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

该领域目前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涉及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学、信息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术语中的数字反映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

研究方向
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
02交互媒体设计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复试时间地点与复试内容
复试材料
《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和相关材料复印件须按下列顺序提前装订好,现场确认完成后提交给考点留存。

①应届本科毕业生
《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下联《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确认》处签名;
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学校所在地为北京市并完成本学期注册手续)。

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由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盖章)。

网报时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往届生(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125100)、公共管理(125200)的考生除外)
《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下联《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确认》处签名;
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北京市居民户籍卡或在京存档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在京存档证明要求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人才或人事部门),注明工作单位和人事档案存放单位,并和报名数据一致)。

网报时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同等学历考生:本科段八门课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省级以上刊物)或其它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125100)、公共管理(125200)的考生
《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下联《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确认》处签名;
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在京工作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注明工作单位地址,并和报名数据一致。

网报时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④其他
身份证丢失的考生,请到公安机关办理临时身份证。

此临时身份证仅在现场确认时有效。

初试无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不能参加考试。

学生证丢失的考生,请到学校教务部门开具在读证明(证明材料要附有照片、学号、入学日期、学制及获得毕业证书类型等信息并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参考格式《学生证补充信息证明》)
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未办理身份证军人,需出具《未办理身份证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证明》。

复试经验
考研复试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等待初试成绩的时间,对于考研生来说就是一种煎熬,除了想迫切知道自己的分数已经是否有复试资格之外,还在忧虑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

那就究竟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比较好呢?需要提前联系吗?下面启道考研复试班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

目前存在的普遍趋势,在于报考外校的考生囿于主客观条件,对所报考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了解学校某学科的基本设置与学术力量,不知道导师研究领域与主要成果。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比以前容易解决,因为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启道考研复试班
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并了解某些学校、某些专家学者的情况。

那么到底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

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但是在联系导师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导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
提前联系导师无可非议,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

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

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

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更可能会降低复试的印象分,所以在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明白这位老师是否认同这种做法,启道考研复试班老师的复试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

►学科性质决定提前联系的必要性
启道考研复试班老师认为: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

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

不然到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

在联系的时候最好由自己的老师和同门引荐。

文科类的专业学生提前联系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强了,如果是考取本校研究生提前联系导师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是考取外校研究生就必须要慎重了,有些同学确实不知道如何和导师沟通,启道考研复试班老师建议最好不要采取行动。

►邮件方式沟通最保险,切勿长“歪心”
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

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目的很容易被导师看出来,旁门左道的方式自然会引起导师反感。

启道考研复试班老师提醒:导师更希望的是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邮件的方式沟通,打电话、请吃饭、送礼这些方式建议放弃。

►联系导师成功的话,有以下几个好处:
►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毫无疑问,导师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自己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

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自己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

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

►有利于自己了解导师
一般情况下,导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

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

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

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

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启道考研复试班老师建议: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同学在见老师的时候,必须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度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总结的说,提前联系导师需要看自己的学科门类,还要看导师是否认可这样的做法。

成功联系导师,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和自己了解导师。

因此,启道考研复试班建议大家细心观察,了解时机,把握机遇。

祝大家金榜题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