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生产运营管理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别11工商(3)班指导教师彭维文
学生姓名黄俊文3111004091(组长)
蓝华森3111004092
刘伟3111004096
马麒雄3111307445
李桂彬3111004093
冯城欣3111004088
2014 年6 月
人民医院诊室布置案例
1.熟悉设施布置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设施布置的原理
设施布置,是指合理安排企业或者某组织内部各功能单位(生产或者服务单位)及其相关的辅助设施的相对位置与面积,以确保系统中工作流(客户或者物资)与信息流的畅通。

设施布置要考虑的几个相关问题:企业应该包括哪些物质设施? 每种物质设施的数量应该是多少?每种物质设施应该布置多大的空间?每种物质设施应该布置在哪里?
设施布置的方法:
(1)工艺导向布置(Process layouts)
也称车间或功能布置,是指一种将相似的设备或功能放在一起的生产布局方式,例如将所有的车床放在一处,将冲压机床放在另一处。

被加工的零件,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流程顺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每项操作都由适宜的机器来完成。

医院是采用工艺导向布局的典型。

(2)产品导向布置(Product layouts)
也称装配线布局,是指一种根据产品制造的步骤来安排设备或工作过程的布局方式。

鞋、化工设备和汽车清洗剂的生产都是按产品导向原则设计的。

(3)混合布置(Hybrid layouts)
混合布置是一种常用的设施布置方法。

指将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的布局方式。

比如,一些工厂总体上是按产品导向布局(包括加工、部装和总装三阶段)在加工阶
段采用工艺导向布局,在部装和总装阶段采用产品导向布局。

这种布置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产品产量不足以大到使用生产线的情况下,也尽量根据产品的一定批量、工艺相似性来使产品生产有一定顺序,物流流向有一定秩序,以达到减少中间在制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混合布置的方法又包括:一人多机、成组技术等具体应用方法。

(4)定位布置(Fixed-Position layouts)
固定位置布局是指产品由于体积或重量庞大停留在一个地方,从而需要生产设备移到要加工的产品处,而不是将产品移到设备处的布局方式。

造船厂、建筑工地和电影外景制片场往往都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2.以“混合布置原则”(产品为主的混合布置原则)的特点有哪些?
它与其他布置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如何?
混合布置,是指将工艺导向布置与产品导向布置这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的布局方式。

它的特点是综合了工艺导向布置与产品导向布置两种布局方式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满足大批量、高标准化的和小批量、顾客化程度高的生产与服务。

与其他布置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混合布置是指将工艺导向布置与产品导向布置这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的布局方式,是两者的综合优化,具备了两者的特性、优点,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两者的缺点。

而相对于定位布置,混合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满足大批量、高标准化的和小批量、顾客化程度高的生产与服务;而定位布置适用于大型产品和工程项目施工的布置。

3.如果你是医院负责人,你选择那种诊室布置方式?
3.1基础数据整理与条件假设
3.1.1 根据表20.7,将11个珍区进行编号:
3.1.2 诊区之间关联度等级划分:
关联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
特别重要,所占比例>10%;
重要,所占比例5%—10%;
一般,所占比例2%—5%;
不重要,所占比例0—2%;
打分依据所占百分比,如31.60%,则打分32分。

3.1.3 诊区之间距离安排:
一楼三个诊区之间相邻诊区距离为1,相隔为2;
靠近电梯诊区距楼梯位置距离为2,楼梯到中药房距离为2;
一楼二楼楼梯距离为5;
二楼电梯到检测部距离为2,二楼两个相对区间距离为1;
3.2 统计与分析
根据原表20.2《患者移动频繁度分析》和表20.7《病例与诊室的对应关系》,统计各个诊区之间的总移动頻数和频率,如下表:
3.3 优化方案
3.3.1 根据相关关系布置法
(1)根据排序结果:一楼三个位置,分别布置1:挂号处、划价收费,3:内科,5:化验室、生化室、B 超室、彩超室,其中挂号处、划价收费应该放在比较靠近门厅位置。

则一楼有4种排序方法。

即:
I II III IV
计算各方案布置得分。

部门相邻则记其关系分,不相邻布置则记0分。

第 I 方案:6+11=17分 第II 方案:32+11=43分 第III 方案:32+6=38分
第IV方案:32+6=38分
则选择第II 种方案。

(2)根据排序结果,以及医院分为两层楼以及二楼镇区之间位置的固定布置的情况,一二楼之间靠近楼梯的镇区之间距离最近则:把6和9放在二楼靠近楼梯位置,接着排序2和8.有两种排序方案。

I II
计算各方案得分:
第I种方案:2+1+1+0=4分
第II种方案:2+1+0+0=3分
则选择第I种方案。

(3)紧接着排序7和10.有两种排序方案。

I
第I 种方案得分:0+0=0分, 第II 种方案:0+0=0分。

选第第II 种方案。

(4)接着排序4和11.有两种方案。

II
第 I 种方案得分: 0分 第II 种方案的分:0分 选择第II 种方案。

即位置布置如下图所示:
人民医院第一层
5. 化验室、 生化室、 B 超室、 彩超室。

3. 内科
人民医院第二层
(5)计算总距离:
由上表可得总移动距离L= 43728 3.3.2根据等面积设施多行布置方法
(1)根据3.1和3.2中的统计数据对诊区进行编排,得下图
人民医院第一层
5化验室、生化室。

3:内科
1:挂号、收费处
人民医院第二层
9脑系科、脑电图室
8心电图
7. 儿科
4. 肛肠11. 眼科
10.耳鼻
2. 外科
6放射科、CT 室
计算结果如下:
诊区间移动距离统计表
由上表得诊区间移动总距离L1=44167.
(2)对诊区位置进行调整:得到第2个方案
5化
验室、生化
室。

3:内科
1:挂号、
收费处
人民医院第一层
8心电图
7. 儿科
4. 肛肠11. 眼科
10.耳鼻
2. 外科
6放射科、 CT 室
人民医院第二层计算结果如下:
由上表得移动距离L2=45668
(3)对诊区位置进行再次调整:得到第3个方案
人民医院第一层
5化验室、生化室。

3:内科
1:挂号、收费处
人民医院第二层
计算结果如下:
由上表得移动距离L3=43724
综上所述, 经过优化调整,移动距离L2=45668 > L1=44167 > L3=43724
根据移动距离越小越好的原则,第3个方案较优。

3.3.3 诊室布置方案选择
由3.3.1和3.3.2可知,根据相关关系布置法得到的方案A移动距离L= 43728;根据等面积设施多行布置方法得到的较优方案B移动距离L3=43724;故两方案在移动距离上差别不大。

但考虑到诊区1(挂号.收费处)应尽量靠近门厅入口,这比较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中的地点并方便人们第一时间找到挂号处(就医流程第一步),方案A符合此条件;另一方面,方案B一楼布置上诊区3(内科)靠近门厅入口,不太雅观;另外,方案
B二楼诊区6(放射科.CT室)与诊区7(儿科)相邻,孩子免疫抵抗力较差,这对看病孩子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综上所述,我们组选择根据相关关系布置法得到的方案A进行诊区布置,位置布置如下图所示。

6.化验室、
生化室、
B超室、
彩超室。

3. 内科
人民医院第一层
9脑系科、脑电图室
8心电图
7. 儿科
4. 肛肠
11. 眼科
10.耳鼻
2. 外科
6放射科、CT 室
人民医院第二层
排产计划要求
根据派单计划,制定两周内的排产计划。

要求:总工时不超过29400小时;每天的设备符合率必须在80%以上;每天的最大产能为2000小时。

排产表看excel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