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阅读理解】概括人物形象看前先知道故事离不开人物,文本中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以做文章,都值得琢磨。
一般说来,文章的情节往往围绕人物展开,结构根据人物性格和命运安排,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为人物性格服务,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属于重要内容。
如何在阅读中全面感受人物形象呢方法指导:1.分析外貌、神态感受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神态描写不仅反映人物的外形特点,而且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发-变化。
2.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分析,可照见人物的內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钻到了人物的心里去。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如“这支温度计,竺可桢经常插在外衣右边的小口袋里,长久地插来插去,小口袋盖布总是先磨破了。
这样,做衣服时,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块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
这不起眼的一小块口袋盖布却反映出这位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勤奋的可贵精神。
(三)屋顶上的月光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地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十分贫寒,生活艰苦。
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家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
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
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要提出了请求。
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
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
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的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
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的变奏。
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也被感染了,深为其悲。
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有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悲,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眼泪潸然也下。
他继往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发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继续深造。
少年终于一偿宿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马赫。
有人曾经问他,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
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读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1)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写曲谱。
答案:从这句话可以表现出巴赫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对音乐痴狂。
2. 读句子,想象人物心理。
(1)“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搂住弟弟的哥哥在想什么呢请将哥哥此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答案:哥哥此时会对弟弟说:“弟弟,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永远支持你!我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这道题目考核学生是否理解人物形象,孩子可以简单的写人物特点,也可以选择写片断,想象那时巴赫在月光下抄曲谱的心理活动。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题型也不会扣分。
(四)巡道工的故事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
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
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
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
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
”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1. 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2分)2.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2分)参考答案:1. “身上的汗水仍然像……好像紫铜铸成的。
”说明了巡道工工作的艰辛。
2.尽职尽责,平凡而伟大,默默地工作忠于职守的精神。
第三讲第2课时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眷恋(juàn quàn)厦门(shà xià) 玷污(diàn zhàn) 分外(fèn fēn)颇负盛名(pōpē)抹净(māmò)骨气(gúgǔ) 折纸(zhēzhé)二、填空1.辨字形,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求()老()伤()败()咽()叫()呼鸟()2.按要求填空。
“幽”字共有笔,第八笔是。
“甚”字共有笔,最后一笔是。
三、词语积累与运用。
1.题目“梅花魂”中“魂”的意思是,“梅花魂”即。
我们还可以说魂、魂、魂。
2.量词“缕”常用于形容细的东西。
我们可以说一缕,一缕,一缕。
3.“幽”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它的第四画是,第五画的笔画名称是。
我能根据不同意思给这个字组词;形容没有声音叫,形容香味清淡叫。
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书()画颇负()()风()雪()()天()地泪眼()()缕缕()()含有近义词的两个词语是:含有反义词的一个词语是:形容梅花的香气的词语是:五、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成反问句)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六、补充诗句,体会情感。
1.独在异乡为异客,。
2. ,王孙归不归。
3.自在飞花轻似梦,。
答案:一、juàn xià diàn fèn pōmāgǔzhé二、1.哀衰哀衰呜鸣呜鸣 2. 9 ∟ 9 ∟三、1.精神梅花的精神师军国 2.炊烟秀发阳光yōu 山 6 丶撇折幽静幽香四、能善盛名欺压顶立朦胧幽芳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缕缕幽芳五、1.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2.外公,难道您不回祖国去吗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六、1.每逢佳节倍思亲2.春草明年绿3.无边丝雨细如愁第四讲【阅读训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对理解文章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就会影响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把握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不能体会到文章语句的优美与其表达的重要性。
粗略地总结一下,小学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3.联系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每篇文章,作者都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或憎或爱,或喜或忧。
而这种情感也贯穿于文本的字里行间。
【例题精析】母爱是一根穿针的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再试……线仍旧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儿子的眼睛热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仅仅如此简单。
1.你怎样理解“母爱是一根穿针的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文写母亲穿针为“我“缝衬衣袖子上的纽扣,着重写母亲穿针的过程,虽然视力下降,穿不进线头,但依然不知疲倦,不断地尝试,从不放弃,而我却只顾敲击电脑这一件事可以得出母爱的细腻和伟大。
答案:天下所有的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深沉伟大的,母亲的细腻就如同穿针线一般,为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小差错缝补,为孩子的一切着想,从不知疲倦,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