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与广告论文

名人与广告论文

浅析名人广告效应的利与弊
——0956班陈川 0909151031 所谓名人广告,即由知名人士出面推荐产品或为产品的优点提供佐证的广告,同时也包括由名人扮演广告角色宣传产品的广告。

广告中的名人包括影星、歌星、球星、笑星、名模,各行各业知名的专家、社会名流乃至政治家等等。

名人与品牌,具有天然的结合点。

在商场上,每一个成功品牌的前列,都有一个或多个光彩四射的名人。

作为企业,总是乐于寻找名人作为形象代言人,通过名人的光环效应,可迅速扩展知名度和激发社会效应,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对于名人来说,也乐于接受各种各样的代言,一方面通过企业高频率的广告宣传,维持了自身的高曝光度;另一方面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出于广告宣传的需要,广告主普遍将名人广告作为重要的宜传策略。

于是,众多的名人广告频频露面于我国广告传媒。

一时间广告传媒星光灿烂,很多企业财源滚滚。

但由于不少广告主对名人广告在认识上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结果使名人广告过多过滥,并未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反而遭到社会上的种种非议。

这当然不是名人广告本身之过。

由此可见,名人广告虽然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策略,但其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对此广告主应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一哄而上。

企业使用名人代言广告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注意和推广传播企业形象。

2、迅速提升品牌以及新产品知名度。

3、缩短商品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4、帮助企业延续其他产品良好形象。

5、提升企业“注意力经济”价值。

但是名人代言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一定风险性。

对名人来说,选择知名品牌,通过媒体的持续曝光,无疑可以附带提升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星途大有裨益;但如果代言不慎,或者企业出了状况,就难免引火烧到自己身上,虽然获得了不菲的代言费,但一世英名无疑毁誉一旦。

代言的合适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企业来说,也更是如此。

选择公众形象好、与品牌契合的代言人,无疑可以更快的实现品牌为消费者接受的过程,拉升品牌的影响力;而如果选择不当的话,不仅对品牌的发展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加剧消费者对品牌的反感,企业不仅没有达到自己预先的设想,反而更加疏远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名人代言广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名人形象“过时”问题。

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丰富以及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名人自身的形象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再加之能与企业保持长久合作关系的名人很少,在国内广告市场上,一人代言多种产品,或一种产品请多人“代言”相当普遍。

有些名人今天代言汽车广告,明天代言日用品广告,后天又做食品广告,品牌形象极其模糊。

2、名人个性不符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品牌显示出来特性与人物个性相呼应,才能对所宣传的产品品牌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不伦不类则会产生副作用,而造成对所宣传品牌的稀释。

3、名人名气大小问题。

对于找名人代言,很多企业的更看重的是该名人名气的大小,曝光率的高低等,至于名人本身是否真的适合为本企业或品牌代言而考虑其次。

要知道消费者不仅会关注其知名度,也会关注其美誉度。

倘若某名人名气大,人气足,但却被查出涉及违法乱纪行为,由他所代言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4、名人喧宾夺主问题。

很多消费者有这样的印象,在观看某名人所代言的广告时,常常出现看完后只记得名人而忘了其所代言的内容情况,出现了名人广告喧宾夺主的风险。

许多广告的镜头中,大多数时间是给名人形象做广告,真正的“主角”却欠宣传,消费者只记住了名人,而没有记住所宣传的产品内容,成为企业为名人做广告,这是对企业的宣传投资成本的浪费。

5、名人形象危机问题。

对于所选择的形象代言人,应该对该名人的品性、道德、能力等有着客观公正的考察与评价,如果所选择的形象代言人出现了“形象危机”,那么就必须尽快重新更换广告。

名人的“形象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如明星张柏芝、钟欣桐的“艳照门”事件对其代言的一系列产品市场销售也产生重大影响。

品牌代言人虽费用昂贵,但从所获得的效益上来看,还是物有所值的。

最后,好的明星广告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1984年,耐克公司找到了当时稍有名气的乔丹合作。

在广告中,脚穿耐克的乔丹激情四射,伴随着乔丹的声誉日隆,耐克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但是相对企业而言,明星广告容易产生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名人有较高的夺目率往往会分散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注意力,容易喧宾夺主。

调查结果发现,在名人广告中,记住名人形象地占82%,记住产品商标名称的占49%,记错或混淆商品形象的占45%。

数据表明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明星的个人形象。

企业花费了巨额资金,结果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其次,如果名人与广告产品无任何内在的或明显的联系,会形成牵强附会、不可信的感觉。

如那英为“喜之郎”所作的广告宣传。

那英的形象和年龄与“喜之郎”的市场定位严重不符。

这种明星广告对企业来说达不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更有甚者,可能激发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再次,名人的不良形象波及企业。

明星个人形象参差不齐,一旦其社会名声不好,可能会波及产品。

最后,名人广告容易本末倒置,广告质量差强人意,广告内容缺乏新意。

明星广告费用巨大,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元,有的甚至几千万元。

实际上,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明星的出场费上,广告制作费则少得可怜,广告制作粗制滥造,许多明星广告采用“摆拍”的方式制作,缺乏新、奇、异、特之效果。

综上,广告主和商家在选择名人时,不应盲目选择明星作为自己产品代言人,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合受众特点的代言人。

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特色的产品,在运用代言人时,应首先从目标受众出发来考虑代言人的选择。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着不同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经济文化背景,代言人的选择亦应因境而异。

(二)围绕品牌个性选用代言人。

在当今产品日趋同质化的趋势下,品牌个性日益凸显出其在传播与营销中的重要地位。

品牌个性指在品牌价值体系中,企业在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对消费者做出的独特而真诚的承诺,且这种承诺是对方难以模仿的。

(三)完善形象代言人的忠诚度和道德修养。

对于企业而言,在找代言人时,还应考虑他的专一度,即明星代言人若代言了某一品牌的产品,则不能代言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

(四)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其任何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之上。

企业应该量入为出,依据自己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产品档次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代言人。

所以,企业在选择明星作形象代言人的时候一定要明智,要理性,统筹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市场定位,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企业的潜在消费者和目标受众对产品的期待和他们的喜好,要努力做到了解受众心理,才能使广告更好地投其所好,这样才有可能以较小的投入成本实现较大的效益。

切不可在明星代言策略上存在巨大的赌徒心
理,砸锅卖铁以求一“星”,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事倍功半,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

广告是企业营销战略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反观来看,运用名人作广告代言人只是企业宣传产品策略中的一个因素而已,而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产品的终端销售。

广告宣传的目的是让受众感觉到商品好,而不在于广告好看。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商品本身才是电视广告中的主角,加入名人代言人只是增加了广告的附加价值,而且这些附加价值一定要与商品本身的特征相协调,要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这样才能使商品广告能够更加夺目,吸引眼球。

当然,针对名人代言广告的现状,有效解决名人代言广告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策略很多。

我们也应当看到,名人代言广告主流方向还是好的,只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和努力,名人代言广告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名人广告一定能焕发新的活力,我国的广告业发展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