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 3 住宅建设在“质量阶段”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的市场经济特征更加明显 ● 个人消费者成为真正的“上帝”——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 ● 房地产的竞争加剧,城市住宅空置率大大提高,市场风险加大,营
销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方式。 ● “大盘时代”—“战国时代”走向“巨头时代”
•
存的空间——“居所”(如穴、巢、洞、帐篷、房屋等)。这也是人
•
作为动物的基本本能。
基本的物质需求——在“居所”内(或附近)建立基本的物质条件(睡觉、进食…)
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居所”内建立家庭(或伴侣)关系,形成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
•
环境
扩展的生活需求——在“居所”及附近形成可提高生活质量的场所(如休憩、娱乐、交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4、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人对居住有什么需求,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2).和居住建筑有关的几个名词概念
●“住区”—— 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聚集综合体,泛指农村 住区和城市住区。 ●“居住区”—— 一般指城市居住功能单元,反映了在现代主 义城市背景下较为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思想。 ●“社区”—— 是指具有相似的经济文化背景的居民,共同生 活和交往的居住聚集体。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2020/11/25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
本课程准备解答的问题
•1、什么是居住建筑?什么是住宅? 2、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特点的? 将来还会如何发展? 3、居住建筑和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 4、居住建筑如何设计?什么是比较好的设计?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房地产开发的市场经济特征更加明显 ● 个人消费者成为真正的“上帝”——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 ● 房地产的竞争加剧,城市住宅空置率大大提高,市场风险加大,营销成
为 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方式。
● “大盘时代”—“战国时代”走向“巨头时代” (2)居住的精神功能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 开发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设计附加值。 ● 居住环境受到重视,“住”与“看”和“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主要因 素。 (3)住宅建设中智力因素的比重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4)大城市的居住郊区化现象。
•第一章 总 论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2、什么是住宅?
● 以容纳家庭生活为主要功能目的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居住建筑和人类的其它建筑空间都有 空间的功能混用甚至是换位。
——店铺、办公室、宾馆、娱乐场所、帐篷甚至是汽车里……。 ——人,在什么样的条件状态和需求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居住空间。
使用单元的居住建筑)
——低层住宅(以家庭为主要使用单元的独立、半独立居住建筑) ——别墅(非常住的休闲住所) (但现代已和高级的低层住宅混用) ——庄园(权贵居住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 ——宫殿(统治者居住、行政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故宫”、“白宫”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1 我国住宅建设(房地产)的发展过程
(1)、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解放后——改革开放前:低增长的“量”的阶段; 80——95年: 高增长的“量”的阶段; 95年——…。 开始进入“质”的阶段。
联合国对52个国家房地产发展状况的研究: GDP: 800-1300美元。 ——低速发展阶段;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3、居住建筑有哪些类型?
● 居住建筑的地域分类
——乡村住宅(来源于原始的人类聚集点,是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需 要。) ——城市住宅(社会分工是城市的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社会分工 的不 断加深,人类文明越来越超越于动物世界。) ——比较:——由于在乡村与城市,人的生活在生产和活动性质上有较大的 不同,两者在需求、建设方式和社会性等方面差异较大。从人类文明发展的 角度来看,城市住宅是乡村住宅的升级。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居住条件的“升级”归纳为四个层次:
“住”——居住基本功能(包括配套、交通等) “看”——居住物质环境的美化(室内和室外) “动”——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健康、交往) “感”——居住的最高境界,精神世界的陶醉。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5、居住者的“购买心理”
•
往。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 精神需求
•一般的精神需求——“居所”空间及环境能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并产生
“比富”的心理需求(因为“以居所的“质量”来代表人的生活状态”是具有普 遍性的。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已经“盖了三茬屋”了。农 民由于处于一种熟人共处的生活环境,这种心态尤为明显。而城市人也普遍有 “比富”的心态(相对间接一些):面积——环境——品牌——别墅——庄 园...)。“比富”心理可导致“自尊”、“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作为商品的住宅建设:房地产。
“安得广厦千万间” (为穷人和低收入者服务)—— 作为城市公共产品的住宅建设:
“福利房”、 “安居工程”、 “经济适用房”、 “居者有其屋计划”。
2、其他分类(层数、居住标准…)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二、现代城市住宅在设计上的性质
(1)现实性与理想性 ——居住建筑是现实性最强的建筑 ——居住建筑是人寄托了最多情感和梦想的建筑
•第一章 总 论
•
购买心理的基本判断(在住宅具有商品性质的条件下):通常情
况下,人的经济能量的层次决定其购买方式的基本特征,人的经济能
量低时,偏向于“单次购买”和“理性购买”,人的经济能量高时,
偏向于“感性购买”和“重复购买”(升级或更新),即是,购买者
不仅仅是“需要”这个商品,而是“喜欢”。(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相
• “比富”是具有“同类层次范围”特征的(比如:农民不会和皇帝比), 超出了可比的层次范围,则不会产生精神需求的满足。
• 人的“居所”空间及环境,不光是生活内容的容器,同时也是可以体现人 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较昂贵的“包装”。(其他的“包装”如:服饰、美容和发 饰、交通工具、社会关系…)简言之——是居所,也是“财富”(物质的和精神 的)的代名词。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三部分 现代城市住宅设计
(将要解答的问题)
1、现代城市住宅的设计原则 2、现代城市住宅在设计上的分类 3、低层、多高层住宅的设计要点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一、现代城市住宅的构成 1、产品性质构成——“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城市的住宅建设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主要为富人和较富裕的人服务的——
对较容易偏向于“感性购买”)
“感性购买”与商品是否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有关,如果商品的
功能目标具有特定性和单一性(如药品、饮料﹑胶卷、香烟…),一
般只会产生“理性购买”,——人们不会在乎它的包装有多好看,而
注重其作用。 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的商品,如服装,其功能不光是蔽
体、御寒,还有美观和其他非物质作用,10元的衣服和10000元的衣
● 现代城市住宅——形成的标志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工业成为人类生产力 的主体构成,并大大强化了商业的作用,使城市的角色和 性质中大大增加了经济的比重,从而使城市的磁极效应大 大增强(“城市首位度”),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现代
城 市住宅的形成,来源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需求和矛盾,并随 着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人类文明的每一 个新的重大成就,都会影响到城市住宅的发展。
服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但10元的衣服往往只具有其基本功能。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5、居住者的“购买心理”
•第一章 总 论
• 一般来说,高价值商品往往具有功能目标的多重性。
• 居住建筑同样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购买者决定是否选择某个 住宅商品时,除其基本功能外,还会考虑诸如住宅造型﹑居住 环境﹑室内设计﹑设施配套、居住人文环境﹑住区品牌等方面 的因素。
(2)居住的精神功能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 开发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设计附加值。 ● 居住环境受到重视,“住”与“看”和“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主
要因素。
(3)住宅建设中智力因素的比重大大增加——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4)大城市的居住郊区化现象。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3 住宅建设在“质量阶段”的特点
• 简言之——“理性购买”是“硬需求”,而“感性购买”是一 种“软需求”,是需求层次的提升和延展。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部分 住宅建设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将要解答的问题) 1、在住宅建设的发展阶段方面,发达国家的特点如何? 2、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3、我国经历了住宅建设发展的哪些阶段?
● 建筑层数分类
低层住宅——1~3层。
多层住宅——3~6层。
中高层住宅——7~9层。
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
——小高层:10~11(12)层。
—— 高层(1):12~18层(50米以下)。
—— 高层(2):18~33层(100米以下)。
—— 高层(3):>100米。
第1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 居住条件分类第一章 总 论
•宿舍 —— 集体生活的居住空间(也有例外)。 集合式住宅 —— 也叫公寓,城市住宅的主要形式,适合于家 庭及个人居住。 别墅 —— 原本含义为:“郊野的园林式住屋”,是一种临时 性住所。但其现代含义已经延伸为:“居住条件较高的低层园
林式住房” 宫殿 —— 统治者的居住、施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