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政治意识形态分歧

第四讲政治意识形态分歧




早期核心人物 :恩格斯(1895年去世)

第三国际,十月革命后成立
核心:俄共 —— 形成共产主义阵营
3、社会主义
第一次:19世纪未—20世纪初,由科社分化

早期代表人物:伯恩斯坦(1850—1932年)

良 社
第二次,第二国际分裂 (一战)
会 主
– 其中一支:“改良的社会主义” ,召开国
④ 相对独立性:
以经济基础为基本,但并不总与经济、社会现 实同步
⑵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一,维护功能:为统治的合法性辩护 第二,批判功能:
• 从本世界观出发,批评现实社会 • 凸显本观点正确、合理与合法性
第三,引导功能:
勾画理想社会蓝图 将目标变为口号,并尽可能使其深入人心
2、主要意识形态的分布与定位 ⑴ 按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政治态度分
右翼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1、自由主义 2、保守主义 3、社会主义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1、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2、保守主义
古典保守主义 现代保守主义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古典自由主义—— 基本主张:
个人自由 —— 社会最高价值,社会进步的最终源泉
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 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 —— 不能对个人施以任何形式的强制
理论奠基人: – 英、美国家:埃德蒙 ·柏克 [英](1729—1797年) 主要著作:《法国革命感想录》(1790年)
原则 —— “为了保守而变迁” 思想倾向 —— 追求自由与秩序的结合
推崇传统,反对暴力
2、保守主义 ⑴ 主要分派与理论奠基人
英、美国家:埃德蒙 ·柏克
欧洲大陆: 梅斯特尔 [法] (1753—1821年)
3、共产党人变成亲资本主义政客
亲资本主义联盟 从 4 个主要团体中获得支持:
知识分子
没有精英背景的私人业主
经济学家
党--国精英
结论2: 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 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 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 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一、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三、从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的重要

际社会党人代表大会(1951年)[德国]
– 通过《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改良社会主义主要观点:
基本信念:
忠诚民主,尊重奠定在法律上的秩序,拒绝使用 暴力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应形成于广大范围的 讨论中的要求
提出:
在不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前提下,通过转变国家 职能,走一条和平、宪政的道路,实现从资本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 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 – 傅立叶(1772-1837) – 英国的欧文(1771-1858)
3、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6—1852.11)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64—1876)
Hale Waihona Puke 学核心人物 :马克思

第二国际,成立于巴黎(1889—1914)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意识形态“表示一个人对各种政治价值观以 及政府和政治权力作用的思想或信仰结构”
——《民治政府》詹姆斯·M·伯恩斯[美]
几种理解:
意识形态包括三个基本的政治问题:
党派性,即通向权力的道路 明智性,即用权力干什么 忠诚性,即根据较高层次的价值观对权力
所作的限制 ——《政治学手册精选》格林斯坦等主编[美]
3、社会主义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 最有影响者: 莫尔(1478—1535)《乌托邦》
康帕内拉 (1568—1639)《太阳城》

想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社 会
– 梅叶(1664—1729) 摩莱里(1720-1780)

– 马布利(1709-1785 ) 巴贝夫(1760-1797)
一、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三、从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的重要
一、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
1、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 2、主要意识形态的分布与定位
1、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 政治意识形态
—— 政治学中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 西方政治术语中:
意识形态 —— 贬义,是批评、指责政治对手的武器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历史位移现象:
第一时期: 完全对立
古典保守主义 反对 古典自由主义(社会变革)
第二时期: 相互过渡 保守主义 + 古典自由主义 = 现代保守主义
反对:现代自由主义(国家干预思想)
[自由主义 + 部分保守主义 = 现代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历史位移现象:
第三时期:形成新自由主义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格林(1836—1882)
自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或能力,人们依靠这 种力量才能做值得做的事或享有值得享有的东西。
自由不仅仅是个人不受国家与社会的压制和 奴役,更重要的是积极主支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霍布豪斯(1864—1929年)
*人的自由必然与合乎理性社会目的相关联 *强调社会和谐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现代自由主义—— 基本主张:
第一,主张积极的自由 —— 约束与自由并不矛盾
第二,主张积极国家论 —— “大政府”模式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⑴ 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
传统自由主义: 洛克[英] 孟德斯鸠[法]
杰斐逊[美]
现代自由主义: 格林[英] 霍布豪斯[英] 罗尔斯[美]
第二,通过不同层次的意识形式表现: 一层: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 二层: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等 三层:哲学、宗教等
1、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 定义:意识形态
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 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阶 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为维护、加强或推 翻一定的阶级统治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以哲学、宗教、伦理、政治、法律和经 济的思想为表现形式。
新保守主义、新右派、新自由主义 合流 —— 共同反对: 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现代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者之“保守”—— “自由”的传 统
新保守主义(传统自由主义“消极自由”的理 论)
保守主义者——之“倡导保个守人”自—由—、对反特对定国内家容干的预保

柏克:保守主义创始人,却以改革家而著称
弗里德曼:不承认是保守主义者 以新自由主义者自称
不同意识形态归类: 左派主张——
平等、福利计划、不同时机的政府干预经济
右派强调——
个人自主和自由、私营经济的创造力
中间派(通常) ——
调和左、右派观点 ,又分中左、中右派
按政治态度定位各意识形态
温和派











西














⑵ 依权利/权力、自由/权威关系定位
权利 个人自由
精英分子的意识形态倾向研究
10% 1% 12%
77%
资本主义者 民主社会主义者 共产主义者 其他
2、共产主义者转为资本主义者
267家非国有企业随机抽样
26% 6%
68%
专家背景 其他 原国企领导
2、共产主义者转为资本主义者
100家最大私企企业调查
15%
5%
18%
62% 天子骄子 其他 党国精英 科学家
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的理解
一种意识形态源自这样的一种信念,即事物 能够比现在的状态更好;它实质上是一个改造社会 的计划。
正如安东尼·唐斯所言,意识形态是“一种 有关美好社会的文字幻象,一种建构此种社会的信 念信仰形式。”
特定意识形态的追随者认为,如果他们的计 划得到实施,情况将比现在要好得多。
我国学者的理解:
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 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 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 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或掩蔽现实的联系。” ——《意识形态》俞吾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第一,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 形态维护特定的统治,或为推翻特定的统治提 供理论依据
三、从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的重要
1、党—国精英意识形态的“变化” 2、共产主义者转为资本主义者 3、共产党人变成亲资本主义政客
1、党—国精英意识形态的“变化”
*三条路的选择:
第一条: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第二条:回归旧体制,只作点滴改革 —— 共产党应该继续执政
第三条:转向资本主义 动力:党 — 国精英 私下向往的物质利益需求
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的理解
因此,意识形态与政治科学不同:它不是努力 以平和的、理性的态度来理解政治系统,而是承诺要 改变政治系统。(古典保守主义例外,它力图使系统 不至于改变得太快。)
为政治意识形态感染的人,即使成为政治学家, 也是拙劣的,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出意识形态的应该 (should)、应然(ought)与政治科学的实然(is)
第一– 意,~识是形社态会是意“识与的组物成质部前分提,相联是一系定的的物社质会
政治经济制度的系统、概括( “颠倒”的)反
映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道德、 第二宗,不教同、意形识而形上态学归等属于一不系同列的的阶意级识形式
第三,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几种理解: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类、社会及与之相关的 宇宙的知识和道德信仰的各种复杂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