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液分析试纸价值和意义

尿液分析试纸价值和意义


酮体
结果解释: 本试验区检测样本中的乙酰乙酸,不与尿中丙酮、β-羟丁酸反应。该 区检出限为1.0mmol/L,为阴性与阳性的临界值。正常参考范围为
阴性。
酮体
注意事项:
①因为丙酮、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乙酰乙酸受热后会分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 后会使酮体消失,所以尿液必须新鲜,以免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或结果偏低。 ②含色素样本或含有大量左旋多巴代谢产物的样本易出现假阳性。 ③干化学法与酮体粉法的灵敏度有差异,同一病理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可能会出现明显 不同的结果。
⑥尿中含大量的维生素C时可干扰检测结果,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比重
检验原理:
利用多聚电解质方法,尿中电解质与甲基 乙烯基醚-马来酸共聚物发生离子交换原
理。尿液中以盐类形式存在的电解质中阳
离子与多聚物交换,置放出氢离子,氢离 子与酸碱指示作用发生颜色变化。
比重
结果解释: 本试验区所测定的比重范围为1.005~1.030, 此法与折射系数法所 测的结果相关性良好,其误差在0.005内,为增加准确性,当尿液PH
④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的成分可不同,即使同一患者处于不同的病程阶段,酮体
成分也可能不同。
胆红素
检验原理:
直接胆红素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二氯苯胺重 氮盐进行特异性反应,生成偶氮染料。
胆红素
结果解释: 正常情况下用最灵敏的方法也检测不到尿液中有胆红素的存在,尿液 中有微量的胆红素即提示可能存在异常,应做进一步检查。该区检出
比较,得出相应的值。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出现了尿液干化 学分析仪,尿检也从由肉眼观察发展到仪器检测。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现在可以用手机进行尿 检。检测项目也由最初的单项发展到现在的十四项 。 干化学分析法由于其操作方便、测定迅速、结果准
确、试纸便于保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院
④试带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不能接触酸碱物质和气体,也不能用手触摸反应模块。
蛋白质
检验原理:
根据染料结合的蛋白误差法原理,蛋白质 与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产生色变。
蛋白质
结果解释: 本试验区对白蛋白比对球蛋白、血红蛋白、本-周氏蛋白和黏蛋白灵 敏,所以一个“阴性”的结果并不能排除这些种蛋白在尿液中的存在
的阴性结果不能确定标本中不存在尿胆原。
尿胆原
注意事项:
①尿液必须新鲜避光,否则尿胆原可被氧化成尿胆素而呈假阴性结果。 ②尿中含大量维生素C或使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肠道菌丛,使尿胆原减少)可出现假 阴性。 ③尿胆原检测与胆红素检测一样,均可作为临床黄疸鉴别的实验室指标,应与其他相关 指标一起综合分析。
等于或大于6.5时,尿液比重的读数可加上0.005,此法不受葡萄糖影
响,受蛋白质浓度影响。正常参考范围为1.010~1.025。
比重
注意事项:
①生理情况下尿比重与饮水量、食物性质有关,正常尿比重取决于尿中的尿素、氯化钠的含量,尿素 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 ②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污染强碱、强酸性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直接影响试剂带测定尿比重的 准确性。 ③尿蛋白浓度增高时,蛋白质分子本身会对尿比重检测有影响。 ④盐类析出会使尿比重下降,应待盐类溶解后测比重,尿素分解则会使尿比重下降。 ⑤干化学法不宜用于新生儿尿比重检测,因新生儿尿比重太低,仅为1.002~1.004范围。⑥由于干 化学法所测尿比重结果间隔较大,不能反映较小的比重变化,一般用于过高或过低尿比重患者的筛选 。
维生素C
检验原理: 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将氧化态的2,6-二氯腚酚钠还 原成无色的化合物。 结果解释:
通过该项目的检验可以了解到人体抗坏血酸的水平及抗
坏血酸对葡萄糖、胆红素、潜血、亚硝酸盐试纸反应的 影响程度。当尿液中含有氧化剂时(如高锰酸钾、次氯
酸钾等)会影响本检验的灵敏度。
注意事项: 抗坏血酸在碱性尿液中极不稳定,所以尿液标本须新鲜。
限为17umol/L,为阴性与阳性的临界值,正常参考范围为阴性。
胆红素
注意事项: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成为胆绿素。 ②维生素C、亚硝酸盐、氯丙嗪等药物或尿液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时,可导致尿胆红素测 定结果假阴性。 ③一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在低PH下可产生颜色。如吡啶和吲哚酸可致假阳性反应、靛青苷 可产生一种橘黄色至红色的颜色反应,也易给胆红素阴性或阳性比色的判断带来干扰。
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尿糖出现假阴性。
②尿比重升高时,可降低试剂带对糖的敏感性,使葡萄糖测试的反应性降低。 ③该试验区是酶促反应,测定结果与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有关,应在规定的温 度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酮体
检验原理:
根据硝普酸钠法原理,亚硝基铁氰化钠和 酮体(乙酰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相互作用
而呈现紫色化合物。
⑦尿比重计法、折射仪法、干化学法采用不同的原理测定尿比重,测定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白细胞
检验原理:
中性粒细胞浆内含有酯酶,这种酶能水解 一种吲哚酚酯类底物,释放出酚从而与重
氮盐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白细胞
结果解释: 正常尿液样本在该区一般呈阴性结果。单个出现临界结果(±),相 当于15个/uL完整白细胞,临床意义是可时尿PH降低。
⑤某些药物如碳酸氢盐、有机酸盐使尿PH升高,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钾、稀盐酸等可 使尿PH降低。
潜血
检验原理: 通过血红蛋白的类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催化分解过氧 化物,使四甲基联苯胺氧化呈色。 结果解释:
试验区对血红蛋白非常敏感,对肌红蛋白也有相当
高的灵敏度 ,但对于高比重和高抗坏血酸的尿液样 本会有所降低。本区检出限在150~450ug/L,大
PH
注意事项: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否则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或因为尿液中的 碳酸氢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自动扩散到空气中,使PH升高。 ②测定过程中,试剂带浸泡时间过长,尿PH呈降低趋势。 ③饮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PH降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PH升高,餐后胃液分泌增加 ,尿液酸分泌减少,PH升高,夜间睡眠时,有轻度的呼吸性酸中毒,尿PH降低。
注意事项:
①长期使用利尿药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尿钙含量可增高。 ②尿液中镁离子含量高于10.0mmol/L时会引起尿钙测定结果偏高。
很有意义。由于女性尿液标本存在阴道排泄物污染的可能,在随机选
取的女性尿液样本中偶尔会出现阳性结果。较高的葡萄糖浓度( 160mmol/L)或高比重的尿液样本会降低检验结果。
白细胞
注意事项:
①干化学法检测尿内白细胞是基于粒细胞内含有酯酶,其可与试剂带模块中的吲哚酚酯反应而显色, 而淋巴细胞中酯酶含量很低,因此干化学法只能检测粒细胞,淋巴细胞不被检出。②尿液中葡萄糖浓 度升高或高比重尿液、尿蛋白>5g/L及尿中含有大量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使结果偏 低或出现假阴性。 ③尿液内污染甲醛、尿液中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时,可产生假阳性反应 。 ④任何引起尿液颜色异常的结果均可影响试验颜色的反应。 ⑤呋喃妥因所引起的尿液黄色可掩盖试纸条的反应颜色。 ⑥尿液必须新鲜。
注意事项:
①进食大量肉类食物可导致尿肌酐生理性增高。 ②该检测可受维生素C、丙酮酸、胆红素影响。
尿钙
检验原理:
钙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邻甲酚酞络合酮反 应产生紫红色。
尿钙
注意事项:
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400~800g,约99%的钙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人体每天有80%的钙 经肠道排出,20%的钙经肾由尿液排出。每日由肾小球滤出约10g钙,其中的一半在近 曲小管被重吸收,其余的在髓襻、远曲小管及集合管中被吸收,尿中排出钙量只占滤过 量的1.5%(约150mg)。本区的检出限为2.5mmol/L,正常人参考范围为1.0~ 10.0mmol/L,大于10.0mmol/L为异常。
葡萄糖
结果解释: 本试验区对葡萄糖的检测是特异性的,除糖外,尿液中任何一种其它 物质都不能检出阳性结果。正常情况下可能有少量的葡萄糖经肾脏排
泄到尿液中,但通常会低于本试纸条检验的灵敏度。本试验区的检出
限为5.6mmol/L,该值为阴性与阳性的临界值。正常参考范围为阴 性。
葡萄糖
注意事项: ①尿液中维生素C浓度≥2.8mmol/L,或酮体浓度>4mmol/L,可使葡萄糖含 量在4~7mmol/L的样本呈假阴性反应。原因是维生素C可与试带中的试剂发
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但是,显色的程度不与存在的细菌数量成正比 。阴性结果本身也不能确定没有细菌存在,正常参考范围为阴性。
亚硝酸盐
注意事项:
①高比重的尿液能降低亚硝酸盐试验的灵敏度,可出现假阴性。 ②当体内缺少硝酸盐(<13umol/L)时,尽管尿液中所存在的细菌含有还原酶,但也将 出现假阴性结果。 ③当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4小时,尿液中的维生素C浓度>1.42umol/L时,也可 出现假阴性结果。
尿液分析试纸条 (干化学法)
尿大夫 2018.3
1
2
尿液分析试纸条发展史
尿液试纸反应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Contents
目录
Part
1
尿液分析试纸条发展史
尿液分析试纸条发展史
自从1956年阿尔弗来德.弗瑞博士发明了尿液分析 史上第一个试纸条测试方法,尿检开始向干化学方 法转变。最早是单一试带法测定尿液中的糖和蛋白 质,利用肉眼观察试带中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板进行
。正常人会排泄少量蛋白,但用一般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该区的检
出限为0.3g/L,0.15g/L为阴性与阳性的临界值(±),正常参考范 围为阴性。
蛋白质
注意事项:
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使尿PH发生变化,或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 检测结果。 ②不同的尿蛋白测定方法对尿液中不同类型蛋白质的敏感性不同,测定结果也不同。 ③尿液中含有蛋白质的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时,干化学法检验易产生假阴性。 ④尿液存放时间过久而致细菌生长繁殖,或尿液受其他分泌物如阴道分泌物污染,或含
相关主题