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芮明杰管理学考试要点芮明杰管理学名词解释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什么是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为实现目标,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约束下,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管理活动)。
3.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属于定量决策方法。
4.确定型决策方法: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5.不确定型的决策方法: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他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6.头脑风暴法: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7.什么是组织: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组织目标明确后,就要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8(组织结构: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9.组织设计: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10.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人员的数量。
11.计划:是将决策事实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解,以便将这些活动任务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12.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3.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14(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方法,围绕确定的目标和以实现目标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
15(领导:名词属性:领导者的简称;动词属性: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从事的活动。
16(职位权力:指与领导主体的职位相联系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主体从其上层和整个组织、群体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的程度。
17.非职位权力:指与组织的职位无关的权力。
非职位权力并不像职位权力那样可以短期获得,它需要在组织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获取。
同样,非职位权力的执行,需要靠权力所有者的威望、魅力、情感或是其价值观来影响他人,来使权力得到执行。
18.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重要偏差进程。
19.前期(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20.同期控制:也叫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之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21.反馈控制:后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22.激励: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23.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24.激励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25.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和/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26.正式沟通:以企业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27.非正式沟通:以企业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28(平行沟通:同级之间横向的信息传递,也叫横向沟通。
29.工具式沟通: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想法、要求传达给接受者,目的是影响改变接受者的行为。
其它第一章1(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掌握) 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理解)角色:(1)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包括代表人角色,行使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领导者角色,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与员工一起工作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包括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3.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掌握)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主要包括:(1)工作定额。
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2)标准化。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二(组织管理理论(掌握)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法约尔的贡献(法)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1) 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2) 管理的14条原则1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 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4.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重点)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总结:(1) 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五章1.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如下理解: (1) 决策的注意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2)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正,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
(3)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掌握)2.决策的原则(掌握):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要达到最优,要必备以下条件: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但是1,组织内外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2,对于收集到得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西蒙主要理论部分)其他的还有信息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原则、则有对比原则、柔性原则、集体决策原则等。
3.行为决策理论(西蒙)(掌握)主要内容:(1) 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2) 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和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知觉的运用往往多余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3) 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及时充分了解和掌握与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4) 在风险决策中,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奉献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5) 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追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答案 4.决策过程:1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理解)5.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特点: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重决策思路原则:(1) 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2) 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2.德尔菲技术(掌握)兰德公司提出,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
步骤:(1)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2) 将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3) 管理者手机并综合专家们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分歧很大,开会讨论,繁殖,管理者分别与专家联络(4) 如此反复多次,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6.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掌握)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于一些随机变量,李安他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
有三种:1,小中取大,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未来出现最差情况2,大中取大,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出现最好情况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找出个方案中最大后悔值,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
7.风险型决策方法(掌握)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
1. 最大期望收益准则,解决风险决策常用的一个目标实施期望收益最大化2. 最大期望效用准则,3. 面对小概率事件需要注意的问题4. 多阶段决策问题与决策树第六章1(计划概念(掌握)见名词解释;计划内容包括5W1H: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2.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掌握):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从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依据。
3.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见名词解释掌握)4(计划编制过程(理解)(1)确定目标(2)人情现在(3) 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是计划数字化第七章1.目标管理(理解)目标管理基本思想:(1)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3) 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 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 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2.滚动计划法(掌握)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1)基本思想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