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第十章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MP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金融自身调节阶段
金融作用于经济阶段
2、 MP的传导过程分两个阶段: (1)金融自身调控阶段:作用主体是金融体制 及金融机构,作用的经济要素是金融变量 (2)金融作用于经济阶段:传导过程是各金融、 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各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关系: (1)法定准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2)再贴现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3)公开市场业务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MP工具首先对操作变量起作用,操作 变量影响中介变量,中介变量的变化 影响企业和家庭的投资、消费行为进 而影响最终目标 传导机制揭示的是发生影响的渠道、 方式、手段及其内在机理
(一)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四条途径
分析和说明政策实施(Policy implementation)后,Ms的变动如何影响 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主体的消费 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 (Macroeconomic)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 套有关机制的理论
1、央行:调控主体 2、商行:调控对象 3、金融市场:调控载体 4、企业:传导受体
调控主体、运行载体、调控客体的行为 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从调 控主体、运行载体到调控客体大多不 以市场规律为准绳,因而MP传导机 制变形、失效
(一)93年4月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1、MP工具:(1)存款准备金;(2)央行贷款;(3)公开市场 业务;(4)贷款限额;(5)央行贷款利率 2、操作目标:(1)备付金率;(2)同业拆借利率 3、中介目标:(1)M2;(2)信用总量 (二)目前的焦点:MP中介指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1、中介目标:M3;信用总量 2、将M3作为中介目标:这是总结了我国十几年来的经验、 教训和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
(一)假设条件 (二)提出者 (三)主要观点 (四)理论意义
1、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 2、银行贷款具有特殊性:对某些人来说, 其他类型的借贷不能代替它 3、央行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时,商行就 会增加贷款,而不是增持证券:
1、格林沃而德、斯蒂格利茨 (1987):《不完全信息、财务 约束与商业波动》 2、伯兰克、布林德(1988):《信 用、货币与总需求》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 时滞及政策效果
一 、货币政策的时滞(Time Lag) 二 、内部时滞(inside Lag) 三 、外部时滞(outside Lag) 四 、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
从制定政策到政策发生作用,其中每个环 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分为内部时滞 (inside Lag)和外部时滞(outside Lag)
(一)央行运用MP工具 (二) 传导的机构 (三)机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要求
1、调节商行的存贷款行为和市场利率,从而 影响企业的投入与产出: 2、影响金融市场变量(市场利率i),通过它的 变动调节企业经济行为: 3、金融市场变化反过来刺激商行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企业行为变化,最终达到MP效果, 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1、资产结构论者认为:在资产总额一 定的情况下,各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 占的比重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各种资产的市场行情: (2)资产的特征:资产的收益率、风险程 度、流动性、到期日 (3)资产持有者的偏好(Preferences):
2、理性经济主体的选择:根据“边际收益率相等”的 经济原则来追求最优的资产结构 (1) Ms增加:MS >Md ,货币的边际收益率下降,经济 主体调整其资产结构:货币追逐债券使债券价格上涨、 收益率下降;货币转而追逐收益率较高的股权资产, 导致股权资产的边际收益率下降 (2)资产结构的调整继续延续:最后,经济主体的资产 逐渐流向厂房、设备、耐用或非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 产,并促使实物资产的价格普遍上涨
(一)MP传导机制的含义 (二)传导机制的作用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
指货币当局(Monetary Authority)确定货币 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 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 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变量、 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
传导过程揭示的是一国MP工具对货币 政策最终目标发生的影响。一国货币 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否与其传导机制紧 密相关 传导的具体环节由传导主体、中介目 标和政策目标三个部分组成
第十一章 货币政的 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时滞及效果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 的一般理论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四条途径 三、资产结构效应 四、财富效应 五、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 六、预期效应(Expected effect) 七、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和经济变量传导 八、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理论
(一) MP的机构传导 (二) MP的经济变量传导 (三) MP的综合传导过程
1、一般传导过程:MP从中央银行实施 MP工具开始,通过中间机构的传导, 最后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如下图: 中 央 银 行
商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企 业 及 社 会
2、 MP机构传导的一般过程如下图:央行 在制定和实施MP以后,MP工具作用于商 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两个中间 部门,对它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改变 其所涉及的各种经济变量,进而影响企业 和社会公众的行为,比如
1、总财富:由金融资产和实物资 产构成,资产负债抵消后的净资 产是社会财富的综合 2、社会净财富:包括实物资产、 政府债券、货币存量三个部分。 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诱 发财富效应的
央行增加Ms导致实物资产价格的 上涨,从而使人们拥有的以货 币表示的净财富增加,刺激消 费需求的扩大
Ms增加,利率下降,政府债券价 格上升,使债券持有人净资产 增加,从而产生财富效应
一反过去的理论从资金需求者即借款人 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强调利率的变动对 投资支出的直接影响的做法,从资金 供给者即贷款人的角度,对贷款人的 利率弹性和贷款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当央行调整MP时,除影响银行准备金之 外,还会因利率的变动引起银行资产价 格的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 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经由信用可能 供给量大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因此该理论实际上将MP传导机制的重 点放在了信用量的连锁反应上
认识时滞 货 币 政 策 的
作 用 时 滞 内部时滞 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
操作时滞
市场时滞
央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1、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ag):从有实行政策的需要到 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耗费的时间 (1)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2)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 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2、决策时滞(decision Lag):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 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3、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央行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占 有程度、对金融形势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 能力等因素
一般说来,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在央行紧 缩货币的情况下效果最为明显。因为在 信用紧缩时期,银行及资金贷出者通常 采取信用分配措施,对即使愿意支付更 高利率的顾客也不愿放贷
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决策之前,总要 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进行 估计,这即是预期行为,它对实际 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即“预期效应” 在MP传导机制方面,预期效应强调 在MP发生变化时,人们对未来利 率、价格和名义收入的预期对于经 济活动的影响
1、现金余额:某一时点的货币存量,用价格 折实以后得出的实际价值就是真实现金余额 2、真实现金余额效应:央行增加Ms时,一般 物价水平最初不变,真实现金余额增加,货 币持有者拥有的净财产增加,消费支出扩大 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一)理论 (二)理论的特点 (三)观点 (四)效果
强调利率的变化对可供信用量的影响, 特别强调制度因素和预期心理因素的 重要性,并且认为即使投资的利率弹 性很小,MP仍能通过影响贷款人既银 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供应量而作用于 经济活动,因此MP仍然是有效的
(一)含义 (二)财富的分类 (三)价格诱发的财富效应 (四)利率诱发的财富效应 (五) 真实现金余额效应(Real cash- balance effect)
由MP改变导致Ms增减而对人们拥有的财富 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人们消费支出变 化的现象称为MP传导机制的财富效应 货币供求失衡会引起社会净财富的变动, 从而导致消费支出的变化,也即通过财 富效应影响总需求并最终影响经济活动
MP的经济变量传导过程和MP的机构传导过程是一次传 导过程的两个方面: 经济变量的传导所依附的是央行、金融机构等机构载体, 各经济变量分别与各机构相联系;而机构传导过程中, MP也正是通过各机构的经济变量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来实现传导的。两个过程综合起来,就构成了MP 的综合传导过程,如图 央行通过各种MP工具,直接或间接调节金融机构的超 额准备金和金融市场融资条件,进而控制全社会货币 供应量,使企业和个人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整 个国民收入也发生相应变动
货币紧缩时,银行资金来源减少,在资 产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供应 也会减少,结果在因利率提高而抑制 投资的基础上,对银行贷款过份依赖 的借款人会进一步削减投资,国民收 入随之减少,如CC-LM
1、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了另外一条重要的渠 道:如果流动性陷阱存在,当利率传导机 制不能发挥作用时,货币政策可通过引起 CC曲线的变动而发挥作用 2、对小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大企业的影响: 3、利率和Ms不是货币政策的唯一指标,银 行贷款数量也可以作为一项指标
2、理性经济主体的选择:根据“边际收益率相等”的经 济原则来追求最优的资产结构 (3)这时进行实际投资、扩大实物资为 止 (4)由于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产出上升,Md增加, 结果会消除货币的超额供应,并使整个社会的资产结 构逐步趋向新的平衡 (5)当所有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时,资产结构的调整将 会终止:由于这一过程涉及资产的相互替代和相对价 格的变动,所以又称为“替代效应”或“相对价格效 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