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糖酵解(glycolysis,EMP):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途径。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也叫三羧酸循环,又叫做TCA循环,是由于该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故此得名。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六碳三羧酸即柠檬酸,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所以又称为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质子梯度(gradients of protons):化学渗透学说认为,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到膜间隙,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H+电化学梯度即质子梯度。

这个梯度的电化学势驱动ATP合成。

Fe -S蛋白:(简写为Fe-S)是一种与电子传递有关的蛋白质,它与NADH Q还原酶的其它蛋白质组分结合成复合物形式存在。

它主要以(2Fe-2S) 或(4Fe-4S) 形式存在。

(2Fe-2S)含有两个活泼的无机硫和两个铁原子。

铁硫蛋白通过Fe3+ Fe2+ 变化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细胞色素(cytochrome):是一类含有血红素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质的总称。

因为有红颜色,又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故称为细胞色素。

血红素的主要成份为铁卟啉。

根据吸收光谱分成a、b、c三类,呼吸链中含5种(b、c、c1、a和a3)。

Q循环: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链上QH2分别传递一个电子到细胞色素中,即共使2个细胞色素得到电子,从而被氧化。

电子传递链(eclctron transfer chain):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物在这里氧化所产生的NADH和FADH2将质子和电子转移到内膜的载体上,经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递,最后传递给O2生成H2O。

这种由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称电子传递链, 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即ADP+Pi→A TP),这种氧化放能和A 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NADH或FADH2将电子传递给O2的过程与ADP的磷酸化相偶联,使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TP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的过程需要氧气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它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径。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代谢物通过氧化形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直接将磷酸基团转移给ADP,使之磷酸化生成ATP。

有氧呼吸中有三个的高能磷酸化合物——1,3-BPG, PEP及琥珀酰辅酶A。

磷氧比(P/O):是指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ATP的分子数。

电子传递抑制剂:凡是能够阻断电子传递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抑制剂,常见的有鱼藤酮、抗霉素A、氰化物、叠氮化物、CO、H2S等。

利用电子传递抑制剂是研究电子传递顺序的重要方法。

解偶联剂(uncoupler)是指那些不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但能抑制ADP通过磷酸化作用转化为ATP的化合物。

它们也被称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

最早发现的一个解偶联剂是2, 4-二硝基苯酚(2, 4-dinitrophenol, DNP)。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inhibitors):直接作用于ATP合酶复合体,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离子载体抑制剂(ionophore):是指那些能与某种离子结合,并作为这些离子的载体携带离子穿过线粒体内膜的脂双层进入线粒体的化合物。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途径,在柠檬酸途径中彻底氧化成CO2。

柠檬酸途径中产生的NADH进入呼吸电子传递链,在呼吸电子传递链中产生大量的ATP,最终将NADH中的电子交给O2,生成H2O。

所以把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加上呼吸电子传递链合称为有氧呼吸途径。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糖酵解途径是呼吸途径的一部分,其产物丙酮酸有多种去向,在酵母菌中,丙酮酸转变成乙醇和CO2;在肌肉中,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从丙酮酸到乙醇及从丙酮酸到乳酸的代谢途径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把糖酵解途径加上丙酮酸转变成乙醇或乳酸称为无氧呼吸。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转变为自身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消耗能量。

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生物体内物质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变成排泄物的过程。

异化作用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anabolism):生物体内由小分子物质转化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属同化作用的范畴。

分解代谢(catabolism):生物体内由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属异化作用的范畴。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是指从G-6-P 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

(6 G-6-P + 12NADP+ +7 H2O→5 G-6-P + 6CO2 + 12NADPH +12H+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

包括葡萄糖的氧化脱羧阶段和非氧化的分子重排阶段。

关键酶是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后,在相应的酶催化下,绕过糖酵解途径的三个不可逆反应,利用糖酵解途径其它酶生成葡萄糖的途径称为糖异生。

2丙酮酸+4A TP+2GTP+2NADH+2H++4H2O →葡萄糖+2NAD+ +4ADP +2GDP +6Pi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GAC):是植物和微生物特有的反应途径。

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

这个循环除两步由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催化的反应外,其他的反应都和“柠檬酸循环”相同。

乳酸循环(Cori Cycle):肝脏在氧化来自肌糖原酵解生成的乳酸同时,还可将其转变为葡萄糖或肝糖原,实现对乳酸的再利用, 称为Coris 循环。

级联放大(cascade):在体内的不同部位,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传递一个信息,并且初始信息在传到系列反应的最后时,信号得到放大,这样的一个系列叫做级联系统。

最普通的类型是蛋白水解和蛋白质磷酸化的级联放大。

第二部分:限制性内切酶(ristriction endonuclease):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4-8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回文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 pathway):各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转变成各种嘌呤核苷酸。

此途径叫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乳清酸尿症(Orotic aciduria):乳清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尿中排出大量乳清酸、生长迟缓和重度贫血。

是由于催化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反应(5)和(6)的双功能酶(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和乳清酸脱羧酶(OMP脱羧酶)) 的基因缺陷所致。

临床用尿嘧啶或胞嘧啶治疗。

尿嘧啶经磷酸化可生成UMP,抑制CPSⅡ(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活性,从而抑制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从而避免乳清酸在体内的积累。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s):凡能形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

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s):在分解过程中转变成乙酰乙酰CoA的氨基酸,因为乙酰乙酰CoA可以转变为酮体。

泛素化(ubiquitination):泛素与选择性被降解蛋白质形成共价连接,并使其激活。

转氨酶(transaminase):催化转氨反应的酶很多,大多数转氨酶以α-酮戊二酸为氨基受体,而对氨基供体无严格要求。

动物和高等植物的转氨酶一般只催化L-氨基酸的转氨,某些细菌中也有可以催化D-和L-两种构型氨基酸转氨的转氨酶。

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作用产生了大量的谷氨酸,谷氨酸可以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脱氨。

谷氨酸脱氢酶由6个亚基组成,存在于细胞溶胶中,它受GTP和ATP 的别构抑制,受ADP的别构激活。

该酶既可以用NAD+也可以用NADP + 作为氧化剂。

L-谷氨酸脱氢酶:存在于肝、脑、肾中; 辅酶为NAD+ 或NADP+;GTP、ATP为其抑制剂;GDP、ADP为其激活剂联合脱氨基作用:两种脱氨基方式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脱下α-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

有两种类型,①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既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方式。

主要在肝、肾组织进行。

②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主要在肌肉中进行。

ω-6和ω-3家族:,它们分别指第一个双键离甲基末端6个碳和3个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是ω-6家族的原初成员,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能将它转变成γ-亚麻酸,并可延长为花生四烯酸,后者是维持细胞膜的结构的功能所必需的。

α-亚麻酸是ω-3家族的原初成员,人体能从α-亚麻酸开始合成ω-3家族中的EPA和DHA。

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或聚合物。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指最简单的糖,即在温和条件下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单体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按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三碳(丙)糖、四碳(丁)糖、五碳(戊)糖、六碳(已)糖、七碳(庚)糖等。

激酶(kinase):能够在A TP和任何一种底物之间起催化作用,转移磷酸基团的一类酶。

变位酶(mutase):凡是催化分子内化学功能基团的位置移动的酶都称为变位酶。

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谢缺陷,特点是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转移酶,结果使血中半乳糖积累,进一步造成眼睛晶状体半乳糖含量升高,并还原为半乳糖醇,造成晶状体浑浊引起白内障。

严重还会引起生长停滞,智力迟钝,还往往引补充:N-糖苷键(glycosidic bond):核苷是一种糖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