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内容复习

改革开放内容复习

初二有关改革开放内容的复习
本课主要复习第8课、第9课、第10课、第22课,对这四课内容进行知识整合。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课本38一40页(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1978年,的方针,引发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的讨论,是一场运动。

为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1)这次会议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政治路线)(3)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它完成了党的路线、路线和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得到平反。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

1979年颁布了。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这样,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课本42-45页(第9课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一)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中央+领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最能体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是乡镇企业兴起)(二)、城市改革: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1、城市改革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格局
1、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开放区向内地发展。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课本120-122页,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社会。

1、衣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人性的方式。

(原因: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2、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原因:食物严重匮乏、单调)改革开放后:温饱基本上得到解决,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4、行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为此采取措施:公交优先、开辟新的公交线路,使用清洁燃料等,更重要的是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二、改革开放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
1、就业制度的变化:(1)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职业;
(2)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3)就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向成熟迈进。

(1)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
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总结: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才竞争更激烈了,国家的保障体系更完善了。

课本48-50页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总设计师?)
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伟大政策。

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必
须坚持;
3、1982年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
4、在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提出了
,即以为中心,坚持,坚持。

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
党的指导地位。

6、1997年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