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一[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连续性 2.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A.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B.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C.调查费用最少的方案D.在一定的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小的方案3.某公司将员工分成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对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名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年支出总额的近似值,此为(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4.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B.都不是随机变量C.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5.增长1%的绝对值是( )。
A.本期水平的1%B.上期水平的1%C.本期累计增长量的1%D.上期逐期增长的1%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C.确定同度量因素D.确定谁是数量指标谁是质量指标7.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
A.116.7% B.100.5% C.85.7% D.99.5%8.已知甲、乙两班同学的某次测验平均成绩分别为甲X =75分,乙X =80分;其成绩的方差2甲σ=12,2乙σ=25,则( )。
A.甲班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B.乙班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C.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大的代表性D.不可比9.如果某商店销售额的逐期增长量每年都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 )。
A.年年增长 B.年年下降 C.年年不变 D.无法确定 10.直线趋势bt a y c +=中a 和b 的意义是( )。
A.a 是截距,b 表示x=0时的趋势值B.a 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水平C.a 是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表示平均发展速度D.a 表示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 是直线的斜率,表示按最小平方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1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流量与存量是( )。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 12.下列指标中,反映消费满足人民需要的经济效益指标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 B.流通费用率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投资效果系数*13.设P(A)=0.8,P(B)=0.7,P(A|B)=0.8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事件A与B互相独立 B.事件A与B互斥C.B⊃AD.P(A+B)=P(A)+P(B)*14.在假设检验问题中,原假设为0H ,给定显著水平为α,则正确的是( )。
A.p(接受0H |0H 正确)=α B.p(拒绝0H |0H 正确)=αC.p(接受0H |0H 不正确)=1-αD.p(拒绝0H |0H 不正确)=1-α*15.设随机变量ξ与η相互独立,且ξ~N(211,σα),η~N(222,σα),则Z~ξ+η仍具正态分布,且有( )。
A.Z~N(211,σα+22σ) B.Z~N(2121,σσσα+)C.Z~N(222121,σσσα+)D.Z~N(222121,σσσ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注:题中正确的选项不确定,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发现事物的特点与规律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变化C.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将复杂现象划分为不同类型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2.下边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口出生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均国民收入D.人口密度E.某市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 3.估计标准差是反映( )。
A.自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的指标B.因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的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D.因变量估计值平均数代表性的可靠程度指标E.回归方程的代表指标4.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是( )。
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代表性E.随机性 5.统计调查的质量集中体现在( )。
A.准确性B.灵活性C.全面性D.普通性E.及时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2.调查表有两种形式:一是( ),另一种是( )。
3.( )是编制动态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4.代表性误差可分为两种:( )和( )。
5.抽样估计的方法有( )和( )。
6.如果根据一组数据计算可知总体分布呈现左偏,请用符号“>”把X 、e M 和o M 连接起来,可表示为( )。
7.用相关系数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紧密程度时,必须在( )基础上进行。
*8.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是:( )简称MPS 与( )简称SNA 。
*9.社会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 )两部分。
它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问题。
*10.从宏观上讲,资产负债表是由( )与( )项目纵横交叉组成的矩阵或平衡表。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数量特征。
( )2.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 )3.在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零售物价总指数用的是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法编制的。
( )4.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总体指标的标准差。
( )5.整群抽样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分群时注意增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
( )6.估计标准误差是以回归直线为中心反映各观察值与估计值平均数之间离差程度的大小。
( )7.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 )8.当相关系数21r r =时,那么这两个相关数列的直线回归方程的回哪系数必然有21b b =。
( )9人口普查中规定标准时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 )10.统计资料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
(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的区别. 2.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有何区别? 六、计算分析题(共45分)2.(2)对该模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3)计算该回归模型的估计标准误,并以95%的置信度估计产量为10(千件)时单位成本的置信区间。
()4(025.0t =2.776)(8分)4.某药厂为了检验瓶装药片的数量,从成品库随机抽检100瓶,结果平均每瓶101.5片,标准差为3片。
试以F(t)=99.73%的把握程度推断成品库中该种药片平均每瓶数量的置信区间,如果允许误差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问需要抽取多少瓶?(5分)5.两工人谁生产的零件质量较稳定。
(5分)*6.某车间有200台车床,由于各种原因只有60%的时间在开动,每台车床开动期间耗电量为E,问至少供给此车间多少电量才能以99.9%的概率保证此车间不因供电不足而影响生产。
(注: (3.09)=0.999) (5分)*7.下面用假设资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设某地区某年的有关资料如下表。
*8.某公司为生产某种新产品而设计了两种基本建设方案,一个方案是建大厂,另一个方案是建小厂,建大厂方案需投资300万元,建小厂需投资140万元,两者的使用期都是10年,无残值。
估计在寿命期内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7,产品销路差的概率是0.3,两种方《统计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A2、D3、A4、A5、B6、C7、D8、A9、B10、D 11、A 12、C 13、A 14、B15、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BDC2、ABCDE3、CDE4、ABC5、AC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2、单一表;一览表3、可比性4、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5、点估计;区间估计6、X M M e 07、定性分析8、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国民账户体系9、服务产品 10、机构部门,资产负债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动态上说明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数值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2、平均数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有加权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两种形式。
平均指标指数称为可变构成指数,是反映两个不同的平均指标综合变动方向及影响程度的相对数,它可分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两种;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六、计算题(45分)1、解: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12203137011201170万元=++=∑=n a a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职工人数1421214321-+++=b b b b b )(8.631.7219.67.05.621千人=⨯+++⨯=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bac =()人元千人万元/12.17948.61220==(1)销售额变动 %116750870011==∑=∑q p q p K pq )(1207508700011万元=-=∑-∑q p q p (2)销售量指数 %93.1107508320000010==∑∑=∑=∑q p q Kp q p q p K q )(827508320010万元=-=∑-∑q p q p(3)销售价格指数 %57.10483287000111011==∑∑=∑∑=q kp q p q p q p K p)(38832870101万元=-=∑-∑q p q p (4)指数体系绝对数 120万元=82万元+38万元相对数 116%=110.93%×104.57%(5)文字说明:该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6%,增加120万元。
这是由销量和价格两因素变动引起的。
其中,价格固定在每种商品各自的基期水平,由于销量的变动使得总销售额比基期提高了10.93%,增加82万元;把销量固定在每种商品各自的报告期水平,由于价格的变动使得总销售额比基期提高了4.57%,增加了38万元。
3、解:根据已知条件可计算,6=n 21=∑x 426=∑y 792=∑x 302682=∑y 1481=∑xy82.1)21(6179426216130268)(11222-=⨯-⨯⨯-=∑-∑∑∑-∑=x n x y x n xy b )(37.77621)82.1(6426元=⨯--=∑⨯-∑=n x b n y a(1) 直线回归方程为 x bx a y82.137.77ˆ-=+= 回归系数b 的意义是,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