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学设计
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路永远
【学习目标】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2、知道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会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会进行简单的有关热量的计算。

4【教学过程】
一、梳理全章知识,填写下表:
⎪⎪⎪⎪⎪⎪⎪
⎪⎩
⎪⎪⎪⎪⎪
⎪⎪⎪⎨⎧⎪⎩⎪
⎨⎧⎩⎨
⎧⎪⎪⎪⎩
⎪⎪⎪
⎨⎧⎩⎨⎧ 热量的计算公式:定义:
物理意义:比热容和两种改变方法:定义:
内能说明:内容:扩散现象和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分子热运动内能 二、专题一:识别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甲型 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SARS ”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 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练习1:综合能力训练第3页有,建议改为改为, 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 . 潭清疑水浅 B .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 . 墙内开花墙外香 D . 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通过复习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子间同时存在
规律总结:
专题二: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C.静止的石头没有内能。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例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阳光照射石板,石板温度升高
D.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练习3: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练习3:建议改为
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规律总结:
专题三: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例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 C的水比0o C的冰效果好
练习4、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min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大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
规律总结:
专题四:热量的有关计算
【例5】一锅炉把3 t 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008×109
J ,求水的
初温为多少℃?
练习5 、 将200克、80℃的热水和20℃的水相混合,混合后水的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求:1、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混合时加入的冷水是多少克?(避免出现“为什么不是50℃”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
我的疑惑: 。

四、达标检测
1. 下列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空气流动形成风
B 冰糖放入水中使水变甜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春天,细雨绵绵 2.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 C. D. 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4. 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
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gu)的热传递造成的
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毅摩擦造成的
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
5.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
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
水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3 0.1 10 1
4 0.2 10 2
(1)分析第1、2 次或第3、4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建议改为
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实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沙子20 25 29 34 38
水20 22 23 24
)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
6.10g的冰从-10℃升高到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从5℃降到0℃(水未凝
固)的水来提供,需要多少克的水?
[已知c冰=2.1×10 J/(kg·℃),c水=4.2×10 J/(kg·℃)]
六、作业:
1、整理出本节课的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

2、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太阳能等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绿
色环保技术,来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如图21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它的水箱容量为120L,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40%,在与阳光垂直的地球表面上每平方米得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P=1400W。

如果将整箱水的温度从20℃加热到70℃,需要阳光照射5h,那么:
(1)一箱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至少要多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