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JL0120229(2007)012004320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张虎臣(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28)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中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进行贸易保护。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必须摸清自身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正确对策。
这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0文献标识码:A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和特征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将造成影响,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本国的目的。
T B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T BT主要指WT O5TBT协议6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T BT概念所指的内容。
1.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广泛性。
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还涉及所有的中间收稿日期:2005212218责任编辑:李贵勤校对:任文妍作者简介:张虎臣(1971-),男,汉族,河北河间市人,经济管理系,副主任,经济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专业课的教学与研究。
产品和工业制品。
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
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从国别来看,各国均不同程度地设置了TBT。
系统性。
TBT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WT O 5贸易技术壁垒协议6规定的内容,而且还包括5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6、5服务贸易总协定6等规定的措施。
除WTO以外的其他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等规定的许多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也都属于T BT的体系范畴。
合法性。
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积极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为TBT提供法律支持,并且有些条例是专门针对进口国家或商品而制定的。
WTO也正在制定国际性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一旦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很大,从而T BT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
隐蔽性。
TBT有其合理性,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适合的壁垒措施的,从而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但另一方面,T BT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2007年3月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Mar,2007第2卷第1期Academic Research of Shijiazhuang Lionful Technology College Vol.2No.1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借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以达到限制别国商品进口之目的。
而且,这类措施可以巧妙地隐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间而无需公开申明。
长期性。
从5T BT协议6的整体内容、设置技术以及强制性程度层面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TBT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各成员方在进行本国国际贸易活动时,其根本目的无外乎保护各自的根本经济利益,同时加之各成员之间的技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长时间地使用T BT来作为维护其/经济主权0的最有效工具。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1增加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技术贸易标准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谁控制国际技术标准,谁就控制了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
目前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越来越多,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极大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
例如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检验标准,由原来的6项增加到40多项,而且每批货物都必须检验。
另外,TBT的禁令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例如欧盟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进口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2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些T BT措施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由于我国的检测设备的生产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商检部门与企业自身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标准样品和技术,所以为满足进口国对各种环境标准、检测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标准要求,需要进口设备、增加人力和才力投入;另外,由于昂贵的检验费用,会增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
2.3导致贸易争端大量出现目前TBT已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原因,在WTO争端解决案例中,有28个与TBT有关,而且双边贸易中的T BT争端更是层出不穷。
由于T BT措施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广泛性特点,且相互混杂,近年我国约60%的企业不同程度的受到T BT的影响,且呈上升趋势,不仅在商品贸易领域中大量出现TBT引发的贸易争端,而且还扩展到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2.4涉及的商品品种多、范围广、金额越来越大从产品种类上看,无论是传统的农产品、纺织品、玩具,还是新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不同内容地受到T BT的影响。
从产品的流转环节看,不仅在产品的最终形式上,而且在上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到TBT的规定。
目前许多国家都要求进口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必须符合本国的法规。
例如,美国规定对来自中国的所有木质包装材料都要经过高温处理、熏蒸或防腐处理,否则一律不允许进口。
此规定涉及到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约100万个货柜,每个40英尺货柜消毒费用高达900-1000美元,每年直接损失达数亿元。
由于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广泛采用木质包装,所以该规定间接影响到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3。
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都产生了连锁反应,对我国木质包装出口商品采取了限制措施。
3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3.1标准体系落后是遭遇TBT的根源国外之所以频繁使用本国为主的标准法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产品标准建设和发展的相对滞后,这也是我国入世后应对TBT的/硬伤0所在。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国家标准约2万项,由我国起草的10多项标准已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发布,另有20多项草案已交ISO审议。
但这两项只占ISO 和IEC标准和草案总数的1.8%。
在ISO和IEC 颁布的11700多个标准中,我国只采用了约4500个,占全部的约38%,而早在80年代初,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采用标准已达80%以上。
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而且是依照前苏联的标准化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较小,因此难以对发达国家所设置的TBT做出反击。
我国技术法规、标准等体系落后,而部分发达国家已将其标准置于国际标准之上,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在遭遇壁垒时,只能被动挨打。
3.2通报信息系统薄弱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能否成功出口产品,占有完整、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克服T BT 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技术监督情报所,除馆藏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分行业44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年标准外,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以及有关国家的技术法规非常缺乏。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入世已满5年。
这种情况不能满足我国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对技术法规、标准的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3企业认证制度和合格评价制度步伐进展缓慢WTO为了规范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在协议中将认证制度扩展为合格评定制度。
合格评定是各国制定贸易障碍的惯用且又合法的手段。
取得合格评定的出口企业在商品出口时较少遭遇障碍;反之,没有取得合格评定的企业在商品出口时往往会受到限制,甚至有些国家和地区明文规定,未经合格评定的产品不得进入市场。
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企业虽增幅较大,但总数较少,有些企业仍未意识到进行合格评定的重要性,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4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的产业结构以中、低技术为主,导致了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水平的落后是我国产品屡遭国外T BT限制的深层次原因。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上,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而初级产品的生产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企业无力或有意回避承担污染治理工作,这违背了TBT协议中有关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规定,使得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3.5开放政策造成的贸易结构特点当前我国遭遇TBT的贸易结构,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坚持的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和吸引外资所致。
我国近年来贸易政策取得较大的成果,出口总额连年攀升,其中以实现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轻纺产品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迅猛,这使得各主体间竞争加剧,出口质量的控制和标准适用也参差不齐,比较容易成为设置T BT的目标。
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里,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将面临比其他贸易方式更多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风险。
4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4.1加强政府行为的作用针对发达国家以保护市场为名而设置的TBT,我国应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符合国情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促进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1.1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尽快构建应对TBT的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及各项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TBT措施;同时,将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指导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4.1.2合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运用WTO规则,充分考虑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规定,合理规避TBT。
5TBT协议6在序言中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待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对外国歧视性的T BT同有关国家谈判或向有关国际机构提出申诉,进行抗辩;也可以根据我国5外贸法6第七条采取反报复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1.3改进出口政策,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TBT容易引起摩擦和争端,而我国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