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讲义1

产业经济学讲义1

第一阶段课程主要完成了产业组织理论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的介绍,应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 4、OLS 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2、 单一产品厂商的规模经济 (1) MC <AC ⇔规模经济MC >AC ⇔规模不经济 MC =AC ⇔不变规模报酬构造判定系数FC (function coefficient )来描述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

判定系数被定义为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比,即FC=AC/MC 。

(2) 最小有效规模MES (minimum efficient scale )是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至最低点时所对应的企业最小规模,其含义是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规模或进行投资时,至少要大于这一产量水平——Q 1点。

(3)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表现为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表现为在产量不变的情形下,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1) 总成本:C(q 1,q 2)——厂商生产q 1单位的产品1和q 2单位的产品2时的成本,由于可能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C(q 1,q 2)不一定等于Cq 1+ Cq 2 (2) 边际成本:1211),(q q q C MC ∂∂=,2212),(q q q C MC ∂∂=(3) 平均成本——基于定义多产品厂商总成本的同样原因,引入射线平均成本概念(RAC )表示多产品厂商的平均成本用λ1和λ2表示产品1和产品2的生产比例,q 表示总产出,则q 1=λ1q ,q 2=λ2q ,有:qq q C RAC q ),(21λλ=(4) 规模经济:用s 表示规模经济的衡量尺度(不同版本教材分子分母可能会颠倒,但MC AC MC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1(MES ) Q 20 AC/MC Q不影响分析))(2211q C q q C q Cqs ∂∂+∂∂=有: s>1,RAC 随着q 的增加而下降,即存在规模经济;依次类推出规模不经济和规模报酬不变(5) 特定产品规模经济产品1产量不变,产品2从0增加到q 2所增加的成本记为IC 2,则:IC 2=C(q 1,q 2)- C(q 1,0);所增加的平均成本记为AIC 2,则:AIC 2=[C(q 1,q 2)- C(q 1,0)]/ q 2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当其他产出不变时,特定产品i 的规模经济衡量指标记为PS i ,则PS i =AIC i /MC i (6) 范围经济厂商生产q 1单位的产品1和q 2单位的产品2时 单独生产的成本可记为:C(q 1,0)+ C(0,q 2) 一起生产的成本可记为:C(q 1,q 2)范围经济的衡量指标设定为SC=[ C(q 1,0)+ C(0,q 2)- C(q 1,q 2)]/ C(q 1,q 2),则: SC>0,则存在范围经济;注意:如果边际成本为正,则SC 不可能大于1 ∵ 若SC>1,则:C(q 1,0)+ C(0,q 2)- C(q 1,q 2)> C(q 1,q 2)即:[C(q 1,0) - C(q 1,q 2)]+ [C(0,q 2) - C(q 1,q 2)] >0而:边际成本为正,有C(q 1,q 2) > C(q 1,0);C(q 1,q 2) > C(0,q 2) ∴ 矛盾习题:蓝气球的生产数量分别为q 1和q 2,若成本函数为:C(q 1,q 2)=100+ q 1+2q 2, 计算:(1) MC 1和MC 2;(2) 若λ1=λ2=0.5,求RAC q (3) 判断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4) 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5) 判断对于q 1和q 2是否存在特定产品经济 参考资料:[2] Carlton & Perloff,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M], 4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2005主要内容: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4、OLS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基本概念:(1)假设: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s),产品(技术)同质,完全市场信息,企业自由进出,其中关键假设是企业很小且为价格接受者。

(2)推论:给定市场价格p,企业选择产量q ,利润为pq-c(q);利润最大化要求使得:均衡时p=MC(q);价格接受者假设使得:p=MC(q)=MR(q)。

(3)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在短期均衡中,企业的利润可为正或负;在长期均衡中,“边短期盈利短期亏损长期竞争均衡:厂商P=40时厂商增加产量有正经济利润(P高于LAC),吸引新厂商进入,直到经济利润为零长期竞争均衡:行业新厂商进入,使得行业供给曲线移至S2,价格降至此时,经济利润为零,不会激励任何厂商进入或退出Deadweight loss)场不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从而为政府干预找到了理论依据)2、垄断(Monopoly)(1)单一卖方或买方,没有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2)垄断企业的短期利润最大化问题:π(q) =R(q)-C(q)=p(q)q−C(q); 一阶条件(FOC)依然是MC(q)=MR(q)(3)垄断利润从哪里来?假定某垄断厂商面临如此需求曲线P=6–Q利润最大化MC(q)=MR(q)<AR(q),因而能保证正的经济利润(4)垄断的福利损失4、寡头垄断(Oligopoly)——to be continued习题:标准,最近几年各省市的调整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然而关于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就业效应的争议却一直存在。

美国及其他国家同样如是:Card和Krueger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写了一篇论文“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其研究结果导致了1995年克林顿政府给数百万工人涨工资,在经济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求对以下内容作出描述和分析:(1)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2)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3)收入效应大于就业效应的条件是什么?(4)***问题的讨论到此还远没有结束,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阅读David Autor在MIT 公开课“中级应用经济学”的讲义及其他相关资料,关注以下两个问题:I.如果市场结构不是竞争性的,而是垄断性的,最低工资制度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会如何变化?II.如果你不相信任何经济学教材的理论,打算用自己调查的结果作为判断的依据,你如何设计调查方案,如何处理调查结果?参考资料:[2] Pindyck & Rubinfeld, “Microeconomics” [M], 6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2006[3] David Autor,中级应用经济学,MIT开放课程,2004秋[4] D. Card and A. Krueger ,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 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 ”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4(84)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4、OLS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基本概念:习题:为1和2)进行产量竞争。

每个企业的总成本函数均为C(q) = q2 +1。

(1)请找出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产量,利润,以及市场价格。

(2)假设企业1通过技术更新使得其边际成本下降一半,请找出新的市场均衡。

(3)假设企业1是一个产量领导者,请找出每个企业的均衡产量,价格,利润以及市场价格。

(提示:Stackelberg模型,参见教材寡头垄断企业的动态竞争章节)(4)从以上三题中任选一题,根据计算结果写出博弈矩阵并解释。

参考资料:2、不同市场结构及其福利分析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方法4、OLS 回归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基本概念:(1) 函数关系:变量间存在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如知道圆的半径r ,则圆的面积S 确定:S=πr 2(2) 相关关系:变量间存在不确定的数量关系,如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同他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因为收入水平虽然与受教育程度有关系,但它并不是决定收入的惟一因素,还有职业、工作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 相关关系的测度 (1) 散点图(2)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 数学期望:注意数学期望的性质:C 为常数,则E(C)=C ;且E(CX)=CE(X) X 、Y 为随机变量,则E(X+Y)=E(X)+E(Y)若X,Y 相互独立,则E(XY)存在,有E(XY)=E(X)E(Y) II. 方差:方差的定义及根据数学期望性质的推导:2222222)]([)()]([)()(2)(})]([)(2{})]({[)(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E X XE X E X E X X D -=+-=+-=-=∑注意方差的一条性质:则: 若X 、Y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D(X)、D(Y)存在,有)]}()][({[2})]({[})]({[}))](())({[()]([)()(22222Y E Y X E X E Y E Y E X E X E Y E Y X E X E Y X E Y X E Y X D --+-+-=-+-=+-+=+上式中,第一项为D(X),第二项为D(Y); 第三项中:E{[X-E(X)][Y-E(Y)]}=E[XY-XE(Y)-YE(X)+E(X)E(Y)]=E(XY)-E(X)E(Y)-E(Y)E(X)+ E(X)E(Y) =E(XY)-E(X)E(Y)因为X ,Y 相互独立,有E(XY)=E(X)E(Y)所以,E{[X-E(X)][Y-E(Y)]}= E(XY)- E(XY)=0 (*) 即:X 、Y 相互独立时,D(X+Y)=D(X)+D(Y) III. 相关系数上述(*)表明了这样的一个关系:X 、Y 相互独立则E{[X-E(X)][Y-E(Y)]}= 0, 反之,E{[X-E(X)][Y-E(Y)]}≠0时,X 、Y 不独立而存在一定关系定义:协方差——E{[X-E(X)][Y-E(Y)]},记为Cov(X,Y);则定义相关系数:)()(),(Y D X D Y X Cov XY =ρ,绝对值为1为完全线性相关,值为0则不存在线性相关。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反映相关性,但是相关分析是对称的,比如ρXY =ρYX ,而回归分析则关注被解释变量变化对解释变量变化的依赖性——相关分析要求X 、Y 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一般希望解释变量不是随机的而是可以控制的,从而根据给定的解释变量值考察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均值(即回归或被解释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X 、Y 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