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编号GN-1GQ-III-SJXJ-SD20190106-01隧道仰拱施工技术交底书项目名称工程名称新建贵阳至南宁铁路贵州段GNZQ-3标贵南客专GNZQ-3标隧道仰拱施工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贵南隧附01、贵南隧附04、贵南隧附07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交底日期隧道仰拱2019年1月6日一、技术交底范围适用于新建贵阳至南宁铁路贵州段站前工程GNZQ-3标斜井正洞段隧道仰拱、仰拱填充及底板施工。
二、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资料的搜集。
三、技术要求3.1仰拱、仰拱填充及底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满足设计及验收标准要求。
3.2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12。
四、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4.1工艺流程仰拱采用有效长度24m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全幅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施工的隧道,对仰拱部位的土石开挖时,必须按照以下要求控制开挖段的长度。
仰拱开挖进尺1)一般机械配置隧道III、IV、V级围岩每循环进尺不大于3m。
2)中等机械配置隧道一般IV、V级围岩每循环进尺不大于6m。
(需要通过变更进行确认)。
仰拱施工安全步距1)一般机械配置隧道IV、V级围岩开挖面具仰拱端头距离不得大于35m。
2)中等机械配置隧道一般IV、V级围岩开挖面距仰拱端头距离不得大于65m(需要通过变更进行确认)。
为避免开挖震动对已形成的初衬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尽量控制超挖,仰拱开挖严禁放大炮,控制装药量。
尽量采用光爆技术开挖,使仰拱基本成型。
隧道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相应支护等级的仰拱设计要求,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 ㎡)侵入仰拱轮廓线必须在5cm以内。
隧底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加固处理桩,开挖时必须预留桩顶30cm土体人工开挖。
仰拱、填充及底板工艺流程图4.2施工程序4.2.1测量放线:仰拱部位的基坑开挖后在施设各支护结构前,必须测量基底部标高、几何尺寸等,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2栈桥就位:自动行走就位。
4.2.3清底:在实施仰拱支护前,对基坑中的虚渣、杂物、积水等必须清除干净。
4.2.4施作初支(或找平):对超挖过大的坑穴,用同等级砼回填密实。
在仰拱初期支护设有钢拱架时:(1)钢架的型号、间距及钢架纵向连接钢筋的规格、间距及连接符合相应支护等级设计要求。
(2)衬砌支护等级IVb以上的段落根据围岩不同仰拱均有不同型号的钢架,钢架B单元和C单元之间连接必须按照设计使用连接板连接,8套螺栓必须齐全。
(3)仰拱钢架用冷弯机弯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弧度形状,钢架由钢结构加工厂统一加工。
(4)当整榀钢架分段制做时,其接头必须按设计要求制成板式连接。
个别需采用对焊连接时,在钢架接头腹板中必须双面拼焊钢板,或采用四孔双面夹板螺栓连接。
(5)初喷混凝土前钢架前必须清除所有钢架外表的油圬、泥土、锈迹。
(6)严禁用废旧钢材制作钢架。
4.2.5矮边墙防水板土工布铺设(1)在左右侧矮边墙初支位置分别使用红油漆标出预留长钢筋、短钢筋、纵向排水盲管、防水板端头位置的标线便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2)矮边墙纵向排水管预留位置为内轨顶面下26cm(水沟电缆槽顶面下56cm)。
(3)防水板端头预留位置为内轨顶面下80cm(水沟电缆槽顶面下110cm)。
(4)土工布铺设根据基面凹凸情况留足富余量,边铺设边用射钉将热熔垫片和土工布平顺地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间距为边墙0.8m,呈梅花形布置。
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
(5)防水板铺设力求与土工布密贴,不必拉得太紧,环向实铺长度与支护弧长比值为10:8。
防水板长接缝采用专用塑料热合机进行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
(6)防水板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围岩集中出水处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cm。
(7)可溶岩段及地下水发育段拱墙环向施工缝设置一道1.5m宽的凸壳式排水板,凸壳式排水板设置于无纺布和防水板之间,凸壳排水板施作于无纺布与防水板之间,凸面靠向无纺布,凹面面向二衬,排水板采用专用射钉固定在无纺布上,射钉间距边墙0.1m,底部0.5m,左右上下成行固定。
(8)环向排水盲管施作方法隧道拱墙设φ50mm环向打孔波纹管(外裹无纺布),直接弯入边墙侧沟,环向盲管每隔5m设置,岩溶及地下水发育地段为2m,拱墙环向盲管边缘距施工缝不小30cm,且预留的管口高于侧沟底25cm。
(9)纵向排水盲管施作方法Φ80纵向打孔波纹管(外裹无纺布)隧道左右两侧拉通设置,直接弯入边墙侧沟,纵向管按低于矮边墙42cm的位置设置,且预留的管口高于侧沟底20cm。
盲管位置准确合理,盲管安设的坡度与线路坡度一致(Φ80纵向打孔波纹管纵向打孔波纹管为每版衬砌单独断开,两版衬砌之间的Φ80纵向打孔波纹管之间不设置连接)。
Φ80纵向打孔波纹管(外裹无纺布)使用反包固定,反包与纵向波纹管之间使用无沙砼填充,详细见下图。
无沙砼4.2.6仰拱初支及衬砌砼施工:(1)仰拱初期支护砼一般均采用喷砼到设计厚度,喷砼的标号符合设计要求。
(2)喷砼的厚度满足钢架保护层的要求。
4.2.7安设钢筋:(1)仰拱中各部钢筋的规格、部位、间距、绑扎工艺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仰拱纵向定位钢筋每1m设置一处,其余段落使用定位卡具进行控制,环向每2m设置一处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提前焊接在初支钢架上,无仰拱钢架的在初支面预植5-10cm再使用锚固剂进行锚固(锚固剂视现场情况设置)。
(3)仰拱钢筋间距见下表。
衬砌支护等级IVa间距(cm)20纵向钢筋序号环向钢筋间距(cm)备注1 2 3 4 5Φ18Φ20Φ20Φ22Φ25Φ12Φ12Φ14Φ14Φ142525252525IVb 20Va 20Vb 20Vc 20(4)仰拱钢筋伸入边墙部位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依据贵南高铁隧【2018】-第18号文件中衬砌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宜采用套筒机械连接方式,且衬砌拱部及边墙钢筋接头不宜采用焊接,鉴于施工时采用套筒连接时,仰拱钢筋已预埋,拱墙钢筋套筒连接质量难以保证,一侧边墙部位钢筋接头可采用绑扎搭接,其余部位均应采用套筒连接,绑扎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7.5d(d为钢筋直径),还应满足下列规定:配置在“同一区段”内钢筋接头截面面积不得大于50%,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
并满足《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关要求。
具体参考下表矮边墙钢筋预留长度矮边墙钢筋序号钢筋直径(mm)备注短钢筋(cm)长钢筋(cm)接头错开间距(cm)1 2 3 4 182022257075859523525028531595100115125(3)仰拱砼浇注前清除各钢筋表面的油圬、泥土、锈迹。
(4)隧道衬砌、仰拱钢筋保护层不得小于55mm。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5)明洞段仰拱矮边墙预留外漏钢筋必须使用发泡管进行保护。
(6)超前施做仰拱衬砌,仰拱混凝土应成段一次灌注,严禁分幅施工。
二次衬砌为素混凝土时,仰拱与边墙施工缝处应设HRB400φ16接茬钢筋,每根接茬钢筋要求在施工缝上、下混凝土中埋置深度为60cm,接茬钢筋纵向间距为20cm,内外交错布置。
4.2.8立模:模板安装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1)仰拱模板安装前,必须使用与仰拱砼同标号的砂浆将模板安装位置的初支面找平便于模板安装。
(2)仰拱模板延仰拱轮廓线每0.5m使用φ22钢筋进行加固。
(3)填充模板顶下15cm、模板底上10cm和模板中部各背一道φ42无缝钢管,外使用φ42无缝钢管做斜撑。
(4)每次模板加固完成,由专人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开盘打灰。
4.2.9止水带设置(1)仰拱环向中埋式止水带位于仰拱上轮廓线下20cm位置,此中埋式止水带分中埋式自粘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普通橡胶止水带根据“3标止水带设计变更资料”中相应里程进行选择设置,变形缝为中埋式钢边止水带(同样分自粘和普通两种)。
中埋式止水带宽35cm,其中模板砼浇筑外侧17.5cm夹在仰拱模板上下连接的法兰中,模板砼浇筑侧外漏17.5cm止水带,在止水带下侧每隔0.3m使用φ6钢筋U型卡进行支垫,防止止水带上、下翻保证外漏的17.5cm准确浇筑在砼中,要求整个仰拱止水带铺设平顺,尽量使用完整的止水带,如需搭接必须专用焊接设备连接。
(2)仰拱端头底面向上≥10cm的位置设遇水置膨胀止水条(宽*厚30*20mm),可以在浇筑砼前在仰拱模板内侧按照止水条位置焊接一环宽30mm*厚20mm的矩形管作为止水条预留槽道使用。
(3)矮边墙纵向止水带两端使用张拉器进行固定,在仰拱矮边墙弧形模板顶端边沿向衬砌面20cm位置设置角钢作为作为固定止水带夹具。
矮边墙模板夹具示意图(4)矮边墙迎水侧向外≥10cm的位置设遇水置膨胀止水条(宽*厚30*20mm),可以在浇筑砼前在矮边墙顶面预埋一根宽30mm*厚20mm的矩形管作为止水条预留槽道使用。
4.2.10边墙泄水管施作方法隧道边墙泄水孔由两部分组成:一期工程为仰拱及矮边墙施作前预留φ110pvc管,管口高于侧沟底25cm,坡度为10%,纵向间距2m,和纵环向位置错开,且避开钢架位置;二期工程为仰拱及矮边墙施工完毕,侧沟槽立模浇筑前采用冲击钻孔,(可选φ76mm/420mm规格)疏通结晶物并钻孔至入围岩0.5m。
4.2.11仰拱盲管和泄压管在岩溶段落隧底设置φ50环向盲管,环向间距5m,隧底环向盲管位于中水沟左右两侧沟身设置φ110PVC竖向泄压管,间距5m。
4.3过轨管4.3.1埋设要求通信预埋过轨管管口位置距离隧道中线5.11m,电力过轨管线距离隧道中线水平距离为5.99m。
预留管口应平齐,间距适中,每根管内应预先穿φ4的钢丝两根,以备穿管使用。
管线预埋完成后要做好管口位置的防护工作,防止管口被堵塞、破坏等。
4.3.2四电接口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定位架固定→安装管道→管道验收→混凝土浇筑→做好成品保护→水沟槽施工4.3.3测量放样1)管口里程及管道位置进行定位标识:仰拱开挖后,技术人员对管口里程及管道位置进行定位标识(墙上用红油漆将管道位置标识明示)2)确定管口准备位置:放出隧道中线或中心线以此为基点(用细线拉出来)测量定位。
电力引上管口中心距离隧道中线5.99米(考虑水沟电缆槽向两边预留3cm),通信引上管口中心距离隧道中线5.11米(考虑水沟电缆槽向两边预留3cm)。
放样出隧道中心线确定管口准确位置4.3.4定位架固定1)定位架是确保引上管在浇筑过程中位置不发生位移的重要措施,应提前统一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