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对金砖四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摘要:金砖四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世界经济形势对各国自身的发展有着突出影响,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17.7%1的金砖四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显著的反馈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对各国国际收支产生了明显影响,各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复苏能力亦有着较大差异,这与各国的商品出口结构关联紧密。
政府做好出口商品的产业布局,增加出口商品的多样性,对国内经济及世界经济均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砖四国国际收支金融危机进出口商品结构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金砖四国概况 (2)二、研究课题意义 (2)三、金砖四国金融危机前后国际收支概况介绍 (2)(一)中国 (3)(二)印度 (4)(三)巴西 (4)(四)俄罗斯 (5)四、从金砖四国国际收支状况看各国的经济复苏能力 (6)(一)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8)(二)印度出口贸易结构 (8)(三)巴西出口贸易结构 (9)(四)俄罗斯出口贸易结构 (9)五、思考与建议 (10)(一)思考 (10)(二)建议 (10)六、参考文献 (10)正文:一、金砖四国概况金砖四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1753亿美元,占世界比重17.7%,相比美国的23%,仅低了5.3个百分点。
以各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测,金砖四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16年以前超过美国。
金砖四国与世界经济之间将产生更为突出的联系与反馈。
表1-12统计了金砖四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各项占世界总值的比例,同时以美国各项数值作为对比。
由表1-1可知金砖四国的经济指标均接近或超过美国,金砖四国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金砖四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变化既是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好的反映,同时,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也将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二、研究课题意义一是,透过2006年-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金砖四国各账户余额的变化阐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找出各账户余额的具体波动状况,以便了解导致账户余额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为各国应对危机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建议。
二是通过金砖四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阐明金砖四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著地位,解释其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说明金砖四国保持经常账户余额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金砖四国金融危机前后国际收支概况介绍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占世界9.3%(中国)、2.7%(印度)、3.3%(巴西)、2、3%(俄罗斯)的进出口来说,其国际收支受到了明显影响。
表3-13显示了2006年-2011年间金砖四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具体数据情况。
(一)中国2006-2008年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分别为2498.66、4261.07、3718.33亿美元,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06-200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分别为100.37、735.09亿美元,2006-2007年储备资产分别为2468.55、4616.91亿美元,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
而2008年之后各个账户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势趋势,金融危机所产生的世界范围内货物服务贸易的下降,是此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图3-1所示,2008年是相当明显的拐点。
3数据来源:中国、印度国家统计局;俄罗斯、巴西央行。
【注】(1)由于数据缺失,印度2007年数据取2006年相近整数得到;(2)由于网站数据不全面,印度、俄罗斯2011年数据通过该年前三季度数据估图3-1(二)印度印度2006-2007年经常账户余额分别为-94.15、-100亿美元,2008年则逆势变为-360亿美元,并且在2010年此种逆差还在扩大;对应的,印度储备资产则从2006、2007年的250亿美元左右变为2008年的50亿美元左右。
金融危机造成的印度国际收支的逆趋势变化比较明显。
如图3-2所示2008年是相当关键的折点。
图3-2(三)巴西巴西的国际收支账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当之突出。
2006、2007年巴西经常账户余额表现为顺差,分别为132.76、14.6亿美元,而金融危机之后则出现了2008-2011年的-281.92、-243.02、-432.73、-524.8亿美元的巨额逆差。
储备资产方面,危机之后,储备资产余额也有大幅的缩水,分别是2006、2007年的305.71、874.84亿美元,2008-2011年的29.69、475.77、531.01、586.37亿美元。
由此可见,巴西到2011年为止并未走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威胁。
如图3-3所示,2008年巴西国际收支的几个账户均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图3-3(四)俄罗斯俄罗斯的经常账户余额在金融危机之前表现出了不错的增长势头,2006、2007、2008年分别为953.23、761.63、1024亿美元,而金融危机之后,则分别为2009-2011年的494.33、711、988亿美元,金融危机导致了该账户余额的直线下降,之后有较为明显的回升。
储备资产的余额同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分别是2006-2007年的1074.66、1489.28亿美元,2008-2011年的-453.34、33.63、308、282.7亿美元。
如图3-4所示,从国际收支账户来看,虽然金融危机在一定时间内对俄罗斯的国际收支账户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俄罗斯表现出了较强的经济复苏能力。
图3-4四、从金砖四国国际收支状况看各国的经济复苏能力由图3-1、3-2、3-3、3-4可发现,虽然金融危机对金砖四国的国际收支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各国各账户余额在2008年前后的波动水平、2008年之后各国走出危机的能力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具体来说,中国、印度的数据变化比较平缓,相比之下,巴西、俄罗斯的数据变化起伏较大;中国、印度、俄罗斯走出危机的速度相对较快,巴西应对危机的能力则相对较弱。
由国民收入理论可知,一国的国民收入通常由“三驾马车”带动,分别是进出口净额、国内消费、投资。
对于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金砖四国而言,明显的贫富差距导致了国内消费不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均曾在危机初期采取了货币宽松政策,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后期的基础建设投资受到限制;那么进出口余额则对一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我们从经验的角度来验证一国进出口净额(经常账户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程度。
我们姑且以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国内内生总值的数据做国内生总值对经常账户余额的回归。
样本回归函数构建:GDP=C(1)*AC+C(2)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AC表示经常账户余额,C(1)、C(2)分别表示一次项与常数项系数。
原始数据如表4-14所示。
通过EVIEWS软件得到如下回归结果,如图4-1所示:图4-1回归方程如图4-2所示:图4-2由上述二图可知,经调整的拟合系数为0.71,拟合程度较高,t值为4.77,拒绝回归系数为零的假设,p值为0.001417,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接近0。
综上所述,国内生产总值对经常账户余额(图4-1、图4-2中MY代表经常账户余额)表现出了相当强的依赖关系,从经验的角度证明了保持经常账户余额的平稳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平稳增长是相当重要的。
金砖四国在金融危机前后国际收支账户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动是分不开的,由复式记账法,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动必然对应着国际收支账户上其他子账户余额的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致使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国际实物与服务贸易需求下降,则是金砖四国经常账户余额剧烈波动的原因所在,因而在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科学控制进出口贸易结构,增加进出口贸易商品(包括实物与非实物两部分)的种类,加强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相当之重要的。
如表4-25所示,中国的出口贸易种类比较单一,根据2005、2006、2007、2009年十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来看,农业原材料占0.5%,食品占2.925%,燃料占1.85%,制成品占92.775%,其他占0.1775%。
其中制成品的占比过大,而制成品属于弹性较大,附加值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国际经济形势一旦恶化,制成品的出口量会大幅度萎缩;另一方面,由于附加值较低,一旦产品价格下降,将使得利润空间缩小,甚至有亏损的风险。
事实正是这样的,温州老板“跑路“正是这一方面的实例,实业上的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民间借贷得以疯狂滋生,最终结果是民间借贷泡沫的破灭再次危急出口贸易的发展。
对于经济处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国家而言,出口的风险势必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所面临的风险。
(二)印度出口贸易结构如表4-36所示,印度的出口贸易结构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相似的问题。
印度在这四年之中,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其他分别占比1.55%、8、75%、13.1%、6.95%、67.775%、1.875%。
制成品的占比过大,结果与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的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变化表现一致。
平均程度上,印度相较中国而言,其五类商品的出口占比的波动幅度较小,因而经常账户余额在2006年-2011年间变化更为平缓,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平稳增长。
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如表4-47所示,2005、2006、2007、2009年,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其他平均占比3.25%、23.9%、8.7%、10.05%、52.625%、1.5%。
在此可以将食品及制成品合并起来考虑——制成品的分析同中国、印度的状况一致;食品方面,巴西的出口去向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当金融危机出现时,这些高福利的国家,对食品的消费表现出较高的弹性。
平均值上,食品与制成品占比共76.525%,而且巴西在金砖四国之中属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国家,产品附加值更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其他金砖国家而言较低。
因而,巴西对全球金融危机做出了更大的反映,经常账户余额在金融危机前后有着显著变化。
(四)俄罗斯出口贸易结构如表4-5所示,俄罗斯的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其他的出口分别占总额的2.65%、2.175%、60.025%、7.05%、17.5%、10.575%。
其中,燃料的出口占比较大,对俄罗斯的出口总值有重要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祸及世界实体经济,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产品需求下降,结果是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其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幅度更是超出了一些主要能源出口国的承受范围。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之一,金融危机使其出口收入大幅下降,经常账户余额下降,国内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但俄罗斯的优势在于,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回暖,能源价格回升,再加上国际政治的变化,使得俄罗斯的贸易账户余额迅速回归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