓴0的学说走到了大众和时代的对立面,踏上了/反人性0的不归路。
此为其缺陷一。
二、/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泥潭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的精神来源于物质,并要以外化的物质来体现。
不依赖物质的精神是不存在的,也无法被感知。
所有希望以精神为唯一本体,在否定物质存在的前提下谈精神存在的思想都无异于是在搭建空中楼阁,其哲学本质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然而超验主义却认为人类完善自己的唯一途径是/凭借直觉从上帝处得到启示0,而获得/启示0的不二途径是通过类似于/自我陶醉0和/心灵感悟0的方式和自然以及上帝对话,除此之外任何宗教仪式、自我修养和性格塑造都是多余的,并且会产生误导。
这种说法与中外一些宗教的修身学说其实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例如中国的道教有/飞身0之说(即指修炼得道之人可以使灵魂脱离肉体驾临仙界),又如某些宗教讲究/灵修0,其实质都是否定甚至排斥人的肉体和外部物质世界与其精神的联系,认为精神可以独立于物质,而且只有独立于物质的精神才是最纯洁、最高境界的精神。
超验主义极力主张用/自我陶醉0和/心灵感知0的方式取代传统宗教仪式是其/精神万能0的唯心主义主张的缩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几个层次,除生理需求之外(食物和性等)、安全和归属是位于其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层次;这是宗教及其仪式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人类在很长时间里是通过宗教信仰及其仪式获取安全感和归宿感。
超验主义所谓/自我陶醉0的方式用于文学艺术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将它用于信仰则会剥夺信徒在传统宗教仪式中获得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如,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祭礼和仪式特别多,参加者上下左右都非常认真0,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 h R enedict)在描述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Pueb l o Ind i a ns)时曾指出,/他们的兴趣都集中在他们丰富繁杂的礼仪生活上,没有什么活动可与他们极端重视礼仪相媲美。
大多数时间里都致力于此。
仪式程序要求不能有一步之错,祷文不能有一字之差,面具和服饰的细节都必须完全符合传统,,而不参加的男女老幼也要作为观众整天站在一旁0。
[8]从马斯洛的观点出发,原始人这样做并非都宜贬为不文明、不开化的野蛮行为,而有满足起码心理需求的内在合理性。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灵魂是一种和谐0。
[8]在原始人的仪式中,所有的仪式参加者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超越自己的体验而且通过进入一个/情绪场0,与周围其他成员达成了一种和谐和默契,从而达到归宿感和安全感的实现。
所以,集体性的宗教仪式之所以长期存在,在人类历史上是有深刻物质和心理基础的,而爱默生和惠特曼等超验主义者显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超验主义采取了一种武断的方式妄图割裂人类和宗教仪式之间的原始联系,这对信教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美国和欧洲而言,无异于是试图引发一场/信仰真空0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