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形象特点,全面概括、准确分析

人物形象特点,全面概括、准确分析

任务(十四)人物形象特点,全面概括、准确分析自主检测,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寻找赵德才马贵明我小时候的爱好和别的小孩有一点不一样,喜欢看木匠做活儿。

那种刨子摩擦在木板上的声音特别悦耳,长长的薄如纸片的木刨花像彩带一样舞动。

暑假里的早晨,我还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刺——,刺——,推刨子的声音把我唤醒。

我快速地穿上衣服,从锅里抓一捧刚刚烀好的苞米,循声而去。

我在邻居的大门外看见一个木匠正在案子一边用力地推动着刨子,前腿弓后腿蹬,每一次双手推动着刨子向前的时候,从刨床飘出来的长长的刨花,在空中慢慢舞动着飘落了。

看了一会儿,我有些忐忑地走进了邻居的院子。

之所以忐忑,是因为有些木匠或者是手艺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搅。

这个木匠瞅了我一眼,继续干活儿。

他用刨子刨了几下木方,用手拿起来,闭上一只眼睛看木方刨得直不直。

他看木方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睛特别小。

整个上午,我都在静静地看他干活儿,直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

第二天,木匠刚刚走进邻居的院子,我就跟了进去。

木匠看见我,笑了笑说:你喜欢?我点点头。

他说:你来两下。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了案子边,拿起了刨子,在一个木方上推了几下。

刨出的刨花虽然没有木匠刨出的长,但自己还是满意的。

木匠又笑了笑说:还行,就是力气小了点儿。

那一天,木匠和我说了很多话,告诉我还是好好学习吧,木匠是个很累人的活儿。

邻居喊他吃饭,我知道他叫赵德才。

以后的十多天里,我天天去看赵德才干活儿,有时候,比他去的还早。

赵德才教我拉锯,说拉锯不能太快,快了不出活儿,还累人。

还说⋯⋯那天早晨,我兴冲冲地去看赵德才干活儿,但没有看见他的身影,他干活儿用的案子也不见了。

邻居正在安好的窗户上刷油漆。

我知道,赵德才的活儿干完了,人走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暑假就要过去了。

我听母亲和父亲说我的一块五毛钱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后来,他们共同想到了刚放暑假的时候,我打的一百块土坯。

当时土坯是三分钱一块,一百块能卖三块钱,做我的学费绰绰有余。

可是,还有两天就开学了,父亲并没有把土坯卖出去。

从他们的对话里,我感觉到他们的焦急。

于是,我决定找赵德才帮忙。

记得赵德才说过,他住在西关五队渡槽附近。

渡槽是当地有名的水利工程,我曾经和同学在渡槽洗过澡。

还算顺利,我只问了五六个人就找到了赵德才家。

赵德才正在院子里干活儿,看见我,愣了一下说:你怎么来了?我说:我有一百块土坯帮我卖了吧?他放下刨子,说:走,看看去。

我随他走到生产队的队点,他叫我在门口等着。

不一会儿,他笑呵呵地说:妥了,你拉来吧,三分钱一块。

我很高兴地说:好。

我刚走出去几步,赵德才喊我说:你有车吗?我说:没有。

赵德才说:我家有,你拉去吧。

他说的车,是一种木棚胶轮的人力车,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也算是一个大件,一般也不会轻易借给别人的。

回到家,父亲上班去了。

母亲说:不能骗你吧?我说:不能。

于是,我们把土坯装上了车。

土坯很大,有红砖的两倍。

车子只装了六十块。

我试了试,分量很重。

母亲要和我一起去,我拒绝了,是八岁的弟弟和我去的。

路途有多远,我当时不知道,现在知道应该是接近五公里,并且路况不是很好。

拉到第二趟的时候,我的背心完全湿透了,任凭弟弟如何使劲,也是走了两个多小时,当赵德才把钱递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有一块土坯碎了,扣了三分钱。

我使劲地点头,说:没事儿。

谢谢你!谢谢你!以后,我没有再见过赵德才。

但我常常能够想起他对一个孩子的帮助。

我工作以后,曾经去过渡槽赵德才住的地方想看看他,可是,那个地方动迁了。

每逢遇到在渡槽附近住过的人,我都会问起赵德才。

很多年以后,在一个饭局上,我看见了赵德才,我有些欣喜若狂地说起当年的事情。

他说不是他:他会一点木匠活儿,但从来没有给谁做过窗户,也没有帮助过谁卖过土坯。

我的记忆力是不会错的,赵德才的形象已经完全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但赵德才说没有,我也就没法坚持。

后来还有一次,我又遇到一个叫赵德才的,越看越像当年的赵德才。

我又聊起帮我卖土坯的事情。

赵德才说,我是木匠不假,我也帮助过我的亲戚做过窗户,但卖土坯的事情没印象。

我说一定是你。

我们聊得很热烈。

我去卫生间回来的时候,我听赵德才说:老马一定记错了。

其实,我没帮助我的亲戚做过窗户,更没有帮助谁卖过土坯。

我开始怀疑我的记忆了,但还是决定继续寻找赵德才。

(选自《小说林》2018 年第6 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我”小时候特殊的爱好,并对木匠推刨子进行颇具诗意的描写,为下文叙述“我”与木匠赵德才的交往做了铺垫。

B .“我”“兴冲冲地”去看赵德才干活儿,却发现他走了,于是“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心情的变化折射出“我”对他的亲近与依恋。

C.很多年以后,“我”遇到了两个“赵德才”,并觉得他们就是当年的赵德才,结果却遭到他们的否认。

这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和艺术张力。

D.小说在娓娓的叙述中融入深挚的情感,在简单的故事中寄寓丰厚的哲理,语言含蓄典雅,情节曲折有致,读后令人动容,引人深思。

5.小说中的赵德才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我”执着地寻找赵德才一事,你怎样看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审、读、答,精准突破1.整体设问(1)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 请概△ 括△ ×××的形.象.特.征.。

(3) 请概△括△×××的生.活.状.态.。

(4) 请概△ 括△ ×××的心.理.(情.感.)变化。

(5) ××ד仁.厚.宽.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 ×××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具△体△说△明△。

2.局部设问(1) 画.线.句.子.体现了××怎样的心理..(或性.格.)?(2) 简△要△分△析△画.线.句.子.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 △ △ △(3) 如何理解×××此时.的.行.为..(眼.泪./微.笑.)?请简要分△ 析△ 。

一般而言,审题要抓住以下三组关键词:①概括与分析。

如有“概括”一词,只需准确答出人物形象特点即可,不用分析;如有“分析”一词,需要“概括+分析”或“分析+概括”,答题重点是结合人物的言行表现分析,“具体说明”与“分析”一词含义差不多。

②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生活状态、心理变化(状态)。

人物形象是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如题干有“形象特点”词语,答题时除了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应兼及相貌、身份、职业等外在特点。

“生活状态”是指人物的生活情景(生活状况)与人物的生活态度。

其中“生活情景” (生活状况)是指人物在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复合影响而形成的综合状态,即人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包括生活环境、生活遭遇、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生活特点。

应该注意“生活状态”与“性格特点”的不同。

“心理变化” (心态)只是人物性格中的心理部分,是指人物长期形成或在特定情境下人物言行所表现的心理情感特点,答题时必须答出诸如“高兴”“痛苦”等心理词语。

另外,对于上面整体设问第(5)题,它并没有笼统地要求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或形象之类的特点,而是给出了人物形象特点的关键词,审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关键词的内涵。

③整体与局部。

“整体”是指联系全文来答题,“局部”是指针对画线句子或特定时刻的文字答题,两者的阅读范围与要求不同。

1.整体分析概括人物的阅读:把分散文字聚合在一起阅读时要特别用好“圈点法”,把能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文字圈点出来,“圈点”务必要全面,不可遗漏。

直接描写的文字较容易“圈”出,侧面描写的文字如环境描写、他人的评价文字等千万不可忽略。

当然,如有直接交待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更要重点“圈”出。

把分散的文字圈点出来后,就要化零为整,进行分类、归纳。

尤其要注意重复性文字的合并、交叉性文字的剥离。

2.局部分析概括人物的阅读:聚焦细读与整体题不同,局部题所给的文字是固定的、明确的。

应将目光聚焦于此,精读细读。

首先对所给文字作内部切分、切割:在抓住描写对象后切分出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 心理/侧面描写);再切割出描写层次,切割出描写的关键词语。

其次是“外联”,联系所处语段、所在的上下文,读出两部分的关联。

1.思考守道(1) 准确定性,分清主次①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角度来把握人物。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

②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表现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尤其要放在全篇中前后观照,综合评判,必要时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来评判。

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行为观念与他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联系在一起。

③特别注意从文中寻找能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将这样的词语用于答案中,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④对于时代距离较远的人物或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以及外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可用我们自身固有的、现代的眼光和思维观察、思考。

什么是人物的核心重要特点呢?简单地说,凡是指向主要情节,尤其是情节结局,小说标题与主题的那部分的特点均是最核心、最重要的。

为此,就必须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梳理出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惟其如此,才能分清主次。

另外,可以通过“相似”“相对”的次要人物形象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

次要人物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主人公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比较相似,称之为“相似性次要人物”,一类与主人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并和主人公性格的某一特征完全不同,可以称之为“相对性次要人物”。

在人物较多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依据这两种人物完成对小说主人公主要性格的理解。

(2) 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性(3) 从角色角度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会处在众多社会关系的节点上,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功能,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比如,一个人可能既是父亲,也是丈夫、儿子,同时也是朋友、同事,不同的社会角色,人物形象体现的内涵也不同。

因此,理解小说形象,特别要通过抓住人物在不同环境下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来把握其性格的复杂性。

2.找准角度a.看身份职业:农民、小市民、军人等。

b.看生活习惯:吸烟、跑步、熬夜等。

c.看外貌特点:高大、瘦弱、魁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